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课程:发展、特点与目标

校本课程:发展、特点与目标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也称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泰勒还认为,确定课程目标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学科专家的建议、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校本课程:发展、特点与目标

真题再现

1.【考点】课程标准

【答案】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2.【考点】综合课程

【答案】综合课程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3.【考点】校本课程

【参考答案】此观点表述片面。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校本课程也称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故此观点表述片面。

4.【考点】课程的类型

【参考答案】(1)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它的特点是,各学科课程各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属于自身的研究方法,彼此界限清楚,各自自成一体;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来编排课程;重视学习的理论知识。

(2)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该课程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从中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5.【考点】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参考答案】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由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泰勒提出,他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①确定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②选择经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③组织经验: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④评价结果: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真正得到实现?

泰勒还认为,确定课程目标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学科专家的建议、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基础训练

一、名词解释

1.【考点】课程

【答案】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特指一门学科。我们目前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

2.【考点】课程计划

【答案】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考点】校本课程

【答案】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研发或选用的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

4.【考点】课程目标

【答案】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如果有学段的话)。课程目标是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所应形成的各种素质的预期。

二、辨析题

5.【考点】学科中心课程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学科中心课程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并且以学科基本结构为掌握目标,由学科专家进行课程开发,以知识为课程核心的课程。强调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的是活动中心课程论。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6.【考点】研究性学习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其意义是非常大的,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到所有学科教学和所有学习活动中。因此,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

7.【考点】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

8.【考点】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观的转变

【参考答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观的转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www.xing528.com)

(5)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四、案例分析题

9.【考点】新课改的评价观

【参考答案】该教师的评价行为违背了新课改的评价观。新课改的评价观强调,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与课程的功能转变相适应;关注人的发展;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更注重评价过程。该教师的具体问题有:

第一,该教师评价内容片面,只注重书面知识,忽视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种传统的不科学的评价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知识本位使教学评价误入歧途,导致高分低能,呆读死记,而且教师过分注重与分数相关的考试技巧,抹杀了个体潜能,忽视了学生的发展。

第二,该教师评价方式单一,只运用定量评价。新课改强调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第三,该教师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评价过程。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折射出来的思维,在多角度中审视关注学生作业与考试中飞扬的个性及成功的体验。

第四,该教师没有做到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不应该抹杀学生学习书本外知识的主动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倡导新课改的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教师鼓励个性发展,对学生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让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才能够实现评价促发展的根本性目的。

强化提升

一、名词解释

1.【考点】课程设计

【答案】课程设计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多种课程要素妥善地组织课程结构,使多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2.【考点】课程实施

【答案】课程实施指将已经编定好的课程付诸实践,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一般来说,课程设计得越好,实施起来就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

3.【考点】课程评价

【答案】课程评价是以一定方法、途径,对课程的目标、实施和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和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4.【考点】教材

【答案】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品,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二、辨析题

5.【考点】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观的改变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权威的地位,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教学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绝对的地位。(1)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式、研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2)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平等、互动、教学相长,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3)新课程要求破除教师权威观念,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4)新课改之下的教学观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在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三、论述题

6.【考点】新课程结构改革的具体要求

【参考答案】新课程结构改革的具体要求包括:

(1)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课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掌握基础的同时要求个性发展,开设选修课。

(2)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主要包括:小学低年级设置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相结合的综合课程;小学高年级设置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相结合的综合课程。

(3)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4)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5)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农村课程设置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四、案例分析题

7.【考点】新课改的教学观

【参考答案】(1)两位老师的做法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第一,新课改的教学观要求我们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材料中李老师更注重科学知识,但却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张老师在教学中虽然能够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注重丰富发展学生的个性,但却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第二,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却体现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是对学生的单向‘培养’过程”。张老师虽然采用了活动式教学,但是如果活动流于形式,只为活动而活动,并不能带来一定的教育价值,反而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老师应该关注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材料中的李老师太过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而张老师则正好相反。

综上所述,李老师和张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是完全相反的,二者应相互结合、各取所长。

(2)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学观的观点有: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④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