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决定论的视角下,人们通过还原技术的本质,厘清了“人—技”的关系。由于技术是“使某物进入开放状态的一种方式”[114],因此,需将技术置于工业革命的不同发展阶段来观其变迁的过程。蒸汽机的发明驱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流水线作业和电力的使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数字革命的背景下,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悄然来临,这次革命不仅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方式,还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一书中,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Schwab)指出:“技术和数字化将会改变一切。”[115]同样的道理,“人—技”关系也正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人们反思“人—技”关系,即“我们还没有面对喧嚣的技术去经验技术的本质现身,……我们愈是临近于危险,进入救渡的道路便愈明亮地开始闪烁,我们便愈加具有追问之态。因为,追问乃思之虔诚”[116]。如何克服技术?“克服技术不是靠人的主体的行动,而是依赖于事物和世界的真理的本源表现。在技术世界中为这事变开辟活动领域,这是人的最高任务”[117]。反思是指什么?反思应是“一种关于危险与失落的意识,亦即一种对根本危机的意识”[118],人们通过反思“人—技”关系来揭示教育中技术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技术对人的作用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积极方面:一定意义上,技术的发展不仅激发了人的学习潜能,还为人的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不仅为人的教育打开了一扇通向开放世界的大门,还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消极方面:在教育实践中,技术的介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疏远走向陌生;网络技术的崛起增强了获取知识的便捷性,也削弱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www.xing528.com)
人们对“人—技”关系问题的反思,不是在于人性是否能改变,而是在于它在目前的情况下应怎样被改变。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属于最广义的教育问题[119]。下面从技术决定论的视角出发,探究“人—技”关系的应有取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