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体育健身带来的身体发展

大学生体育健身带来的身体发展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认为“躯体健康”就是人体生理健康,指人体结构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具有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与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为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大学生体育健身带来的身体发展

(一)健康与身体发展

1.健康的定义

从古到今,健康与长寿始终是人类探求的主题。受传统观念和世俗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将健康单纯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

(1)躯体健康。通常认为“躯体健康”就是人体生理健康,指人体结构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具有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这是其他健康的基础。从外表看为“体格健壮,精力充沛”,从生理指标看即表现为常用的几个指标,如心跳、脉搏血压肺活量等正常。但是由于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地域差异、民族情况以及不同职业间的差别,躯体健康的指标都会有所不同。因此,目前的躯体健康只能是粗线条的,主要参照以下两方面:

①体能是一种能满足生活需要和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主要通过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而获得。具备这种能力,就可以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②智力健康是指智力正常,具备思维的认知能力,能够准确地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描述不同的事物,并能对不同的人与事物做出分析与判断,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脑始终保持活跃状态。有许多方法可以使大脑活跃、敏捷,如听课、与朋友讨论问题和阅读报刊书籍等。努力学习和勤于思考还能使人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就能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可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与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为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

心理健康是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它应以一个人的整个行为以及他对整个客观世界的适应性作为观察、评估心理健康的基础,不能孤立地观察或只是重视某一方面的症状和表现。

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情绪健康和精神健康。情绪健康指应对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和环境压力的能力。情绪涉及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的感受,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的稳定性,所谓情绪稳定性是指个体适应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和环境压力的能力。生活中偶尔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属于正常,关键是在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要保持情绪稳定。精神健康对于不同宗教、文化和国籍的人意味着不同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生活基本目的的能力以及关心和尊重所有生命的能力,属于心理的高层次范畴

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的挫折与打击,无过度的幻想。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3)道德健康。道德健康主要是指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有辨别真假、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念。人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深深感到,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一个团体的全体成员的道德修养,对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的关系,改善社会风气,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关系重大。人类的道德规范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一个在社会生活中遵循道德规范的人应该说这是他道德健康的体现。道德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道德健康的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系统管理的方法,以人文环境的改善为主,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相配合,运用知识教学与环境塑造相结合的方式,注重从思想上与行为上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新健康教育”配备专业的老师在学校举办道德健康讲座,开展各项活动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们通过爱自己、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逐步升华到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在切身行动中加强道德观念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成为道德健康的人。

(4)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能力。个体在遇到新情境时,一般有3 种基本的适应方式:解决问题,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接受情境,包括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新情境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主动地做出与社会相符的行为;心理防御,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盖由新情境的要求和个体需要的矛盾产生的压力和焦虑。

2.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利于健康的因素,称为“健康促进因素”;另一类是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它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招致疾病或死亡,或可使发生疾病或死亡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称为“健康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是基本人权,而是自我责任,现代健康观应该是学会自我医疗与自我保健。”因此,现代健康应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保护、健康促进,提倡自我保健,要求人们把注意力由偏重于治疗(并非治疗不重要)转向积极地预防和保健,由依赖医生转向由自己把握健康。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究竟有哪些?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转变,从社会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大卫生观”出发,一般将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分为下列四大类。

(1)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包括生物性致病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三个方面。生物性致病因素是指感染到病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或感染寄生虫而引起的疾病。随着预防医学的发展和诊疗技术的提高,生物性因素致病概率在不断下降,治愈率在不断提高,因此其对健康的危害正在退居次要地位,而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压力增加,加上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今后,心理性问题和精神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将会进一步显现。

遗传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分为遗传性疾病体质遗传两个方面。前者是指遗传缺陷性疾病,如血友病、白化病和有遗传倾向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某些肿瘤等;后者是指体质机能,如胖瘦等,是通过后天的营养和运动等能够加以改变的。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也可通过改良生活方式及行为达到预防或延缓发病年龄的目标。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围绕着人类空间及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之总和。人类环境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强调健康、环境与人类发展问题不可分割。

(3)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指因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4)卫生保健因素。卫生保健包括预防服务、治疗服务、康复服务等几个方面,是指促进及维护人类健康的各类医疗、卫生活动,它包括医疗机构所提供的诊断、治疗服务,也包括卫生保健机构提供的各种预防保健服务。一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拥有、分布及利用,将对其人民的健康状况起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观的转变以及人类疾病的不断变异,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卫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促进、维护人类的健康,而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甚至导致一系列身心疾病。

(二)体质与身体发展

1.体质的概念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方针,一直指导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但对于体质,体育界一直没有明确定义。直至1982 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体质研究分会对体质下了一个权威定义: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是人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一个人的体质强弱有重要影响,如机能、体形、性格等,都与遗传有关。后天因素,如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等条件,也与体质强弱有密切关系。体质在人的不同发展时期及年龄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阶段性。不同人的体质差异表现在形态发育、生理机能、心理状态、身体素质、对环境的适应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方面。同时,在人的生命活动的各个阶段,从幼儿、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体质状况不但具有某些稳定特征,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阶段性。

2.体质的内容

体质通常包含身体的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发育水平及适应能力5 个方面。

(1)身体的形态发育水平,即体格、体型、姿势等。常用测试的指标主要包括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皮褶厚度等。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的主要形态指标,它与体重等指标的比例关系可以反映体型特点;体重是反映人体横向生长的整体指标;胸围可以表示胸廓大小和肌肉发育状况,是人体宽度和厚度最具代表性的指标;腰围不仅可以反映体型特点,同时,保持腰围和臀围的适当比例还对成年人的健康及寿命有重要意义。

(2)生理功能,即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及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测定的主要指标有脉搏(心率)、血压和肺活量等。脉搏、血压是检查人体心血管功能的简易指标;肺活量能反映肺的容积和肺的扩张能力。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即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和走、跑、跳、投、攀爬等运动能力。例如,50 米跑反映了速度素质,即人体快速奔跑的能力;1000 米跑反映了耐力素质,即较长时间的奔跑能力;立定跳远主要反映下肢肌肉爆发力和弹跳能力。

(4)心理发育水平,即本体的感知能力、个性、意志等。

(5)适应能力,即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它反映了人体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机体能力。

以上5 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决定着人们的不同体质水平。一方面,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和生理功能构成了体质的基础,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适应能力及心理发育水平是体质的外在表现。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表现出某种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心理状况。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使与机体相对应的生理功能和身体形态结构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是与机体外在环境改变相适应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过程对人的心理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促进大学生个性、心理良性发展。

3.优质健康的标准

(1)身体发育良好。人体的生长主要表现在身体上的变化,而发育则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在形态和机能上的变化。人体生长、发育受遗传、营养和自然生长的影响,但体育锻炼能够加速这个过程并使之更加完美。据统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要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身高高出4—8 厘米。体形的健美主要表现为身体健壮、匀称和谐、比例协调。此外,健壮的体格还是发展体能的基础。

(2)精神状态良好,生命力旺盛。精神健康是衡量体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一个人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他的精神状态也会很好。

(3)机体适应能力较强。长期在各种条件下进行锻炼,能改善机体体温调节的机能,提高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由于体育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造血机能,因而就提高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在各种条件下进行运动,使身体能较好地适应各种环境。(www.xing528.com)

(4)体能全面发展。体能是指机体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的发展与提高身体机能的过程是一致的。例如,发展了耐力素质,会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肌肉的工作持久力都得到发展,所以,身体素质好的人,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就强。教育部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规定了衡量各项身体素质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锻炼中要注意体能的全面发展,不能偏废。

(三)影响身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是人体生长发育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和其他生物体共同具有的生物特征之一,各种生物都是通过生殖产生子代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在外貌、体态、性格、气质和生理机能等方面都很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基因,基因的最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正是由于亲代把具有自己特征的DNA 传给子代才使子代获得与亲代相同的遗传性状。遗传性是生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使人体生长发育获得了物质基础,具备了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关于人类遗传的研究证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遗传素质的差异,这种现象既存在于群体之中,也表现在亲代和子代之间,是一种生物体的变异反应。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人体,正常子女的身高、容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但又不完全像。同一母亲所生子女,甚至孪生兄弟也各有不同之处,如肤色、身高、体重、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智力、气质、性格、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及寿命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遗传性。这是遗传性的变异,是生物体发展的基础。遗传和变异是生命运动中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正因为人体有遗传性,后代才能继承前代的性状,才保持了人类相对稳定的特性。而变异能使人体产生新的适应性变化。因此,遗传和变异是人体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也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有变异才会有人类的发展。

人类存在着种族和血缘的关系。遗传是大学生身体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遗传基因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肤色、气质、性格及健康、寿命均有影响,这是由于亲代的遗传基因(DNA)或称“遗传密码”在数目上、顺序上和排列方式上的一致性向后代传递的结果。然而,亲代之间遗传基因的排列和组合也存在着变异的现象,所以子女往往跟父母有所不同。这种变异形成生物体发展进化的基础。正确地掌握遗传与变异的规律,运用优生学原理,可使亲代之间的优越因素繁殖传递,从而改善后代的先天素质。

2.环境因素

适宜的环境可以使遗传因素得到充分的发展,还能使某些遗传方面的缺陷受到抑制和弥补。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这些环境对人体发展起着主要作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应是社会环境,这个环境是人类生活的物质条件。

(1)社会环境。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文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制度等因素构成的社会环境,是决定大学生群体生长发育和体质状况的重要因素。例如,营养水平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重要指标,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体质水平的下降。从我国历年来对大学生体质调查情况看,合理的营养、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制度、健全的医疗保健制度等是增强体质的有效保证和关键因素。

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这种机遇和挑战,既给大学生带来动力,也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压力。激烈的竞争,使大学生担心学业、毕业和就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勤工俭学、繁忙的家教、复杂的社会工作也给他们的躯体和精神带来疲劳。

人类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们如果离开这些物质条件就难以生存下去。人的知识、才能、形态、机能等只有在人类社会环境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环境、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的经济状况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人体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社会经济落后,物质生活贫困,必然导致人的体质下降。长期的营养不良,会使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青春期的增长幅度减少,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增强人的体质,延长人的寿命。

社会适应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它所表示的是个人或群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积极地互相沟通的关系,具体是指个人或群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从而使自己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和谐。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是指大学生离开高校进入社会后,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协调而达到的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状态。

(2)自然环境。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所以自然环境对其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自然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水、空气、土壤、阳光等生存系统,它们是人体生存的物质基础。良好的自然环境与人体保持着一种平衡关系——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地理或地质等原因,有些地区的土壤或水中富含或缺少某种元素,使当地居民体内某种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造成地方病。

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防止污染的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各国都已采取了有关措施,如保护臭氧层、重视净化自然环境设施的建设、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等。作为大学生更应加强环保意识,爱护一草一木,注意环境卫生,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3)家庭环境。大学生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家庭,他们的身心无不打上家庭的烙印。家庭成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他们的思想作风、生活方式、家庭经济拮据或富裕、家长漠不关心或寄予过高的期望、家庭成员关系融洽与否等因素都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塑造孩子健康人格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合格的父母,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健康,促进健全人格的建构。

3.心理健康因素

心理活动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的,它与生理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心理状态的好坏必然影响躯体的健康。对人体心理健康构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消极情绪,如焦虑、怨恨、忧郁、愤怒、恐惧、悲伤等,会给大脑皮质带来恶性刺激,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失眠、食欲减退、尿急、月经失调等症状,造成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各种生理功能失调。《黄帝内经》中早就提出“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医学论述,说明消极情绪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另一种是愉快情绪,如希望、快乐、豪爽、和悦等,愉快的情绪会给人带来安宁幸福、健康和长寿。同时,良好的情绪会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改善人体其他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关系,充分调动人体的潜在能力,从而起到保护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不确定的衡量指标。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具有正常的智力和逻辑思维、积极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应激反应适度、心理与行为相协调等特征。心理健康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的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叫做自我意识,在心里确定“自我”的形象判断,它反映个人对自己的态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过程。人是在个人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来认识自己的。一般正常的人对自己的认识,即关于“自我”的形象判断,是比较接近现实的,即所谓有“自知之明”。在认识自己的同时,要有相应的评价伴随着某些情绪体验,如对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欣慰而产生的自豪感,又不至于狂妄自大;同时对自己的弱点、缺点既不回避迁就,也不感到不可容忍和自暴自弃,而是持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这被称作“自我接纳”。大学生在入学不久就要经历一次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接受那些不可避免而又令人不安的现实过程中,在不断调整“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差距中得到自我观念的完善,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意识。

(2)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与别人交往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志。心理健康的人都有正常的交往活动,没有人天生喜欢孤独,长期的离群索居,会使人性格变态。性格孤僻者一般不愿主动与人交往,缺乏彼此间的交流,这不仅影响集体间交往的效果,更影响个人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对自己、对他人及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个体在集体中能有一种稳定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能“接纳自我”,又能“接纳别人”,才能与别人友好相处,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只有懂得怎样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科研或是一般社会工作都需要协同合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3)健康的性心理。性心理的形成是人体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健康的性心理是受理智控制和调节的,是区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是受社会环境和道德规范约束的,失去约束就是病态心理。

(4)社会适应正常。能够正视社会现实,既要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5)情绪健康。能够经常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具体包括: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自己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绪的情境相符合。

(四)健身锻炼对大学生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1.健身锻炼促进大学生身体发展的原理

(1)身体锻炼的生物进化论机制。不言而喻,身体锻炼对人类的进化过程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身体锻炼不仅可以使人们有目的地医治直立姿势带来的种种身体缺欠,弥补生产劳动给身体造成的片面发展,补充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的运动不足,使那些处于“饥饿”状态的肌肉得到营养和活力,使人的机体能力得到扩展,而且身体锻炼可以用于人类进一步实现自己的进化,控制自己的进化和发展自己的进化。关于进化论的理论,有达尔文和拉马克两个学派,即“自然选择”和“用进废退”两种进化理论。身体锻炼与人类进化的关系在这两种理论中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对人类总体而言,身体锻炼提供了一种“自然选择”的方式。它为人类身体的汰劣留良、发展进化、遗传变异提供了外部条件,使人类能逐代健康地繁衍下去。对每个发育着的个体而言,由于“用进废退”的原理,身体锻炼能使个体的运动器官及辅助运动器官、工作器官和其他器官得到相应的发展,如肌肉体积、重量的增长,骨骼的增长,皮肤的加厚等。器官的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能使生物和人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身体锻炼的防治疾病机制。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机体与外界环境,体内各系统器官间的活动既对立又统一,不断地维持动态平衡进而影响健康和劳动能力,这就称为患病。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损伤和抗损伤这一对矛盾的斗争过程。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后,一方面引起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上的各种病理性改变,同时引起机体对抗各种损伤的反应。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的对比关系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如果损伤占优势,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死亡。反之,如果抗损伤反应占优势,则疾病就向有利于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的方向发展,直至痊愈。

2.健身对大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心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多方面的功能,它的实际效果超出了增强体质的作用,有促进青少年身心协调发展的全面效应;它也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它还超出了学生时代的时间界限,具有终生的意义。

(1)健身运动能增强大学生的运动系统功能。运动系统主要由骨、软骨、关节和骨骼肌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起支架作用、保护作用和运动作用。人体的运动系统是否强壮、坚实、完善,对人的体质强弱有重大影响。例如,骨骼和肌肉对人体起着支撑和保护作用,它不仅为内脏器官,如心、肺、肝、肾以及脑、脊髓等的健全、生长发育提供了可能,而且能保护这些器官使之不易受到外界的损伤。骨、软骨、关节、骨骼肌是人体运动器官,骨的质量,关节连接的牢固性、灵活性,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体的运动能力。青少年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促进骨的生长,使骨骼增长、横径变粗,骨密度增大,骨重量增加。经常锻炼,也能使肌纤维变粗,肌肉横断面积加大,肌肉收缩能力和张力增强,从而不断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久力。据测定,一般人的肌肉重量约占体重的40%,而经常锻炼的运动员的肌肉重量可达体重的45%至50%。体育锻炼也是调节体重的重要因素,可使其身体成分明显改变,改变程度视训练强度和时间而异。研究人员威尔士观察34 名每天坚持锻炼的青春期女孩,发现5 个月后其瘦体重显著增加,脂肪量相应减少,体重却变化不大。研究人员对11 岁至18 岁男孩进行长达7 年的追踪观察,发现他们的运动强度不同(每周分别运动6 小时、4 小时、2.5 小时),瘦体重增加也不同,且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身高、体重、胸围是衡量青少年身体发育水平的主要指标。国内外的学者曾通过横剖面调查和追踪调查,取得了许多数据资料,发现经常坚持体育锻炼的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幅度,一般高于不经常锻炼的青少年。这说明,体育锻炼对于人体的肌肉、骨骼系统的发育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健身运动能改善大学生的神经系统功能。人体是一个整体,主要由神经系统统一控制、协调全身各器官的活动,包括思维、生理功能和行动。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中枢神经是全身的指挥中心,处于统帅地位。它由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组成。从脑和脊髓发出的周围神经分管着全身不同的功能。人体各器官系统在神经和神经体液的协调下相互制约,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在体育锻炼时,好像只是肌肉在活动,如跑步时,从表面上看,只是腿部肌肉在收缩,双手在摆动,但此时心跳已经加快,血液流动已经加速,呼吸变得急促等,这些都是身体内环境的变化;从外环境来说,气温、场地、观众以及比赛的对手等因素,都对机体产生影响。神经系统对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引起的变化,都需要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应答,体育运动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反应敏捷的神经系统的指挥。反之,体育锻炼也增强了神经系统的指挥协调能力,能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改善某些器官功能上的缺陷,促进并提高各组织器官向更高、更强、更完善的生理功能发展。保护和提高神经系统的指挥协调功能,最好的方法是加强锻炼。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活动规律,能使我们对体育锻炼更富于理性认识,从而增强对身体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和目的性,做到持之以恒。

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都有良好的作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儿童、少年、青年时期,它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在壮年时期,它可以使人们保持充沛的精力与体力,不至于使机体发生早衰现象;到了老年,它可以防止人体细胞过早退化,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活力,有利于培养乐观的情绪。在运动时人们排除一切忧虑,这对于各个内脏器官和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有良好的作用。

(3)健身运动对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从口腔、咽、食管、胃、小肠直至大肠。消化道是食物被消化、吸收及排泄的通道。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以及整个消化管壁内的许多小腺体。消化腺分泌各种消化液,将食物分解、消化,然后由消化道吸收其有用的成分,排出糟粕。

体育锻炼时,肌肉活动明显加强,需要充足的能量供应,要求消化系统加强活动,分泌更多的消化液;运动促进胃肠血液流动,有利于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供机体利用。所以,在体育活动的影响下,胃肠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锻炼后,身体消耗了许多能量,迫切需要得到补充,这时人们常常会有饥饿感,食欲明显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会明显加强。长期坚持锻炼,偏瘦的人体重会逐渐增加,肌肉会逐渐增大。对有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者,锻炼也会起到作用。

(4)健身运动对心理和睡眠的影响。睡眠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行为过程。经过睡眠后,神经系统的机能可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高质量的睡眠可以起到调节心情、延年益寿的作用。人人都需要睡眠,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心理过程,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睡眠不是简单觉醒状态的终结,而是不同生理、心理现象循环往复的主动过程。人体睡眠和觉醒的交替与昼夜节律相一致,这种昼夜节律的变化是人体生物钟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在睡眠中人的大脑仍然在活动,其身心活动仍保持一定的水平,正常的睡眠时间和节律与人体生理及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是反映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运动锻炼有效地改善了人体的睡眠质量,增加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增强了对生活的适应感、信心感、快乐感和道德修养,消除和减轻了抑郁、紧张、焦虑、易激惹、敌对等情绪障碍,使运动者对生活充满自信心和乐趣,进而提高了人体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