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
一、名词解释
1.【考点】感觉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考点】感觉对比
【答案】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考点】感觉后像
【答案】感觉后像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也称为感觉后效。
4.【考点】知觉
【答案】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5.【考点】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也称社会刻板印象。
6.【考点】近因效应
【答案】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二、辨析题
7.【考点】感觉适应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在不同的感觉中,其表现和速度各不相同。感觉适应中的感受性并不总是不断提高的过程。暗适应过程中,感受性先提高,提高到一定阶段则会相对稳定;明适应过程中,感受性先降低,到一定阶段则达到相对稳定。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8.【考点】知觉的整体性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脑在知觉客观事物时,把各个属性知觉为统一的整体。而所谓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是指对某种事情或工作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能看到其内部的规律和本质,而对某种事情或工作不懂或没有经验的人只能看其外表,看看热闹。由此可见,它不符合知觉的整体性,而符合知觉的理解性。所谓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当前所知觉的对象。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9.【考点】知觉的选择性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正确的。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因此,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
10.【考点】知觉的一般特征
【参考答案】知觉的一般特征包括:
(1)知觉的整体性。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2)知觉的理解性。所谓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人的知觉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直觉地理解其意义,并用词的形式将其揭示出来。
(3)知觉的选择性。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
(4)知觉的恒常性。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知觉印象仍然不变。
四、论述题
11.【考点】感知规律的应用
【参考答案】(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加强词语(言语直观)与形象(模象直观、实物直观)的结合。
强化提升(www.xing528.com)
一、名词解释
1.【考点】绝对感受性
【答案】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2.【考点】感觉适应
【答案】感觉适应是指由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考点】联觉
【答案】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4.【考点】错觉
【答案】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就会发生,主观努力难以避免。
二、辨析题
5.【考点】错觉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错觉有积极和消极之分,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正常心理现象。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就会发生,主观努力难以避免。错觉有时会给生活和实践带来麻烦,造成损失,但也可以根据错觉发生的规律,运用错觉为实践服务。利用错觉最突出的事例是军事上的伪装和隐蔽,使敌人分辨不清我方情况,借以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艺术上利用错觉使观众产生逼真的感受,从而产生应有的艺术效果,如舞台美术、化妆、影视中的特技等。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6.【考点】感知觉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1)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反映;(2)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
7.【考点】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参考答案】(1)实物直观:是指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
(2)模象直观: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
(3)言语直观:指的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文艺作品的阅读、有关情境与人物形象的领会;在史地教学中,有关历史生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有关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的领会,均少不了言语直观。
8.【考点】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
【参考答案】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有:
(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2)诱发运动
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叫诱发运动。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但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们看到的是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3)自主运动
在暗室里,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就是自主运动现象。
(4)运动后效
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和它相邻的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
四、案例分析题
9.【考点】知觉的规律
【参考答案】(1)案例中王老师这么做是为了突出形近字不同的地方,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够迅速、清楚地感知到形近字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知觉的选择性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①客观方面。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也即差异律。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距,可以增强感知部分的强度,提高感知效果。案例中王老师用红粉笔区分字的不同部分,使学生易于感知。同时,刺激物的新颖、奇特,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相对于同一种颜色的字,不同色的书写更容易引起学生优先去知觉形近字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学习形近字。
②主观方面。学生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案例中王老师用白粉笔书写形近字相同的部分,用红粉笔书写形近字不同的部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目的地去区分形近字,并与他们已经掌握的字进行比较,加深对形近字的识记,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