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体育教学方法分析-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理论探究

常见体育教学方法分析-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理论探究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都会运用到语言讲解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一般在体育教学的初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口令法进行运用一般出现在队列练习、队形练习、基本体操、队伍调动等活动中。[3]一般将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学法细分为以下几种具体方法。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动态的、超前的视觉信号进行利用,给学生施加

常见体育教学方法分析-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理论探究

(一)语言教学法

1.讲解法

作为一种基础的语言教学方法,讲解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最多、最广泛。几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都会运用到语言讲解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向学生说明教学的任务、内容、要求、动作名称、动作要领等,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方法就是所谓的讲解法。这种教学方法一般在体育教学的初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步学习技术动作时,体育教师需要先通过讲解法向学生描述这一技术的基本动作和难点要点,使学生对该动作技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与练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教师在对讲解法进行运用时,要对该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特点予以一定的重视,以促进该方法运用效果及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经验的总结,在语言表达上要做到精益求精。

体育教师在运用讲解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1)要有目的地讲解。在对讲解内容、方式进行选择,对讲解语气、速度进行调整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抓住讲解的重点和难点。

(2)注意所讲解的理论知识要准确、权威,所讲解的技术内容要与技术原理相符,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3)讲解的方式和广度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调整。

2.口令法

有确定的内容和一定的顺序与形式,并以命令的方式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的一种语言教学方式即为口令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口令法进行运用一般出现在队列练习、队形练习、基本体操、队伍调动等活动中。在具体运用中教师应准确、清晰、洪亮、及时地发出口令,并注意以人数、形式内容、对象等特点出发对自己的语调语速进行控制。

3.指示法

体育教师通过简明的语言来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的语言教学方法即为指示法。教师在对指示法进行运用时,应注意做到准确、简洁、及时等几方面的要求,且尽量用正面词。指示法主要有以下两种运用形式。

(1)在学生练习时未能意识到的、关键的动作中运用。

(2)在组织教学中运用,如场地布置、整理器材等。

4.口头评价

体育教师在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下,对学生的练习或比赛进行一定客观评价的方法即口头评价教学法。教师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情况所作出的反馈集中通过口头评价反映出来,通常在学生结束练习后马上进行指导或提出新要求。因为学生一般对动作的记忆大多是在大脑皮层的短时间储存,超过25—30 秒就会消退25%—30%,因此教师的口头评价最好在学生完成动作后的25—30 秒内采用,这样效果更好。

(二)直观教学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对动作进行直接感知的教学方法即直观教学法。[3]一般将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学法细分为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1.动作示范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帮助学生对技术动作进行认识和了解,经常使用动作示范法。具体就是教师以具体动作为范例,帮助学生对动作规范、结构、要领和方法进行直观的掌握。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可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学习的兴趣也会因此而提高。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示范时,不要一味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要明确示范是要达到什么目标,要使学生从中获取什么信息,要考虑如何示范才更容易使学生更清楚动作要点。

(2)注意对动作示范位置与方向的选择。教师要先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队形排列,然后根据该队形的特点来选择示范的位置与方向,教师进行这一选择的关键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自己的动作示范。

(3)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准确、熟练、轻快、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示范的过程中,配合语言讲解。因为如果单纯示范,学生不容易对其中的要点进行把握,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语言讲解来提醒学生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2.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逐渐被运用到了体育教学中来。多媒体教学法就是在此环境中被广泛运用的,它是教师通过给学生播放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等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与优势就是生动、形象、真实。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电视、电影、录像等内容来播放。如果将电视、电影、录像等的播放与讲解示范练习有机结合,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边播放边讲解,或适当停顿讲解,学生可以获得直接的思维感受。

3.条件诱导法

以某种条件为诱因,同时与体会动作相联系,达到直观作用的方法就是所谓的条件诱导法。例如,长跑项目教学中安排一名领跑员,不仅有利于形成长跑中的一种带领性的速度感,而且对队友间的相互保护也有利。牵引性的助力和对抗限制性的阻力,能较快地使学生对完成动作的时间感与空间感进行建立。

此外,为了使某些动作能够更加富有节奏感,就可以通过采用音乐伴奏或借助节拍器的音响来达到这个目的。

4.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难免会用到一些教具和模型来进行辅助性的教学,这些教具与模型都是具有直观性特征的,如挂图、图表、照片等,通过这些用具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动作表象。

教师不仅可以采用教具让学生进行长时间的观摩,还可根据情况对某个细微的环节进行突出的强调,因此教师应将图表、模型和照片等直观教具充分利用起来。采用教具与模型演示方法对于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技术动作的全过程非常有效。此外,教具、模型的演示还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助力与阻力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借助外力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对正确的动作用力时机、用力大小、用力方向、动作时空特征等进行体验的教学方法就是助力与阻力教学法。

体育动作的技术教学环节一般会比较多地采用助力与阻力教学法,这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对正确技术动作进行有效掌握的直观教学方法。

6.领先与定向教学法(www.xing528.com)

(1)领先教学法。教师通过对具体的动态视觉信号加以利用,来给学生提供相关指示的教学方法即为领先教学法。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动态的、超前的视觉信号进行利用,给学生施加相应的刺激与激励,帮助学生将技术动作顺利完成。

(2)定向教学法。教师通过具体的静态视觉标准的利用来给学生提供相关指示的教学方法就是定向教学法。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为了向学生指示动作的具体方向、轨迹、幅度等,对标志物、标志线、标志点等进行合理的运用。

(三)分解教学法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将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将动作的各部分逐个教授给学生,在学生对各部分动作都熟悉后,再完整地向学生教授整个动作技术的教学方法即为分解教学法。[4]把动作技术的难度相对降低,便于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便于突出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优点。学生难以对完整动作进行领会,有可能只是单独掌握一些局部和分解动作是这一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运用分解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育教师要采取相对合理的分解方式分解动作,具体应根据动作技术的特点进行。

(2)体育教师对动作技术的段落与部分进行划分时,还要对各部分之间以及各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考虑,尽可能保持动作结构的完整性。

(3)对于完整动作中各部分与各段落的地位与作用,体育教师应有所明确,并为最后的动作组合做好准备。

(四)完整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不分解动作,完整地对动作进行传授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中。

首先,动作结构较为简单,对于协调性没有过高要求,方向线路变化较少。其次,动作虽较为复杂,但各部分间密切联系,不宜对其进行分解。最后,虽然动作较为复杂,但学生储备了足够的运动能,拥有较强的运动学习能力。用于应该分解而又不宜分解的动作时,容易给教学造成不良影响,这是完整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完整教学法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直接运用

在对一些较为简单、容易掌握的动作进行教授时,教师进行讲解与示范后,指导学生直接练习完整动作。

2.从教学重点进行突破

例如,体操或跳水运动中有一些空中翻腾动作,教师虽然不能对其进行分解,但对于其中的动力、动作时机和动作要领等要素,教师还是可以进行一一分析的,教师或用辅助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动作感觉,并进行重点练习。

3.降低难度

在完整练习时,减轻投掷器械的重量,降低跳高横竿的高度,缩短跑的距离与降低速度,或徒手完成一些本来持器械的完整动作等。

(五)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也称为“学导式教学法”或“小步子教学法”。它是以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为依据,将体育教学内容分解成为若干小步子(相互联系),使之组成方便学生学习的逻辑序列,并且对相应的评价信息反馈系统进行建立的教学方法。[5]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分解后的小步子逐步学习,在学习后进行及时的评价,并依据评价的结果对学习效果进行即时的反馈。如果评价后发现达到了预定的标准,则按顺序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程序教学法的整体模式如图5-1 所示。

图5-1 程序教学法的整体模式

(六)预防与纠正错误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没有将这些错误动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的动力定形就很容易形成,从而对其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造成消极的影响,更严重的还会造成运动损伤。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对学生所出现的一些错误动作进行预防和纠正。

体育教学中运用预防和纠正错误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

1.降低难度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体能素质较低、心理紧张、认识不足等原因都会导致动作的错误。对此,教师可通过降低动作难度来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具体来说,教师可采用改变练习条件、分解完成动作等方式来对技术动作的难度进行调整。降低难度可以使学生将技术动作轻松地完成,从而促进其自信心的增强。

2.外力帮助

学生感受正确动作的方法即为外力帮助法。在体育教学课上,如果学生在学习动作时对用力的部位、大小、方向以及幅度等不清楚,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动作。这时教师可通过对推、拉、托、顶、送、挡等外力的运用来帮助学生对正确动作的本体感觉加以体会,最终达到纠正错误的效果。

3.强化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可以有效促进其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形象。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通过采用讲解、示范、对比等方法来促进学生正确动作概念的不断强化,促使学生正确动作表象的顺利形成,使学生对正确与错误动作的差异和区别有所明确,使学生主动避免错误或及时纠正错误。

4.转移练习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的恐惧、焦虑心理或受旧运动技能的影响也会使其出现错误动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转移学生的练习,通过采取变换练习内容的方法利用一些诱导性和辅助性的练习,促使学生摆脱已经形成的错误动作定式,进而促进正确的动作定式的形成。

5.信号提示

信号提示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与训练技术动作的过程中,由于用力时间或用力方向不当而表现出错误的动作时,教师及时给予信号指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动作。听觉信号、口头信号、视觉信号等都是教师具体采用的信号提示方法。此外,标志线、标志点、标志物等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对错误动作的预防与纠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