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整教学文化生长制度环境

调整教学文化生长制度环境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文化的培养需要外部制度环境的支持。实践表明,外部制度环境决定了教学文化的生成土壤,科研主导的大学绩效制度需要注意限度。教学学术强调的是不间断的反思思维。现有教学产出指标具有单一性且仅仅表明了数量,而教学学术这种质的指标却模糊、不确定。教学学术导向的合理的外部评估指标不但不会扭曲教学或者破坏教师内部动机,反而会给学校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发展内部的评价体系。

调整教学文化生长制度环境

作为一种精神生态,大学教学文化的创新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既需要教学价值观的主动迁移,又有赖于内外部环境力量的助推。如果缺乏相应的环境、条件和制度支撑,教学价值观很难转化为现实层面的教学文化。教学文化的培养需要外部制度环境的支持。

(一)优化政府对大学的绩效评价制度

随着治理变革及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政府改变了以往对高校的盲目信任,转而依靠合同、绩效、拨款、评估等方式与高校发生新的联系。政府对大学实施的绩效评价制度,不仅代表一种价值导向和理念引领,而且绩效评价制度已经与官僚导向的经费配置挂钩,具有较强的激励和监督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教育资源的配置。这种绩效拨款的资源划拨方式逐渐从传统资源分配的平均主义取向转向了以竞争性项目为支持手段的效率主义取向。高等教育场域资源划拨方式的改变,客观上要求大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其表现有:大学必须依靠学术成果获得资源,使得大学之间抢夺资源的互动大幅度增加;大学组织不得不改变内部制度设计,所有的制度都突出了科研绩效和科研奖励;在大学资源分配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设备和人员。随着大学内部强调科研主导的逻辑不断增强,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科研不仅不能反哺教学,反而加深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隔阂,动摇了大学教学的核心地位。

大学本质上是一种“以文化人”的教化场域。[97]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好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长期发展、积累的结果。某一时间节点的绩效指标状况只能部分反映大学质量和水平,而非全部。大学绩效制度的执行必须慎重考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激励的适用范围和边界,不能过度强调和依赖科研考核和激励,否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实践表明,外部制度环境决定了教学文化的生成土壤,科研主导的大学绩效制度需要注意限度。我们需要认识到“大学的根本”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是第一位的,否则危险的情况会出现:大学不再以关心学生个体发展为中心,人才培养也不再是大学最核心的任务。

政府对大学实施的绩效制度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对不同类型的高校,政府在绩效拨款中却使用相同的指标;(2)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目标不明确,政府绩效目标中缺少与高校使命相关的指标;(3)绩效评估指标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高等教育的数量而非质量;(4)拨款对科研有严格限制,科研绩效是获得资源的核心条件。这些问题都可能扭曲对高校的激励。因此,政府对大学实施自上而下的绩效制度需要进行调整,需要再度对大学绩效目标的确定、绩效指标的选择、绩效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进行审视,并对不同类型的指标进行合理调整,特别要调整主要绩效指标体系在稳定性和弹性之间的平衡。政府应允许不同类型的大学参与绩效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的确定,同时应根据高校目标的不同选取不同的绩效指标,并根据各高校自身的业绩改善程度作为绩效评价的依据。笔者认为政府对大学实施绩效制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现行的绩效制度能够激励和影响大学的行为,但还需要把握“竞争”与“公平”的尺度。政府与大学之间应该建立起信任和融洽的合作关系,对偏离大学价值的绩效指标进行调整以使绩效制度得以优化。

(二)将“教学学术”作为教学评估标准的优化方向(www.xing528.com)

“教学学术”机制有助于教学这种职业本身不断提升,促进教师走向卓越教学,持续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分享与交流。教学学术以同行公认的成果形态进入学术殿堂并已经获得认同,包含知识、实践和成果三个相关要素。教师提升“教学学术”能力需要大致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教师需要学习和掌握教学、学习理论知识、在持有教学学习观念和已有的学科知识下开始重新认识教学。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学习所谓学科教学知识,“将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综合理解,知道如何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和能力将特定主题、问题和事件组织起来,以教学的方式加以呈现”[98]。其次,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实验、教学交流和反思获得“教与学”实践性成果。教学学术强调的是不间断的反思思维。所谓的“反思思维”是学术能力构成的重要标志,主要指教师能够反身相向,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和行为依据,并做出恰当评价的一种思维品质。在这个反思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行为的依据进行对象化处理,使其成为教师自我思维的对象。教师自身反思的过程,不仅可以通过公开的交流平台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反思过程,而且可以根据清晰的目标、适度的准备、恰当的方法和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并在公开交流平台呈现之前的反思过程。最后,教师通过实证性成果提炼出学术性的教学成果。可见,教学学术是一个长期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和教学学术发展过程。

一个包含知识维度、反思维度、交流维度和观念维度的多维教学学术模型应该成为教学评估的新导向。将教学实践性和教学成果学术性引入评估标准才能更好地激励大学教师持续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第一,教学评估的目的不应局限于规范和教学成果,而应该以“教学学术的反思”作为评估的新导向。教学评估不能仅仅局限在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评价上,而在于评价教师是否能够在专业知识领域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改进与创新。大学管理者需要认识到,缺乏教学学术的统一标准会导致发表教改论文的教师不一定能够在实践中提供优质教学,拥有教学项目的教师也并不一定能够优化教学实践。第二,教学评估应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公开课展示、教育创新及经验交流等纳入评价范畴,引导教师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关注人才培养过程。第三,教学评估不能使用一刀切的方法来测量大学的教学产出。现有教学产出指标具有单一性且仅仅表明了数量,而教学学术这种质的指标却模糊、不确定。教学学术导向的合理的外部评估指标不但不会扭曲教学或者破坏教师内部动机,反而会给学校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发展内部的评价体系。

(三)建立以教学发展为方向的资助框架

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绩效指标体系,引导大学真正将办学重心转向教与学,进一步促进大学的教学发展是高等教育场域的现实问题。从1994年开始,我国高校通过共建、合作、合并、协作等方式,从宏观层面上对大学教育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的问题。[99]而目前的高等教育场域的教育拨款制度把科研成果作为高校的经费要求并以此作为分配基础,由此导致了大学需要通过科研业绩获得拨款,而不能获得科研项目的合理开支。大学倾向于争取每年获得的资源最大化,而在教学质量提高方面缺乏或几乎没有增加教学经费和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动力。资金对于教学发展项目的开展和持续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发展需要组织机构进行长期的经费支持。教学发展激励的目标是将教师的兴趣与组织激励的方向相结合。没有资金的支持,教学文化的培养缺乏物质基础。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教学发展的资源划拨和政策支持,以不断提升大学教育质量。

教学评估的绩效拨款,就是相关拨款部门按照一定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对评价的内容即财政拨款的款项进行科学评价和管理,从而对被拨款对象对于拨款款项的使用情况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监督管理,对使用效果进行相关的考核评价,从而确定拨款资金使用情况的过程。对于教学评估财政拨款来讲,需要建立财政拨款使用绩效的监督和评价准则的指标,或者相关的办法。教学评估财政拨款的评价指标,是为了使财政拨款的使用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对相关内容和对象进行以评价为目的地衡量。教学评估财政拨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将“教与学”作为教学评估的尺度和方法,按照促进“教与学”的秩序组合成一个整体,构成不同评价体系的组合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