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幼儿保育宣传力度,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甘肃省的儿童保育工作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在贫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广大群众对“计划免疫”、食用加碘盐等缺乏必要的认识。甘肃省各级政府、各级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保儿童保育中的计划免疫接种率和碘盐食用率的提高。提供各种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改善儿童生存条件,降低婴儿和5 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2.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管理,提高办园质量
针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形势,甘肃省教育厅强化对幼儿教育的管理,并适时引导,使甘肃省的幼儿园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加强了公办园的达标验收、评等升级工作。
1991年,甘肃省教育委员会颁布《甘肃省幼儿园分类评估标准(试行)》。2000年,甘肃省教育委员会在组织实施《甘肃省幼儿园分类评估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对幼儿园评估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于1月5日颁布《关于印发〈甘肃省一类幼儿园评估标准〉的通知》。标准有二级构成,一级指标有五项,即:规模及园舍设备、教职工编制及素质、卫生保健、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二级指标三十项,评估要素八十四项,满分100 分,评估得分90 分以上为达到一类标准。另设奖励分5 分。2005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和《甘肃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精神,积极推进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建设,12月31日,省教育厅制定《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试行)》并向全省印发了实施通知。《评估标准》包括办园指导思想与办园理念、领导班子与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规模与基本建设、教育科研与家园联系、管理与制度、设施与环境、卫生保健与防疫等8 个方面的内容,共80 条指标。《评估标准》采用直接计分法,满分为500 分,评估得分450 以上为合格。另设奖励分30 分。并规定: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不搞终身制。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后,由省政府督导办每三年进行一次督导复评,复评不合格者,责令幼儿园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为一学年。对办园问题比较多,主要问题在整改期内得不到解决的,将撤销“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称号,并收回标牌。有关省级一类幼儿园的评估工作继续按《甘肃省一类幼儿园评估标准》执行;二类幼儿园的评估工作仍由各市、州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实施;三类幼儿园(包括学前班)的评估工作由各县(区)教育督导部门结合本地组织实施。案例2-1
平凉市幼儿园创建“甘肃省示范幼儿园”
平凉市幼儿园始建于1974年。近两年以来,按照省上要求,从改善办园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功能入手,扎实开展了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作。2007年9月,经过省上的评估,平凉市幼儿园成为全省17 所之一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树新理念打基础。根据国家和省、市的要求,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办园理念。在“健康首位、发展为本、层次推进、崇尚创新”的思想指导下,确定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园理念,按照“关注孩子、服务家长、成就教师、发挥示范”的工作思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使办园理念深入人心,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
狠抓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队伍建设,持续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使幼儿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团队。园长曾获“全省幼教先进个人”“省园丁”奖、市级“优秀校长”称号。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3%。近年来,有多名教师获得了省级“优秀教师”称号,被评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市级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学能手,并多次承担了教育教学研究和观摩活动。
坚持开展了“三字一画(话)”“普通话演讲”“教育活动设计观摩”“边弹边唱技能竞赛”“简笔画技能竞赛”“保育员床铺整理竞赛”“保育知识竞赛”等岗位技能练兵和保教观摩、评优活动,引导教师学业务、练技能,不断改进保育方法,提高服务水平。
健全制度抓硬件。根据发展的需要,先后修订完善了《安全责任制度》《卫生保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结合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推行了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实行聘任合同制管理办法,优绩优薪,奖优淘劣,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采取积极争取、借贷、自筹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100 多万元,加快了办园条件改善步伐。给各班配齐了钢琴、彩电、消毒柜、幼儿玩具架和衣橱,接进了闭路电视信号;添置了“小星星乐园”、多功能器械等大型户外玩具及活动器械,攀登、钻爬、荡滑、跨越等功能齐全,深受幼儿喜爱。投资近30 万元,建起了多媒体活动大厅和教师电子备课室,实现了使用计算机办公、备课和管理,达到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配置了电子图书,添置幼儿图书1 万多册,使生均图书达到20 册以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具、玩具、教具设计创新活动,购置、制作幼儿桌面玩具、动植物标本3 万余件。粉饰、美化墙面,铺设防滑彩砖地面及塑胶软垫,不断创新设置互动墙面和活动区角,使幼儿活动空间和园容园貌焕然一新,更具儿童特色。随着这些硬件建设的支撑力度不断加强和软环境的突破,市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通过对各地申报的一类幼儿园进行评估验收,全省一类幼儿园数量由1992年的42 所增加到2006年的147 所。同时,甘肃省教育厅还组织进行了民办幼儿园办园和教育情况的调研工作,努力将各级各类民办园所也纳入正规的管理渠道。
3.开展幼儿教育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甘肃省教育厅和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积极开展幼儿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根据国家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多次开展幼儿教师培训活动、幼儿教师教学和幼儿活动观摩,并选派骨干教师到外地进行参观学习,努力提高甘肃省幼儿教师的素质。
图2-2 甘肃省一类幼儿园数量变化图
1993年4月和10月份,两次组织一类幼儿园园长及部分教师参加国家教委在四川、南京举办的幼教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扩大了园长及教师的视野,培养了一批幼教改革和学科带头人。
1995年4~6月,以省保育院、兰州实验幼儿园为培训基地,进行教学观摩,开展技能技巧培训,培训教师200 多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在职教师的业务素质。
1997年9月份举办全省首期一类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班,培训园长48 人,同时为企事业办学单位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培训教师80 余人。
1999年5月,西北师大教科院举办全省第二期一类幼儿园园长培训班,有58名园长接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www.xing528.com)
2002年各地、州、市教育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宣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举办部分农村地区幼儿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并现场观摩教学活动。
2005年6月、8月份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和幼教管理人员分别参加教育部《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培训和上海举办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培训;结合实施项目工作对项目县幼儿园教师进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培训面达100%;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进行现场观摩、参与式培训等方法对全省4 个市的400 多名幼儿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了理论和能力的培训,收到很好的成效。
2006年12月15日,甘肃省幼教界举办甘肃首届幼儿园园长论坛,150 多名园长及幼儿教师参加了论坛。
4.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儿童教育研究,促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甘肃省政府和省教育厅争取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的“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项目和新西兰政府资助的“早期儿童教育”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在幼儿教育领域开展的有关早期儿童教育的项目,甘肃省充分利用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合作的机会,针对甘肃省幼儿教育现状和特点,开展早期儿童教育方面的研究,在全省培养了一部分具有幼儿教育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积极申报实施教育部和儿基会“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项目,在平凉市、西和县、靖远县实施,另外,在临夏州组织实施了“中国——新西兰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项目,累计获得200 多万元的资助。
案例2-2
甘肃省实施“中国—新西兰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项目”
甘肃省积极争取项目,与新西兰国家教育部合作,在临夏市实施由新西兰援助的“贫困地区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项目。2001年项目启动,2005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和新西兰国家教育部的项目评估。项目目标是:1.成立市、乡、村三级管理机构,建立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社区早期教育管理网络;2.组建20 名骨干教师队伍,成立“临夏市幼儿教师培训资源中心”,大面积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3.使3~6 岁儿童入园率从过去的42%提高到70%;4.使3~6 岁儿童家长参与高质量早期教育率从过去的10%提高到60%;5.使100%的幼儿教师和60%的幼儿家长及社区教育管理人员受到不同需要的培训;6.开发培训家长和教师的指导用书;7.后续活动中将项目经验扩大到其他地区10 个贫困县。项目获得的成效为:1.成立市、乡、村三级管理机构,建立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合理的社区早期教育管理网络;2.3~6 岁幼儿受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明显提高;3.幼儿家长积极参与早期教育活动的比例大面积增加;4.充分发挥“教师培训资源中心”的作用,大面积培训幼儿教师,提高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广大幼儿教师的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5.城乡幼儿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项目实施的主要措施有:1.建立健全了较完善的项目管理网络和培训网络,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2.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幼儿教育环境。3.狠抓师资培训工作,为项目实施做好质量保证。4.大力提倡自制玩教具活动,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5.发挥市直幼儿园优势,优化农村园教育环境。6.大力宣传,重视家园联系,做家长培训工作。培训了甘肃省项目县幼儿教师,提高了幼儿教师的素质,开展了儿童养育方面的相关研究。
2000年,认真组织实施儿基会“早期儿童发展”项目,按时完成了教育部和省项目办本年度项目活动计划,共完成项目活动10 个,培训280 多人。
2001年,申报教育部和儿基会2001—2005 周期项目获得批准。儿基会“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简称ECCD)在平凉市、永登县、天祝县、康县实施。9月,召开了省级ECCD 项目启动会,开展了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完成了项目活动计划。同时在临夏市实施新西兰援助的贫困地区早期儿童发展项目。
2002年结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在平凉、西和、靖远三个项目县进行0~3岁早期教育项目试验,完成了计划开展的8 个省级活动和5 个县级活动,获得儿基会资助金额34 万元。
2003年,通过实施联合国儿基会及新西兰早期儿童基金会及新西兰早期儿童教育项目,培训600 多名幼儿教育骨干教师,促进贫困地区幼儿教育发展。“儿基会”和教育部项目官员及新西兰专家分别来甘肃进行项目评估,给予了20 万和10万元的项目奖励资金。
2004年,通过实施联合国儿基会及新西兰早期儿童教育项目,培训600 多名幼儿教育骨干教师。
2005年9月,儿基会援助资金30 万元,同时获得儿基会资助的IECD 项目,项目资金为160 万人民币,并完成了IECD 项目的启动、培训工作。10月,新西兰国家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专家对我省实施“中国—新西兰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项目进行了评估验收。
2006年完成儿基会项目的省、县项目活动13 个。撰写完成了“中国—新西兰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项目的《家庭教育指南》。
5.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促进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
甘肃省经济条件较差,教育经费不足,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发展幼儿教育。因而甘肃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认识到发展学前教育是关系到下一代成长的大事,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
案例2-3
临夏市群众自筹资金办幼儿园
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临夏市在努力办好公办幼儿园的同时,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和公民个人创办幼儿园、家庭教育活动点,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创办学前教育的喜人局面。1994年,回族老人马效忠带头捐款3 万元,并发动穆斯林群众集资80 万元,在贫困落后的木场地区创办了临夏市第一所由群众集资兴建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走出了一条经费自筹、教师自聘、自主管理的办园路子。
临夏市环城北路幼儿园位于回族聚居的街区,幼儿大多家境困难,很多孩子都是免费入园的,幼儿园办园经费相当紧张。马伊俩斯是一位热心教育的回族老人,他作为幼儿园家委会的主要成员,经常东奔西走,到清真寺、个体企业、店铺、群众家里为幼儿园募捐,并拿出自己的钱为孩子们添置玩具、桌椅,维修园舍设施。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好心肠的阿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