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人学的视角出发,正确的人学思想是大学制度环境优化的方向标。马克思、恩格斯经过考察,指出如下真理性的事实:“人并非一种空洞的、抽象的存在,而是现实中鲜活呼吸着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3]“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94],“人是万物的尺度”[95],这被认为是具有真理性质的人本主义的经典命题。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开启的这种认识论,其意义在于将“人”上升为了存在者存在的衡量标准,奠定了从“人”的视角去认识人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观念基础,以及人作为主体性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因而人与生俱来就有着变革世界和改变自身存在关系的实践诉求。
第一,“育人为本”需要成为教学文化的核心理念,以便能够引导更多的教师坚持“育”的规定性。教学文化的根基在于管理者和教师是否以“育人”为行为的出发点。教学文化要立足于“育”,一切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目的,一切以学生生命成长为目的,一切以充实学生的生活为目的,这些应该成为大学管理者和教师群体行为的共识。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作为“人”的人,而不是造就工具。人才培养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以及最核心的职能,也是大学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最显著特征。大学应确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地位,即“明确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办学理念”[96],以确保教学文化的发展。如果“育人为本”的价值观无法成为大学制度出台的基础和初衷,如果作为培养人的教师没有将“培养人”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和重点,那么教学文化的构建也就失去了“理念”的引导。(www.xing528.com)
第二,“育人为本”必须成为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目的,以便引导所有的制度创新和改革。一言以蔽之,以“育人”为根本指向,以培养全面、自由和可持续发展的人为目的,既是教育文化内蕴的一种价值理念,也是教育回归其实践本质的价值使命,大学必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价值取向,才能使得教学文化具有生存的土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