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化的构建是制度环境与教师行为共同合力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制度环境与教师主体的行为决策互动生成的结果。大学教学文化是一种教学价值追求与价值导向,蕴涵着大学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其形成具有历史和现代特征。教学文化默默影响着一所大学对于教师制度价值取向的选择,并映衬出大学教育教学的实践取向与实然状态。面对现实中所存在的大学教学文化的问题,如教学地位边缘化的倾向,教学学术观念在实践中的混淆,教学成果“功利性价值”在大学的大行其道,教学发展制度化的进程缓慢,以及大学教师面对教学所产生的社会性困惑,等等,这种种都预示着我们需要对大学教学文化进行重构。需要追问的是:对教学文化而言,“育人为本”到底意味着什么?即大学应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使教学文化真正抵达“育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与实践本体,构建“育人为本”的教学文化,从而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回归教学,这是在重构大学教学文化之前必须回答的问题。
大学教学文化的重构需要考虑理念、大学外部与内部制度设计、教师个体三个方面。第一,大学教学文化的价值基础是育人为本。“育人为本”强调育“人”为本,教学制度创新需要围绕“更好地培养人”这一教育宗旨来开展。第二,从制度设计优化的视角出发,大学要为教学文化的重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需要从大学外部和内部制度进行优化,为教学文化的培养与生成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外部制度环境应该弱化科研绩效和实施新的资源划拨方式,大学内部的教学管理制度不能仅仅建立在警示、威胁、惩罚等手段的基础上。大学教师的自我构建并不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体,教师的教学行动是在制度制约下的。因此,大学内部制度设计不仅要趋向于“人性化”,尊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个体性、多样性和实践主体性,而且也需要考虑科研和教学的激励平衡。第三,从教师主体的视角出发,要明确教师的“道德自律”是教学文化的核心条件。教师具有主体性,教师是实施教学行为的行动者。从相当程度上说,教师教学的内部动力更多来自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自我建构,“自我建构”意味着教师“自我”或“我性”的获得。(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