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说:“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东汉郑玄在《易赞》中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虽然《连山》《归藏》《周易》并称三易,但是《连山》《归藏》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失传了,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而能流传至今的只有《周易》。西伯(即周文王)是史记所明确记载的《周易》的作者,因此,尽管后人对《周易》书名的阐释众说纷纭,但是《周易》由周文王编纂而集大成并成书于周朝之初的观点是主流。
我们在此还需要更进一步探讨的是,为什么周朝以“周”命名?笔者认为,“周”作为西伯的封地之名以及后来的建国之名,是因为“周”的本义是“圆融”。古人在地球上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观察到天是圆的,天上的太阳、月亮是圆的,星星虽然是小点,但也是圆的,而人和动物的头也是圆的,圆球是可以轻松推动并保持运动的,车轮也是圆的……古人认识到大自然中圆的事物能够融通,圆是宇宙的大体、大局、大象。因此,《周易》书名中的“周”字不仅代表周朝的“周”,还内涵“圆融”之义的“周”。(www.xing528.com)
“易”的说法历来也有多种,有人根据字形的构成解读为“日月为易”,因此,“易”代表着“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中说:“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因此,“易”代表着大自然万事万物时刻变易的客观规律。古人对“易”的思考有变易、不易、简易、难易、容易、交易等逻辑延展。总之,宇宙、天地、自然之道万古不变的规律就是时刻变易不停,但是又“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我们人类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