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
我们应该积极看待物质的作用。因为它不仅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构成了经济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但是,若过度崇拜物质,人们就会陷入物质主义的窠臼而不能自拔。对物质的过度崇拜,会导致不健康的消费观念。通过对物质的占有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是一种不正常的消费观念。人在物质面前不再独立,人终将会走向一条“通往奴役的道路”。
物质还是“商品拜物教”中的“物”。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来说明私人劳动的社会关系“不是表现为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82]。这实际上指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相似性。马克思还指出:“商品世界的这个完成形式——货币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把它们揭示出来。”[83]换言之,用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人与人的关系,把一切关系都隐藏在物之下。如此,在马克思看来,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关系不仅没有得到揭示,反而变得更加模糊。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也批判了类似的“拜物教”的观点。在商品交换行为的掩盖之下,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取代。商品的使用价值被消解,商品交换行为的背后,体现了人的价值判断。在“物质第一”“消费第一”的消费观念指引下,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地被此种消费观念所挟持。当人失去了对“好的行为”的正确理解,人的道德观念就会出现偏差,如有的人高价购买学区房、报名天价培训班,等等。可见,他们把金钱(物质)当成了筹码和利益交换的媒介;他们用物质(资本)的优越性,遮蔽了人的主体性;他们把教育当成一种交易来达成物的目标,满足人(精神)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物性已经取代人性,甚至超越了人性。那么,这个(物的)教育还是那个(人的)教育吗?换言之,在市场交易中,人的教育也不幸地成了一种商品。人们通过学区房、教育培训班等物的载体,实现了与人的教育之间的交换。在商品(学区房、教育培训班)与商品(教育)的交换过程中,一方面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天然联系,另一方面却加强了物与物之间的联系纽带。总而言之,教育绝不能一味地依赖于物质,虽基于物质,但必须超越物质主义。
(二)物质主义(www.xing528.com)
杜维明在《现代性与物欲的释放》一书中认为,“影响现代制度建设和变迁的价值观是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而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实质是物质主义”[84]。什么是物质主义?对物质主义的概念界定五花八门。一些学者认为,物质主义是一种“把个人的幸福与财富的多少联系在一起”[85]的生活态度。另一些学者提出,物质主义是一种极为粗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它把尽可能多地占有“难得之货”(如科技含量高、造型精美的汽车)作为人生意义的追求。[86]还有些学者把物质主义定义为一种对“获得”和“花费”感兴趣的思维形态。[87]此外,卢风在《超越物质主义》一文中提出,物质是指由原子构成的各种物品——如书本、笔记本电脑等,而物质主义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意识形态;物质主义价值导向是现代性的要害,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精神,是现代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需要从物质主义转变到后物质主义,即由首先重视物质财富增长转到首先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上来。[88]
综上所述,物质主义下的“人—物”关系,实际上是“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消费主义的野蛮横行给人们造成了物质主义是一个新兴概念的印象,以为它是在唯物质、唯经济的21世纪社会发展下的新产物。实际上,这是一个假象。自古以来,众多哲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文学家,通过不同的方式阐明了物质主义中人性的贪婪(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好逸恶劳)和虚荣(攀比心态、名牌心理、享乐思想)。因而,物质主义古已有之,它不仅从未离开过我们,而且时时刻刻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对我们的生活施加影响。可见,无论是物质主义还是消费主义,它们都不是新兴概念,也不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新事物。
相对于前现代社会把人的物质贪欲视为洪水猛兽,现代社会则把人的物质贪欲视为进步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现代社会已经被这种不正常的物质贪欲引向了一条不归之路。当“人—物”关系从人对物的控制逐渐走向人被物控制的时候,人的命运也被物质所掌控。人在物的面前失去了其自身的尊严,物的优越性与至上性逐步取代了人的主体性。然而,人的发展离不开物质基础,更离不开精神支持。当人与物质、精神发生作用之时,人需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在“人—物”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人如何才能摆正、摆好自己的位置?人又如何才能实现全面发展?人如何才能避免人类中心主义?
在教育中,见物不见人,俨然成了非人教育的典型现象。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提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成就巨大,但是也给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人们过于重视物质,过于重视自身利益,以至于在不少人的眼里,只有物没有人。本书研究的物质主义,建立在综合分析杜维明和卢风的相关学术观点之上,从物欲的视角出发,把物质主义定义为粗俗价值观(世界观),突出强调追求人生意义不在于对物质的占有,而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