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物实验者的自我保护措施

动物实验者的自我保护措施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若进行传染性病原的感染试验、放射性试验、重金属试验、农药与剧毒物品试验时,更需采取多种防护措施,保护实验者自身的健康。除狂犬病外,动物的咬伤还会引起巴氏杆菌、念珠状链球菌或者小螺菌的感染。这些实验不仅对实验动物的生命有一定影响,而且在试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危及自身的生命。

某些患病的实验动物本身可能带有人兽共患的病原,会感染实验者。在抓取、固定、给药、手术等过程中,实验人员可能会因受到实验动物抓咬、器械损伤或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若进行传染性病原的感染试验、放射性试验、重金属试验、农药与剧毒物品试验时,更需采取多种防护措施,保护实验者自身的健康。

(一)主要的几类人畜共患病

(1)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埃博拉病毒感染、马堡病毒疾病、汉坦病毒疾病、淋巴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灵长类痘病毒病、麻疹、鸡新城疫、A型肝炎、猴免疫缺陷综合征、狂犬病、流感、节肢动物携带性病毒感染。

(2)人畜共患立克次氏体病:Q热、猫抓热。

(3)人畜共患细菌性疾病:李斯特菌、猴结核病、鸚鹉热、鼠咬热、鼠疫、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志贺氏菌病、肠炎耶森氏菌病。

(4)人畜共患病原虫性疾病:弓形虫病、梨形虫病、隐孢子虫病、阿米巴原虫病、大肠纤毛虫病。

(二)对人兽共患病的防护措施

1.加强卫生管理和个人防护

实验人员每次接触动物或者培养物以及离开饲养观察前,必须彻底洗手。实验人员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动物、排泄物或感染性材料时,必须戴上手套、口罩,禁止用手触摸面部、鼻、眼、口部,禁止在饲养观察室内进食、饮水、吸烟或者存放食物。实验人员工作期间应穿戴饲养观察室内的工作衣、鞋子、帽子。实验人员离开工作室时必须脱下防护衣服,定时消毒清洗防护衣物。

2.严格实验动物的选择

尽量选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进行试验,杜绝因实验动物自身携带病原体而使实验人员感染。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至少要求选择无人兽共患病病原的动物进行试验。目前国内有无菌级、SPF级、清洁级、普通级等实验动物。若购买清洁级以下的动物,引进后必须进行检疫,检查其是否带有人兽共患病病原及有关病原,合格后才能引入动物实验室用于试验。

3.做好实验环境

良好的实验环境条件对于实验动物来说可以减少其受感染的机会,提高试验处理的敏感性,而对于操作者来说,可以降低动物源病原的感染。动物室内应保持整洁,与饲养和实验无关的物品必须清理出去。地面、笼具、盛粪盘应用消毒药浸泡过的拖把或抹布拖洗,以减少病原的扩散。动物粪尿及动物尸体集中收集作无害化处理。实验完成后,室内先消毒,然后再清洗,最后再作一次消毒备用。从动物室清理出来的废料先进行灭菌后,再作常规处理。动物实验室一定要防止野鼠、昆虫的进入。多种人兽共患病的病原可由野鼠、昆虫等传播给实验动物及人。

4.及时治疗疾病

实验人员一旦发生可疑疾病,应及时去医院作出明确诊断,及早治疗,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延误治疗时间。

(三)动物实验中常见的损伤

1.咬伤、抓伤

在动物实验及饲养管理过程中,操作人员经常会发生被动物咬伤、抓伤等伤害。除狂犬病外,动物的咬伤还会引起巴氏杆菌、念珠状链球菌或者小螺菌的感染。此外,猫抓伤后会发生一种叫猫抓病的疾病,也称为良性接触性淋巴网状细胞增生症或者非细菌性局部淋巴结炎,引起人在抓伤处形成红斑性脓包、血小板减少、脑炎和红斑性结节。但病人在2个月内会自行痊愈而不留后遗症。

2.器械损伤

在进行动物实验,特别是进行手术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操作人员可能不小心被针尖、刀、剪、锯等利器造成损伤,有时还会发生感染有毒、有害物质,造成严重后果。(www.xing528.com)

(四)实验动物误伤的处理

(1)实验动物咬伤救治:在伤口上方扎止血带,然后用高猛酸钾或双氧水冲洗伤口,并用5%碳酸或硝酸烧灼腐蚀伤处。

(2)如被实验犬咬伤,首先要把脏血挤出,别让血存在伤口里,否则容易引起感染。

(3)如果伤口小,则可以先用肥皂水清洗伤口,然后用清水冲干净,最后涂上一些碘酒。伤口若比较大或自己不好处理,最好去医院处理。同时24小时内到防疫站注射疫苗。

(五)损伤的防护措施

1.正确掌握抓取方法

在接触动物时,小动物的抓取应戴防护手套。正确掌握抓取方法是实验人员避免被咬、抓伤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大动物即使戴手套,也不能用手去直接接触动物,应该手持一定的工具去触摸动物。捕捉大动物可用一定的笼具或用麻醉枪注射后再操作。

2.正确固定和麻醉

试验时间短时,可在动物清醒状态下徒手固定。若试验时间较长的话,应对动物进行麻醉,将其固定在手术台或工作台上,并保证安全有效,但又不致动物损伤,以避免动物对人造成伤害。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动物麻醉的深度,过早的清醒,动物会挣扎,易造成操作人员的器械损伤。实验结束后仍需小心解除固定,并安全地把动物送回实验观察区。

3.正确操作规范

实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动物的动态,严格操作规范。所用的注射器、针头、手术器械要放在离动物稍远的地方,以免动物挣扎时误伤动物或者操作人员的身体,不再使用的器具要及时清理。

(六)特殊实验中的防护措施

特殊实验是指进行感染性、有害物质的动物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对实验动物的生命有一定影响,而且在试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危及自身的生命。此外,有害物还可能散发出实验室,污染外界环境,导致更大的危害。

1.在负压状态下按规程操作

特殊实验的实验区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负压状态,避免有害、有毒物品向外扩散。动物饲养在负压隔离器内或负压安全操作柜内。进入实验室的各类用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实验者必须按照操作程序进出实验室和进行试验操作。

2.严格处理废弃物品

根据实验动物使用的废弃物的特征,废弃物包括以下几类:感染性废弃物,如被动物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病理性废弃物,实验动物尸体等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废弃的锐器;药物性废弃物,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化学性废弃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的化学品。

将实验动物使用的废弃物分置于动物废弃物专用包装袋或者容器内。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药物性废弃物及化学性废弃物不能混合收集。盛装实验动物使用废弃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注明单位、日期、类别等。废弃物经包装、密封后存放于暂时贮存设施,不得露天存放,由部门统一运输、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