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教育基础知识必做题库:教学方法和启发性原则

浙江教育基础知识必做题库:教学方法和启发性原则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李老师布置的作业过多,给学生的负担过重。

浙江教育基础知识必做题库:教学方法和启发性原则

真题再现

1.【考点】教学规律

【参考答案】“教学有法”是指任何一种教学,都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不能公式化、模式化,要根据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其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句话强调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最佳切入点,两者有机结合。

2.【考点】教学规律

【参考答案】(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①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②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态度发挥作用;③教师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因而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得怎么样、学习效果怎么样,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的主要标志。(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3.【考点】教学过程的规律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这种观点将教学这一活动看得过于僵化,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观点错误。

基础训练

一、名词解释

1.【考点】教学

【答案】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考点】班级授课制

【答案】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3.【考点】教学评价

【答案】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的价值判断。

4.【考点】启发性原则

【答案】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考点】讲授法

【答案】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法。

6.【考点】相对评价

【答案】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二、辨析题

7.【考点】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要遵循的原则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表明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因此,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8.【考点】教学的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除了这一任务之外,还有以下四方面的任务:

(1)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3)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4)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9.【考点】启发性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其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0.【考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学生主要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可避免人类历史上曾经历过的曲折和失败,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大量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

11.【考点】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结构合理;

(5)方法得当;

(6)表达清晰;

(7)气氛热烈;

(8)板书有序;

(9)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2.【考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以下几方面: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双边性规律/互动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4)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育性规律)。

13.【考点】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参考答案】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基本结构)有以下几方面:

(1)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其中理解教材是中心环节;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14.【考点】布置作业的要求

【参考答案】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www.xing528.com)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四、案例分析题

15.【考点】布置作业的要求

【参考答案】案例中李老师布置作业的方法是不合理的,违背了布置作业的以下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案例中李老师布置的作业过多,给学生的负担过重。另外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案例中学生反映老师没讲清楚什么时候交作业,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16.【考点】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1)这位教师运用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直接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用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最终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原则。案例中教师在讲授圆的周长计算的时候,没有直接教给学生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而是通过提出几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当中去思考,通过不断思考和积极探索,最终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很好地应用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来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应用启发性原则的关键。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或者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尽量独立思考,让他们体验到思考的乐趣。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17.【考点】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1)材料中教师主要采用了谈话法(问答法)。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部分由师生的问答构成,是谈话法的体现。

(2)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①谈话前,教师要对谈话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化。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度,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和经验。②谈话时要善于启发诱导,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思考的余地。③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

案例中的教师在运用谈话法时,首先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以致很多学生回答不上来;其次,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教师直接让学生转向课本找答案,没有进行启发诱导;最后,教师在结束对一个学生的提问后,没有对该生的表现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总结。此外,案例中教师提问的效果不佳,也从侧面反映了该教师没有充分准备提问内容。

强化提升

一、名词解释

1.【考点】教学过程

【答案】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2.【考点】教学原则

【答案】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3.【考点】教学方法

【答案】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4.【考点】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考点】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6.【考点】谈话法

【答案】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7.【考点】演示法

【答案】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8.【考点】实验法

【答案】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9.【考点】绝对评价

【答案】绝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

二、辨析题

10.【考点】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法。判别一种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还是注入式,关键在于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而不是简单地把教学方法的某些表面形式作为判别启发式、注入式教学的标志。认为凡是课堂上采取提问的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师一讲到底就是注入式,这完全是对启发式和注入式教学的误解。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1.【考点】班级授课制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是以“班”为单位进行授课,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但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因而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

12.【考点】班级授课制

【参考答案】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理由:

(1)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教育范围扩大,大量增加受教育者的数量,提高受教育者的质量。而在工业革命后,班级授课制成为西方学校的主要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13.【考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参考答案】教师备课应做好三项工作,具体包括:

(1)钻研教材:①研读课程计划;②研读课程标准;③教科书是教师备课、讲课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④阅读参考资料。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认知特点、生活经验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3)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最佳教学方法。

写好三种计划(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具体包括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14.【考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是相互作用的,教师要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知、情、意是教学过程内在的因素,不仅与教学内容相关,也与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能力与技能技巧,以及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知识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学习者必须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克服困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所以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遵循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例如,在历史课上讲授“南宋岳飞”英勇抗金的历史事件,在这一过程中,会向学生讲授他精忠报国爱国主义精神,将教学与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和熏陶。

四、案例分析题

15.【考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1)李老师的做法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①材料中的李老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我们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时候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学生“引”进门。

②材料中的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学生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对其加以不同的教育。

③材料中的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贯彻量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学生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对其加以适当的教育。

(2)针对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于李老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首先应当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知道不同学生的层次和水平,在教学和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心中有数;其次应当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水平,在教学和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对其施加相应难度的教育,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并向更高程度发展。如此,同学们就不会不堪重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也会逐渐降低。

16.【考点】布置作业的要求,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1)材料中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合理。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布置课外作业时,要求应明确具体,内容要具有典型代表性。难度较大的作业,应当给以提示。材料中老师布置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材料中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分数将预习内容抄写十遍或者二十遍,作业并没有代表性;其次,很多学生写了40页都没有写完,说明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大,超出了学生的承受水平;第三,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分数让学生把预习导引抄写十遍或者二十遍,并没有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布置相应的作业,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最后,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机械重复地抄写作业,没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也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2)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有以下建议:①教师应该给学生多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搜索一些跟课堂相关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②多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类的作业,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③适当的家长参与。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适当让家长参与,做到家校合作。④布置作业的时候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可以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