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再现
1.【考点】认知过程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认知过程是情感的基础,并引导情感的发展。只有通过认知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体才能确定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引起不同的情感。而情感随着认识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反过来对认识过程也起调节作用。“情人眼里出西施”反映的是情感对认知的影响。故本题说法错误。
2.【考点】情绪的类型
【参考答案】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类型。心境是一种微弱、弥散和持久的情绪,即平时说的心情。常常由某个具体而直接的原因造成,它所带来的愉快或不愉快会保持一个较长的时段。激情是一种猛烈、迅疾和短暂的情绪,是由某个时间或原因引起的当场发作,情绪表现猛烈,但持续时间不长。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基础训练
一、名词解释
1.【考点】情绪
【答案】情绪是对一系统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2.【考点】情感
【答案】把那些与社会需要(如交往、文娱、教育、道德、劳动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感。
3.【考点】激情
【答案】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4.【考点】应激
【答案】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考点】道德感
【答案】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二、辨析题
6.【考点】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情绪和情感虽有区别,但在具体人身上是很难严格区分开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彼此依存、交融一体的。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离不开情绪。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一般来说,情感的产生会伴随有情绪反应,情绪的变化又受情感的支配。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7.【考点】情绪的特点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情感具有很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不随情境的改变而转移。而情绪带有极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一般由当时的情境所引起,随情境改变而改变,所以不稳定。题干表述属于情绪的特点。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强化提升
一、名词解释
1.【考点】心境(www.xing528.com)
【答案】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2.【考点】理智感
【答案】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人的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能否满足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相联系。
3.【考点】美感
【答案】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个人根据所掌握的美的标准评价客观事物时产生的。美感可以由自然景物、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作品等方面引起。
二、辨析题
4.【考点】情绪情感与意志行动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削弱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消极的情绪对意志行动的干扰作用,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力的水平。因此,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三、论述题
5.【考点】情绪的调节
【参考答案】(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同时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不良情绪的困扰,从而找到合理宣泄的渠道,这也有助于增强其心理抗压力。
四、案例分析题
6.【考点】青少年心理发展
【参考答案】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表现如下:
(1)初中生的自我体验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出现自卑感。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他们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接纳自己。小明表现出来的就是自卑心理。
(2)反抗心理也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小亮和小杰的恶作剧和捣蛋体现了反抗心理。
(3)中学阶段男女生关系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双方都开始意识到性别问题,并彼此产生兴趣,小红交男朋友说明初中阶段男女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4)小刘老师想要和学生们进行沟通,却遭到了同学们的抵触拒绝,说明初中阶段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要求,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变得富有批判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减弱,师生关系有所削弱。
(5)在青春期,由于社会地位的变化,其活动社会性增强,青少年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关注。同时,他们与社会环境的接触越来越多,社会环境对其社会化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他们已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更多受家庭、学校的影响,而是随着交往领域的扩大、活动范围的增加,更多地受同辈团体及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带有极强的社会性。小山同学与校外不良人士有牵扯,并恐吓其他同学、打架,正是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