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教育科研研究报告-中央政府与国际社会支持十分有力

甘肃教育科研研究报告-中央政府与国际社会支持十分有力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保障贫困农村地区、社会弱势群体人口接受教育的权利,甘肃省政府在积极争取中央政府支持的同时,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海外发展部等国际援助机构的支持,对推进甘肃省贫困地区扫盲教育的进程,加强当地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甘肃省扫盲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但目前扫盲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甘肃教育科研研究报告-中央政府与国际社会支持十分有力

为了保障贫困农村地区、社会弱势群体人口接受教育的权利,甘肃省政府在积极争取中央政府支持的同时,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海外发展部等国际援助机构的支持,对推进甘肃省贫困地区扫盲教育的进程,加强当地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甘肃省扫盲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但目前扫盲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剩余文盲绝对数仍然较大,继续扫除剩余文盲的任务仍很艰巨

15 岁及15 岁以上人口中的文盲率为19.67%,青壮年文盲率12.32%,复盲率约为7%左右。在剩余文盲中,女性文盲、大龄文盲居多,在扫盲动员和组织教学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难度;剩余文盲居住分散,分布在山区,距离教学点较远,加之学员人数不多,难以形成集中教学;文盲学员家务负担重、家庭经济困难,部分学员温饱尚未解决,学习的积极性低;随着外界文化的介入与外界沟通的加强,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上述情况,无疑加大了今后扫盲工作的难度。

2.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仍然对扫盲认识不足,存在扫盲教育的思想障碍

传统的“文盲无害”论、“读书无用”等思想在农村群众中仍然盛行;在甘肃省一些地区己经接近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之际,一些干部、群众认为扫盲任务己经完成,没有必要再扫除剩余文盲,扫盲工作该结束了。部分领导甚至将扫盲教育作为应付上级政策而不得已为之的事情。

3.基层教育经费困难,难以保障扫盲教育经费

90年代以来,为了按期完成“普九”达标任务,在地方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甘肃省一些县(市、区)采取“负债办教育,借款建学校”的办法使部分学校负债累累,加之“九五”以来,国家组织实施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都需要地方配套资金或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由于地方财力较弱,各地只有借款、贷款,形成不同程度的债务。如靖远县“两基”达标、借债建校,历史欠债就有3 600 多万元,2002年之前,拖欠教师工资1 174万元;静宁县“普九”和“两基”欠债1 300 万元。一些地区有关政策不能落实,扫盲教育经费难以保障,质量难以提高。另外,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双语扫盲教育,是满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是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但是双语教育的成本相对于单语教育要高出很多,在人、财、物的投入方面远远不能支撑扫盲教育的顺利推进。(www.xing528.com)

4.新生文盲数量仍然较多

由于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薄弱,甘肃省一些地区特别是在贫困、边远、少数民族乡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还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99%以上的水平;即使已经人学的儿童,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辍学现象。目前,每年由于贫困、意识落后等原因造成大量学生辍学。入学率低、流失率高的地区往往又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失学、辍学儿童获得学习的机会将更为困难。

5.贫困山区的校舍条件差,扫盲教师的工作量与工资待遇成反比

研究人员在本次调查中走访了4 个村,其中3 个村的扫盲班设在小学,最简陋的教室里没有桌椅板凳。扫盲班的教师大多是兼职,工作时间从早上6 点40 分到晚上9 点,白天教小学生,晚上教扫盲班学员,教学负担比较重。而且,教师基本是义务参加扫盲教育,没有经济报酬,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条件艰苦的山区,正式教师往往不愿去,因此多为代课教师任教,工资一般为170 元/月。

案例11

临夏市一所小学为两师一校,课程设置1~2年级,人学率为99%,完学率为98.6%,贫困、单亲家庭和人口流动是失学的主要原因。根据我们的调查,一个学生伙食费为4 元/周,大米自带,每学期书本费约50 元/人,学杂费20 元/人。80%的学生家庭能够支付,但20%的学生家庭支付不起。教师经常用自己的工资垫付,因此教师到手的工资并不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