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05年11月28 至30日在北京举办了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大会最后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公报》,即《北京公报》。公报承认,2005年性别平等目标未能实现,仍有1 亿儿童失学,7.71 亿多成人尚未脱盲,其中多数为农村女性。此外,自然灾害、内乱、社会暴力、艾滋病及流行病以及不断加深的贫困都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各国实现全民教育目标。[10]具体对甘肃省来说,截至2006年底,全省小学的净入学率为98.89%,其中女童净入学率为98.75%;小学五年巩固率为84.92%,其中女童的为85.1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63%,其中女童为98.4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1.70%,初中阶段的巩固率为96.02%。(具体见下表)。
表8-1 2006年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
续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女童无论在入学率还是升学率上所占比例都比较低,因此,对甘肃省来说,提高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尤其是女童的入学率,实现性别平等教育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全民教育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
2.全民教育经费不足
尽管2005年底,甘肃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支出达到105 亿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达到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2006年与2000年相比,教育投入金额增长了208.03%,高于2006年比2000年财政收入增长的比率172.17%,也高于2006年比2000年财政支出增长的比率180.82%。[11]并且甘肃省的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一直保持在17%左右,且从实际的金额来说,教育投入是在逐年增加。由此,可以看出,甘肃省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甘肃省中小学危房迅速减少、桌凳的短缺现象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和全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05年甘肃省全省教育经费仅占全国教育经费的1.4%。教育经费的不足,就直接导致了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实验仪器不足,不能满足学校办学条件的需要。
表8-2 全国与甘肃中小学办学条件对比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中小学生均建筑面积、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所占比例、学生拥有计算机的台数等方面甘肃省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甘肃农村中小学和全国相比,差距更大。
可以看出,由于甘肃省公共财力有限,造成教育投入尚显不足,基础教育设施落后,中小学危房比例偏高。
3.全民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1)生师比
生师比是指学生数量与教师数量的相对比例,生师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资源以及师资的使用效益。一般情况下,过大的生师比反映出教师数量和教育经费的不足,可能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
表8-3 2007年甘肃省与全国(北京)生师比情况统计表
从上表我们看出,甘肃省小学和初中的生师比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一些发达城市相比,差距更大。即使是在甘肃省内,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生师比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完全初中的生师比相对较小,村小的生师比相对较大[12]。
(2)教师学历合格率
教师学历合格率既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普及全民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表8-4 2006年甘肃省与全国教师学历合格率比较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甘肃省和全国相比,教师学历合格率普遍较低,尤其是在高中阶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 个百分点之多。即使同在甘肃省内,不同地区之间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也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高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甘肃省平均水平。
表8-5 2005年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比较表
续表
现阶段,甘肃省除了教师学历合格率相对较低外,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基础教育阶段高学历(小学教师大专学历以上,初中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以上)教师人数严重不足。
表8-6 2006年甘肃省与全国教师学历比较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基础教育阶段高学历教师人数所占比例上,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阶段,甘肃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都有明显的差距,尤其是甘肃省的农村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低于15 个百分点左右。
另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甘肃省大约有16.8 万的代课教师。代课教师既是地方财政不足、对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的反映,也是教师数量不足的表现。这些代课教师大多分布在农村中小学,尤其是民族地区中小学。特别是在民族地区相当多的学校都没有音乐、体育和美术等学科的专职教师,从而造成这些学科要么不开,要么简单应付。[13]
教师学历低下,数量不足,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乏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以及教学的大班化甚至是超大班化(见下表)。
表8-7 2006年甘肃省与全国普通初中大班额比例比较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甘肃省和全国相比,在大班额比例上高出全国10 多个百分点,其中甘肃省的县镇和全国相比高出近20 个百分点。(www.xing528.com)
4.幼儿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缓慢
学前教育是为终身学习和全人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原因,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比,学前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系统中被边缘化的环节,被学前教育工作者比喻为“教育制度中遭到轻藐忽视的灰姑娘”。[14]甘肃省的学前教育现状如何?
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甘肃省14 个市(地、州)登记的人口中,0~4岁的人口为678.35 万人,占27%,如果按此比例推算,截至2006年,甘肃省0~4 岁的人口数将达到703.69 万人左右(2006年末全省常住2 606.25 万)。然而,截至2006年底,甘肃省仅有学前教育学校2 556 所,在校学生342 279 人,每年招生220 431 人。说明甘肃省在学前教育阶段存在着严重的园所数量不够、招生数量不足等现象。再者,从甘肃省目前学前教育学校的现状来看,甘肃省学前教育阶段共有专任教师10 939 人,生师比为31.3∶1,也说明学前教育阶段存在着严重的教师数量不足,大班教学现象明显。这两种现象的存在,都导致甘肃省小学招生中接受学前教育的学生比例明显偏低。
表8-8 2007年小学招生中接受学前教育比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甘肃省小学招生中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普遍较低,还不足65%,其中农村小学招生中接受学前教育的仅为55.90%,不论是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是发达地区相比,都有明显的差距。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缓慢,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一方面,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城镇化覆盖率低,截至2007年末,甘肃省的城镇化率仅为31.59‰,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落后,从根本上抑制了甘肃省学前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甘肃省的学前教育发展缓慢,可以说与经济贫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贫困导致政府对学前教育投资不足,农村学前教育由于其边缘地位,更是得不到重视。长期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幼儿教育软硬件都缺乏。
5.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
虽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在甘肃省的大多数地区已经实现,但“两基”的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优质资源短缺。教育的硬件和软件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相差较大,无法与日益增强的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相适应,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6.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地区差异明显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具有强迫性、免费性、普及性等特点。保证每位适龄儿童接受高质量的、良好的义务教育,是国家政府的应有之责。长期以来,我们千方百计地使所有儿童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出台了相关法律规定来确保这一任务的完成。应该说这些教育目标的提出和政策的出台,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最有效保障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心应从单方面追求数量上的平等向追求质量上的平等转移。2005年世界全民教育质量报告也认为,质量是教育的核心。可见,在追求数量上平等的同时,注重质量上的平等已成为世界全民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甘肃省不同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城乡之间在教育质量上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这种差异有多大?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
(1)小学五年级不同地域学校成绩比较[15]
从平均分来看,如图8-1 所示,省城小学五年级的语文平均成绩最高,是88.8分,农村小学的最低,是64.4 分,县城小学和地市小学居中,分别是78.8 分和72.8分;合格率上,省城小学语文合格率和县城小学相等,均为100%,地市小学次之,农村小学最低是72.9%。小学数学的平均成绩,省城和县城小学的均在85 分以上,地市小学是80.3 分,农村小学最低是66.9 分;合格率上,省城与县城相近,都高于地市学校,但三类城市学校都高于农村。
图8-1 不同地域学校五年级成绩比较
注:五年级语文、数学的满分为100,及格线为60,优秀线为90。合格率和优秀率的值均是百分数值
总的来看,城市、县镇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的优于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无论是两科的平均分、及格率还是优秀率,城市、县镇学校都明显地高于农村学校。
在研究中,多次出现县城小学与省城小学的教学质量相近的情况,可能与抽样有关,县城小学抽取的是所在城市中等质量的学校,省城小学抽取的是所在城市中质量较差的学校。但这不会影响城乡教学质量差异显著的有效性,因为即使省城最差的学校和县城中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相近,其教学质量都明显地高于农村学校,如果是城市中好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农村学校相比,会使这种城乡差距更为显著。
(2)初中不同地域学校成绩比较[16]
如表8-9 显示,从语文、数学平均成绩可以看出,农村、县城、地市学校相近,均未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省城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农村、县城、地市学生,基本达到了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英语平均成绩普遍较低,地市和县城学生明显高于农村学校学生,但三地平均成绩均在60 分以下,没有完成学科教学目标,省城学生的英语平均成绩明显地高于农村、县城和地市的学生,也没有达到90 分的合格线。从三科的合格率来看,也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
表8-9 初中不同地域学校成绩比较
注:中学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满分均为150 分,故合格分数线为大于或等于90 分,优秀的分数线为大于或等于135 分。合格率和优秀率均是百分数。
研究表明,从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合格率来看,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在逐渐加大,似乎有严重的偏科现象。而且,数学是一门基础课,它受语言、办学条件等客观因素和教师判卷随意性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少,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合格率不到参加考试学生的三分之一,所以更客观地反映出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比较低下。
图8-2 不同地域三科平均成绩对比
研究还发现,农村中学初中三年级共有学生132 人,参加毕业考试的学生只有95 人,其中37 人没有参加毕业考试,访谈得知,这些人当中有些是自己不想再上高中,就没有参加考试,还有的是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参加考试。参加考试的大多数人都是在该校学习中上水平的,被认为将来有希望考大学的学生,所以农村中学的实际教学质量比表8-9 反映的还要低。
6.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扫盲任务,尤其是女性扫盲任务依然艰巨
从图8-3 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甘肃省的青壮年文盲率,还是十四个市(州)的青壮年文盲率,女性文盲的比率均高于男性文盲比率,而且女性文盲的比率基本上在同市(州)男性文盲比率的两倍以上。这说明对女性的扫盲教育是扫盲教育的重点。
图8-3 甘肃省各州市2000年青壮年文盲率调查图
为了清晰期间,我们将甘肃省部分市的青壮年文盲率转化为下图所示。
从图8-4 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十四个市(州)的青壮年文盲率排第一、第二的分别是临夏州和甘南州这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特别是临夏州的青壮年女性文盲比率达到了53.77%,说明临夏州15~50 岁的女性中,一半以上是文盲。虽然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较少,在全省所占的比例较小,其文盲人口与全省人口相比很小,但是,在局部区域内,文盲比例较大势必要影响到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民族地区的扫盲工作应该是甘肃省扫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图8-4 甘肃省部分市州2000年青壮年文盲率调查图
目前,在甘肃省,贫困人口的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态势,大量的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地域性贫困问题凸现出来,并且解决地域性贫困比解决个体贫困难度更大,资金需求量更多。陇南市、甘南州、临夏州这三个市(州),个体贫困与地域贫困互为因果,民穷村穷县也穷。全省196 万绝对贫困人口中有79.82万人、8790 个重点村中有3 710 个村都在这三个市(州),均占全省贫困面的40%以上,从1983年到2005年底,全省扶贫资金向这三个市(州)投入了458 305.07 万元(2001年至2005年只统计了扶贫办掌握的扶贫资金)。占全省扶贫资金投入量的40% 左右,人均投入5742 元。这个人均投资量按国际水准基本接轨,但就是因为它受自然、文化、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投入与产出效应不成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