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外科操作基于临床外科手术操作,在实验动物上开展外科操作是练习外科基本操作的重要平台。由于实验动物体型小、解剖关系与人体存在一定区别,其血管神经的大小和走向以及各重要脏器的位置需手术者事先进行研究学习,以免术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在操作过程中术者需具备一定的操作基础,熟悉各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与实验助手需协调配合,以获得最好的实验结果。以下对几种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进行介绍。
(一)切 开
1.切口选择原则
切口应选择在病变附近,要够大,便于显露和通过最短途径达到病变部位;切口应对组织损伤小,不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如血管神经等,不影响该部位的生理功能;切开切口时力求快速而牢固的愈合,并尽量照顾美观;切口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使之能容纳手术的操作和放进必要的器械,切口宁可稍大而勿太小,并且需要时应易于延长(如图7-42所示)。
图7-42 切开
2.切开的具体操作
(1)根据手术需要,决定切口的长短。
(2)为保证切口方向不偏离,途径不弯曲,可用刀背先作线形压迹,或用镊子或血管钳头作想象切口路径的多个点状压迹,作为切口的标志。
(3)根据皮肤或组织的韧性,和所拟切开的深度而适当掌握用力。力求一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4)手术者右手执刀作切开前,左手拇指和食指用均等力量,先将切口开始端两侧的皮肤稳定和绷紧,并向切口进行的反方向牵拉(注意:手套不可与皮肤接触,两者应以纱布隔离)。随着切口的进行,必要时手术者左手的稳定和牵张动作亦随之移动。
(5)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后,切口两侧各置消毒巾,将切口与皮肤隔离,并换另一手术刀进行下一层的切开,以免皮肤对切口和手术刀的污染。
(6)切口所经组织,必须按解剖层次切开。
(7)每一层次切开,最好一次达到;未能达到时,应在同一切口线内作补充切开,减少对组织的过多损伤和保证切面的整齐。
(8)刀片与皮肤必须保持垂直以免切面倾斜。
(9)进刀和出刀时,刀与皮肤成90°,切口进行中采用45°,以达到两端和中间的深度相同,避免切口呈舟状或漏斗状(如图7-43所示)。
(10)由于消毒过的皮肤还可能有细菌潜在,手套不可或尽量避免与皮肤接触,可借助已铺好的消毒巾或手持干纱布将两者隔离,以免手套污染,并将污染带到手术刀上。
图7-43 刀与皮肤角度
3.切开手法及注意事项
手术刀切开组织时有握持法式、执弓式、执笔式和反挑式四法,有时刀柄也可用于钝性分离组织。
无论何种执刀方式,操作时必须遵循下述基本原则:
(1)握持刀柄高低要适当,以免过低妨碍术者视线和影响操作范围,而过高则控制不稳。一般术者的拇指放在刀柄的横纹或纵槽处,食指较其它手指稍近刀片端,以控制刀柄的稳度及刀片的方向和力量。
(2)切开或剥离组织时,一般应用刀刃的凸出部分而避免使用刀尖,以免插入深层看不见的组织,造成重要结构的损伤。
(3)切开时,刀片应与组织面保持垂直,并在同一切线下逐层切开,以保持切面整齐和减少组织损伤。
(4)术者应充分估计切开组织的韧性,适当控制力量,深度和方向,以免由于失去控制而造成意外的误伤和切口线不应有的弯曲。
(5)传递手术刀时,传递者应握住刀柄和刀片衔接处,背面向上,将刀柄的尾端交给手术者,切不可刀刃朝向手术者传递,以免刺伤手术者。
(6)手术刀用完后,应放在适当地方,以免滑落台下,造成手术者损伤。
(二)止 血
术中的止血方法有压迫、填塞、电灼、结扎和缝扎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止血方法。
(1)压迫止血。在动物实验中较为常用。其止血原理是压力能使血管破口缩小或闭合,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随之形成血栓而使出血停止。此法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必要时可加用热盐水纱压迫。对较大血管和活动性出血,可迅速以纱布或手指压迫,并去除积血,之后术者移动压迫的纱布或手指,暴露出血点,准确地用血管钳钳住或缝扎(如图7-44所示)。
图7-44 压迫止血
(2)填塞压迫止血。该法是用于紧急情况下切口大出血的一种紧急止血方法。一般用无菌干纱布或绷带填塞,填塞时注意勿留死腔,还要保持一定的压力,并应记载填塞纱布或绷带的数目,并将纱布一头留于伤口外以便取出。填塞物一般于术后3~5d逐步松动后缓慢取出。过早取出有再度出血的可能,取出过迟易招致感染。
在这一紧急被动情况下,有时第一层可先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先行填塞,之后再用纱布填塞,止血作用可能更好。
(3)结扎止血。它是常用可靠的止血方法。一般小血管出血的处理,除用纱布压迫止血外,可随时用止血钳准确地钳夹出血点(小血管断端),然后用细线予以结扎。结扎止血可分单纯结扎和贯穿缝合结扎两种。单纯结扎:被切断的血管,经止血钳控制后的结扎;较大血管经解剖游离,两端先各置止血钳控制,其后中间切断,再分别结扎;对重要的大血管,经游离后,两端先予结扎,之后中间再予切断。贯穿缝合结扎:用于对钳夹切断后的重大血管,考虑到单纯结扎时,可能勒断血管壁,造成破裂出血,故以带线缝针贯穿血管后再围绕血管予以结扎;对止血钳不便控制的出血点,直接缝合结扎;已钳夹、切断和单纯结扎后的大血管,为防止单纯结扎滑脱的可能,于结扎远端再加道贯穿缝扎。结扎止血的关键在于结扎的牢靠,结扎线结不松脱。
(4)局部药物止血。常用的止血剂有明胶海绵、纤维蛋白泡沫体、胶原丝、中草药止血粉等。其作用原理是为促进血液凝固和提供凝血块的支架。该法主要用于压迫止血无效的渗血面,如肝脏创面的渗血。这些促凝血物质容易吸入血液或被渗血推离创面,使用时应用干纱布压迫数分钟或缝合固定,使之吸附于伤口组织而起止血作用。
(5)止血带止血。该法可暂时阻断血流,用于手术中临时制止大出血或预防出血。该法能创造出 “无血”手术,消除了术中失血,利于操作。该法一般用于肢体手术或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处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以控制肝的出血。但这种阻断血流会使组织缺氧,故须掌握阻断时间,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6)其他止血法。如脑外科手术时可采用银夹止血,骨外科手术时对骨髓腔的出血用骨蜡填塞止血,肝脏手术时应用微波肝脏止血机止血等。
(三)结 扎
结扎主要用于血管结扎和创伤缝合时结扎。术者打结的速度影响手术时间的长短,打结方法的正确与否,可影响结的牢固性,这关系着术后是否发生出血,伤口是否会裂开的问题,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
结的种类(如图7-45所示):
(1)方结:又名真结或平结,由两个方向相反的单结组成。其打结的要点是第二个单结的方向必须与第一个单结的方向相反,两手用力必须均匀,这是手术操作中最常用的结扣。
(2)三重结:在完成方结后再重复打一个方向与第二个结相反的单结,就完成了三重结。三重结一般用于较大血管结扎或使用肠线,尼龙线等较光滑的线结扎时,以增大摩擦力,防止滑脱。近来使用的Prolene滑线,其质地稍硬、较滑,使用时则要打五重乃至六重结,方可避免滑税。
(3)外科结:该法由于在打第一个结时绕线两次拉紧,因此打第二个结时不易松脱,牢固可靠,常用于大血管的结扎。
此外,还有两种因打结手法错误产生的错误结,即假结和滑结。假结又名十字结,由两个方向相同的单结构成,此结容易滑脱,应该避免。滑结又名易脱结,是在打方结的过程中,一手将线的一端拉直拉紧,另一手持线的另一端在拉直的线上绕线做结,此结也易滑脱。
图7-45 结的种类
外科打结法:
常用的外科打结法有徒手打结法和器械打结法。
(1)单手打结法:该法操作简便迅速,但在完成第一个结后松手打第二个结时,第一个结容易松开,故在组织张力较大和结扎重要血管时不宜使用该法,该法也不适于深部操作。该法左右手均可作结,如图7-46所示。
图7-46 单手打结法
(2)双手打结法:用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持同侧或远离操作者一侧线段,右手执另一侧线端,左手拇指绕过并压住右侧线段,挑起左侧线段,再将右侧线段向上绕过左手所执线端构成线环,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拉住右手所执线端,向下穿过线环并将线头递给右手交双手将结扎线拉紧,完成第一个单结(先手交叉)此时双手提起各自的线段,可稍用力使已完成的第一个线结不松,用左手拇指挑起左手所执同侧线段,右手拉过所执线端压在左手拇指和所执线段上构成线环,然后退出左手拇指,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右手所持线端,由下向上穿过线环将线端递给右手并向右侧拉紧,完成其相反方向的第二个单结(后线交叉),如图7-47所示。
图7-47 双手打结法
(3)单手、双手混合打结法:单手打结法操作简便,迅速;双手打结法操作稳妥,牢靠。一般手术中结合两种方法的长处,即先用单手打结法,然后用双手打结法。这样的操作既迅速,又稳妥、牢实。
(4)器械打结法:用持针钳或血管钳打结,该法用于深部结扎,缺点是缝合有张力时不易扎紧。
打结的注意事项:
(1)无论用哪种方法打结,第一结与第二结的方向不能相同,否则就成假结。
(2)打结时两手用力须均匀,如果只拉紧一根线,则可成为滑结。
(3)打结时,每一结均应摆平后再拉紧,切忌使之成锐角,否则,稍用力线即被拉断。
(4)结扎时,用力应缓慢均匀,两手不宜离线结太远,特别是深部打结时,最好用一手指按线结近处,徐徐拉紧,否则易将线结扯断或未扎紧结而使之滑脱。(www.xing528.com)
(5)埋在组织内的线结,只要不引起线结松脱,线头越短越好,丝线、棉线线头般留1~2mm,但如系较大血管的结扎,则应略长,肠线留3~4mm,不锈钢丝5~6mm。
(四)缝 合
组织缝合的原则是尽可能将同类组织自深而浅逐层缝合,并要正确对合。缝合切口两侧的组织时,缝线所包括的组织应等量、对称并对合整齐;组织缝合后不能留有死腔;缝线的选择要恰当;注意缝合时的针距和边距;结的松紧要适度,创缘应密切相接,不能割裂缝合部位的组织,以防结扎部位的组织发生缺血。
缝合方法根据缝合后切口边缘的形态可分为单纯缝合、内翻缝合和外翻缝合三种。
单纯缝合法(如图7-48所示):
缝合后,切口边缘对合。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间断缝合:又称结节缝合,每缝一针即打结,各结缝线互不相连。常用于皮肤、皮下、筋膜等组织的缝合。
(2)连续缝合:从切口的一端开始(最好在切口之顶端处)先缝一针打结,缝线不剪断,继续进行缝合直至切口的另一端再打结。打结前须将线尾反折部分留在切口一侧,用其与双缝线打结。
(3)“8”字缝合:缝针斜着交叉缝合,呈 “8”字形。该法具有两针缝合的效力。它常用于张力较大的组织缝合(如肌腱)。其优点是结扎较牢固,且可节省时间。注意:“8”字形的交叉应在切口深面,如果在浅面,拉紧线结扎时,切口易折皱。
(4)毯边缝合:又称锁边缝合,常用于胃肠吻合时后壁全层缝合或游离植皮时边缘的固定缝合等。
(5)减张缝合:对创缘相距较远,单纯缝合后切口较大,为防止术后切口裂开,可增加减张缝合。在远离切口缘处进针,缝线穿出皮肤后,套上一段橡皮管,以防止缝线切割组织。由于张力缝合的存在缓解了手术切口处的张力,利于愈合。
图7-48 单纯缝合法
内翻缝合法(如图7-49所示):
缝合后切缘内翻,外面光滑。常用的有下列缝合方法:
(1)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该法分间断与连续两种缝合,常用的为间断法。在胃吻合或肠吻合时,用以缝合浆肌层。缝合后形成浆膜对浆膜。
(2)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用于缝合浆肌层或修补胃肠道穿孔。
(3)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多用于肠管浆肌层的连续缝合。将线尾自同侧肠壁内穿出,跨至对侧同样作一针与切口平行之浆肌层缝合,用于关闭断端。
(4)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多用于胃肠吻合时。缝合前壁全层。将吻合口后壁全层连续缝合之线尾自同侧肠腔穿出,再于对侧做与切口平行之全层褥式内翻缝合(即由浆膜面进针、黏膜面出针,再由同侧黏膜面进针,浆膜面出针),拉紧缝线使肠壁内翻,再至另侧肠壁,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将吻合口前壁缝完。
(5)荷包缝合法:用于缝合胃肠道小的穿孔,阑尾残端的埋入,固定插入空腔器官中的导管。其缝合方法是围绕断端或穿孔处周围行浆肌层连续缝合,当收紧荷包缝合线时,则将断端或穿孔边缘埋入。
外翻缝合:
常用于血管吻合、腹膜缝合、减张缝合等。外翻缝合的基本缝合是褥式缝合,包括下列缝合法。
(1)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常用于血管吻合或减张缝合。
(2)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常用于松弛的皮肤缝合。
(3)连续外翻缝合法:多用于缝合腹膜或吻合血管。
缝合注意事项:
(1)无论何种缝线(可吸收或不可吸收)均为异物,因此应尽可能减少缝线用量。一般选用线的拉力能胜过组织张力即可。为了减少缝线量,肠线宜用连续缝合,丝、棉线宜用间断缝合。
图7-49 内翻缝合法
(2)线的拉力在缝合结扎(指单一缝合)后远较单线时强,例如单线拉力为0.5kg,单一缝合结扎后拉力可增数倍,且缝合后的抗张力,与缝合的密度(即针数)成正比。因此增加缝合后切口抗力的方法是增加缝合密度,而不是增粗缝线。
(3)连续缝合的力量分布均匀,抗张力较用间断缝合者强,但其缺点是一处断裂将使全部缝线松脱,伤口裂开。此外,用丝、棉线时,连续缝合用线较多,异物反应也较大,伤口感染后的处理较间断缝合者更为困难。
(4)缝合皮肤时应将深度以恰达创底为好,创缘对合好。正确的方法是由伤口一侧垂直刺入,等距离地从另侧穿出。缝针不可过浅,因缝针过浅易留下死腔、积血积液或伤口对合不齐,导致伤口感染或裂开;过深过紧则皮缘易内卷或下陷,过紧尚可影响切口血液循环,发生肿胀,妨碍愈合。
(五)引 流
正确地使用引流可防止伤口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但是引流物又为异物,它刺激组织使渗出液增多,可使伤口愈合时间推迟。如引流物放置时间过久,反而会促使继发感染、粘连、瘢痕组织增多。
引流的主要作用:
(1)将创口内或腔隙中的分泌物、血液、脓液、渗出物等引出体外;
(2)刺激组织使之渗出液增多,用以中和及稀释毒素;
(3)渗出液中含大量纤维蛋白原,可使局部发生粘连,局限病灶。
放置引流的适应症:
(1)脓肿、积液切开排脓、排液后,使脓汁和渗液不断排出,使创腔逐渐缩小而愈合;
(2)创口污染严重,用一般清洁伤口的方法估计不能控制感染发生,为使渗液及时排出可放置引流物;
(3)创面较大,术后有渗血的可能,尤其可能存有死腔者,放置引流可避免血肿形成;
(4)肝脏、胆道、胰腺及泌尿道手术后,为了防止胆汁、胰液、尿液从缝合处漏出潴留在腹腔,放置引流物有引导作用;
(5)胃肠道手术有渗漏可能者;
(6)减压作用,如开胸术后的胸腔闭式引流术,除排气、排液外,放置引流还可促进胸腔负压的恢复,利于肺扩张;胆道手术后放置 “T”形管引流,可防止胆道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脑室引流可减低颅压等。
引流物的种类与选择(如图7-50所示):
(1)橡皮片引流:常用废手套制成,一般用于表浅的、间隙较小的创口渗血的引流。
(2)纱条引流:可用干纱布或油纱布进行引流,前者用于较大脓腔排脓后制止渗血、吸收渗液和脓汁;后者的使用目的是使创口敞开,促使肉芽组织由深向浅层生长,且不与新生肉芽组织粘着。
(3)烟卷引流:用纱布卷套入薄膜乳胶管内而成,其形如雪茄,故亦称雪茄引流。一般用于腹腔内引流。若深部引流区狭小,亦可将纱布卷抽去单用其空心乳胶套管引流。
(4)橡皮引流管:选择不同口径的橡皮管或胶质管,用于引流较大的胸、腹腔等较深部位的手术,或术后并发感染或瘘的引流。
(5)双腔负压引流管:一般常以两根粗细不同的橡皮或乳胶管制成。两管远端都剪有许多侧孔,细管插入粗管内并固定紧,细管尖端不要超过粗管。粗管起筛滤作用,细管接持续性负压吸引装置。该法通过细管可将腹腔内积液主动吸出,而又避免周围吸附管壁面堵塞引流。该法主要用于胃肠道外痿等引流量较大的引流。
图7-50 引流的种类
a.双层橡皮片引流 b.橡皮引流管 c.烟卷引流 d.导尿管
引流注意事项:
(1)引流物为异物,在能达到引流目的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其放置时间。一般引流物放置时间为24~48h;烟卷引流可适当延长,但要每日松动一次,逐日拔出1~2cm;脓腔内的引流物则应放置至脓腔缩小,接近闭合为止。
(2)引流物放置的位置必须正确。引流液体应尽量放在腔隙的低位;引流气体则应放置在较高位置;体腔内的引流物,最好不经手术切口引出,可在切口旁另做一小戳口为宜。
(3)引流物必须保持通畅,出口处不宜太紧(胸腔闭式引流除外),引流物不要扭曲,引流管不能被堵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