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结构体系表
(一)本表体例
“课程标准内容”栏中各项目内容为各单元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之对应。各项标准后括号内所注“课程标准及数字编号”就是来自《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例如:本栏中第一个项目的数字编号“1.1.5”中第1个“1”代表课标中内容标准中的“一、成长中的我”;后面的“1.5”表示“‘一、成长中的我’下面的(一)‘认识自我’表中的1.5栏”。后面依此类推。
本表中内容是根据各个单元所确定的生活主题而定,略有分解。
例如,本表初一年级上册《学会学习》所列的对应课标内容为“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课程标准3.1.2)(第一次出现)”,本项课标内容的完整表述为:“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在本单元中,并没有“克服考试焦虑”与“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这两项内容与之对应。贯彻课程标准精神同时又考虑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两项课程标准内容分别被放在了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在分数的背后》、初二第一学期期末《顺境与逆境》和初三最后一个单元《新的旅程》等单元里。《在分数的背后》是在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后,面临第一次正式期终评价时所存在的正常的对于学业评价的“焦虑”,因此本标准内容“克服考试焦虑”应该在此适时体现;同样,根据调查,在初中二年级第一个学期期末也正是学生学习最容易遇到各种困难而不知所措的时候,此时正是这一主题再次强化、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机;而初三年级最后一个单元《新的旅程》所表现的内容,也正是学生“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为即将踏上的新的旅程的“有感而发”。
初一年级上册
其他详细变动请参见《课程标准》。
续表
续表
续表
初一年级下册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初二年级上册
续表
续表
初二年级下册(www.xing528.com)
续表
续表
续表
初三年级全一册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二)教材体例
《思想品德》初中一年级上册教材由5个单元主题和14个二级主题(课)构成,下册教材由5个单元主题和13个二级主题(课)构成;初二上册由5个主题和11个二级主题(课)构成,下册教材由5个单元主题和13个二级主题(课)构成;初中三年级全一册教材由7个单元和22个主题(课)构成。16开本,彩色。
教材采用两级标题,按教学活动主题形式呈现为单元主题和板块主题(课)。每册教材设5个单元主题(初三7个单元),各单元主题下设2~3个板块主题(课)。各板块(课)既相对独立,形成独立的活动专题,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
主题内容整体体现为品德培养与知识学习相统一,尤其注重品德培养;生活的逻辑与科学逻辑相统一,以生活的逻辑为主导;体验的形式与认知的形式相统一,强调学生体验。
教材内容在编排设计上,注重将原理和知识融于生活事例中,以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案例为载体,通过提出问题、提供资料和方法指导、设计开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提示和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感受、体验、调查、探究等具体实践活动。
教材中练习活动的设计从整体上体现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教育要求的结合。主要分为以下5类。(1)认知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2)情感类:感受、体验;(3)活动类:调查、访问、测试、实践;(4)评价类:自评、反省、自我诊断、评价;(5)综合类:综合类是指对前四类活动要求的综合运用。有的活动是单独的认知类、情感类、活动类、评价类。有的活动是综合类,比如,有两种类型的活动方式的综合,体验与思考(情感与认知类的综合)、实践与交流(活动类与认知类的综合)、思考与实践(认知类与活动类的综合)、实践与体验(活动类与情感类的综合)等;有三种类型的活动方式的综合运用,如“实践、评价与思考”(活动类、评价类与认知类的综合);同一类练习活动中,也存在几种活动方式的综合,如分析与讨论(认知类)。但是,为了教学的方便,我们考虑设计8个相对固定和统一的栏目名称:思考、讨论、探究、体验、分享、活动、实践、反思。
教材在设计上注意给使用教材的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在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上留出一定的灵活空间。
教材图文并茂,形式多样,适合初中学生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
【注释】
[1]本章内容主要反映了《思想品德》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设计思路,朱小蔓、邬冬星、王小飞和部分教材编写者也对本章内容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特此感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