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
一、名词解释
1.【考点】陈述性知识
【答案】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2.【考点】下位学习
【答案】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3.【考点】上位学习
【答案】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
4.【考点】实物直观
【答案】实物直观是指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
5.【考点】模象直观
【答案】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
6.【考点】正例
【答案】正例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二、辨析题
7.【考点】程序性知识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陈述性知识。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8.【考点】上位学习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而先学“动物”这一概念再学“牛、马、羊”的概念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原有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属于下位学习。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
9.【考点】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参考答案】(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并能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四、案例分析题
10.【考点】直观教学
【参考答案】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少年闰土》中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童年时捕鸟的情景,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产生生活情景上的共鸣,运用了知识直观中的言语直观。而后有关冰激凌的解释也是言语的直观,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说明言语直观的作用是有限的,同时告诉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结合各种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
(1)要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充分和灵活地运用各种直观方式,做到言语与实物、模象直观相结合。一般有三种方式:①言语在前,形象在后,主要起动员与提示的作用;②言语与形象交叉或同时进行,言语主要起引导观察、补充说明重点与难点的作用;③言语在形象的后面,主要起总结概括或强化的作用。在本案例中,如果教师能够将言语直观与实物或模象直观相结合,那么学生就会更能够接受那些自己没有形象储备的知识。(www.xing528.com)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则:①强度律,即要求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师语言应尽量抑扬顿挫。②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我们在给学生呈现某些重要内容时,要使重要内容与非重要内容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重点知识。③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比如:通过多媒体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④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我们在向学生讲授一系列相关的知识时,运用相似的方法进行讲授更能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除了向学生展示直观的事物或模象外,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何在观察中抓住重点,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都计划清楚,更有利于直观教学效果的实现。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直观中来,自己发现问题,再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直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中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努力,更好地利用知识的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
强化提升
一、名词解释
1.【考点】程序性知识
【答案】程序性知识又称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的具体操作。
2.【考点】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3.【考点】言语直观
【答案】言语直观指的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4.【考点】反例
【答案】反例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二、简答题
5.【考点】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参考答案】(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三、案例分析题
6.【考点】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参考答案】(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在实验中,蔡老师引导学生得出,能够被磁铁吸引的为铁质硬币,铁质硬币为正例,其他的为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蔡老师给学生分发了“木片、布片和塑料等不同材质的隔板及不同大小的磁铁”,最后使学生明白“磁铁可以隔物吸铁,与磁性大小无关”,这是恰当运用了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第一个实验比较的是什么物体能被磁铁吸引、什么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接着比较什么材质的硬币可以被磁铁吸引,再比较磁铁隔物吸引不同的物体,最后比较磁铁隔着固体和液体吸引物体有什么区别。这些做法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结论。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在实验中,蔡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及时给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自己得出了结论,这是为了让学生自觉概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