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路径发展到现在也需要居安思危,要有新思路、新理念、新措施、新办法,需要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现有的健身路径更多地适应了中老年和少年儿童的需要,未来在功能上就需要更具个性化、人性化的健身设施,以满足年轻人和更多人群的健身需求。在未来走向上,城市将沿着规模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农村将沿着小型化、多样化的方向走进村庄。现在社区建设中健身设施已经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健身路径在外观造型、功能多元性等方面需要更新和改革,并且在整体上要适应社区、房地产开发、园林等多方面发展。在管理上要尽快总结出各地出现的一些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措施,要在基本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形成不同地域的管理特点。
1.3.4.1 注重功能的开发
1.功能上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在健身路径的功能设计上,根据中国人的体形特征和我国传统的有效的健身方法,结合健身路径器材特点,开发出多样性,针对性的器材,适应不同健身者的需要。路径按照使用群体可以分为儿童型以趣味行、娱乐性为主,中、老年型以有氧运动为主,少年以力量训练为主大众型通用行较强,适合于大多数人群。功能上的要求能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锻炼者的要求,能利于锻炼科学地掌握运动量。我国目前的人口中,除年龄太大和太小者,以及残疾者外,可使用健身路径进行锻炼的有一亿人,不同年龄锻炼者的要求有区别,如青少年的灵敏性练习,青年、成年男子的力量训练,老年人的柔韧性练习,青年妇女的形体练习等。
区别城乡经济社会的差异,建在农村的路径器材要更多地考虑农民的生产劳动和农村留守人员老年人多的特点。
2.功能上更要求对身体部位具有针对性
一套运动设施是由多种功能基本单一的运动器材组成的,每一种器材主要针对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或身体某部分机能有较好的锻炼效果。不论何种类型的路径工程,全套器材应对人的上臂、前臂、大腿、小腿、躯干、背部、肩部、腰部、腹部、颈部等的肌肉都有锻炼作用,全套器材的配置由包括有利于人的形体健美、机能增强、素质提高在内的各种器材组合而成。器材数量要适宜,太少则功能不全,难以保证锻炼效果;太多则功能重复,增加投资费用。
3.专项路径在功能上的突破
目前,出现了从功能上因人、因地制宜,大、中、小结合,具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设置的专项器材、场地称为专项路径。目前实施的有篮球长廊(6片篮球场以上)、乒乓球长廊(20个乒乓球台以上)。
不同的人群由于不同的职业特点,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也不同,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发展专门路径工程,这些路径工程的特点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身体特点和需要,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健康发展的需要,每个工程项目不需要投资太多,但是要有针对性,能够弥补这些人群身体发展不平衡和锻炼不足的问题,使其全面发展,以此提高不同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4.趣味休闲的功能性部分
我国有3.5亿少年儿童,他们的身体正处于发育期间,为使他们在锻炼中不感到疲倦又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生产户外健身器械的厂家相应开发出供儿童使用的产品,比如说可以在产品的尺寸上、力度上和防护措施上做些更改,在器械颜色、结构的设计上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征,增加器材的观赏性娱乐性,这样既把孩子们吸引到了体育锻炼上,也为企业细分市场,开拓新的领域创造了契机。另一方面,可根据市场的反馈减低存在安全隐患的建设器械的生产,或者进行研究改进。功能上突出休闲娱乐,增加趣味性和针对老年人锻炼的功能同时,其中针对以娱乐为目的的居民,健身路径便成为锻炼的辅助练习手段,而其增加交流的功能便突显,成为居民休闲时间汇聚的交流场所。
1.3.4.2 注重合理布局
健身路径在布局上由城市社区向农村乡镇社区,由公共场所向企事业单位,由老城区向新建居民住宅小区拓展延伸,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地点人民群众需要。按照选址可分为类城市社区型:主要安装在城市的居民小区,机关、厂矿、部队等的住宅区;农村乡镇型:主要安装在农村的乡、镇、行政村或自然村的中心区域;公园广场型:主要安装在公园、街心广场或一定规模的公共场所该场所,可提供群众进行晨、晚练健身活动。
选址是做好管理的关键一步,应将路径工程建在居民区和公共活动点,避免建在收费的场所。为了能做到方便群众健身,同时又不扰民,便于管理,可以发动群众选址。在器械的选点原则和器械内容方面,要根据不同的社区居民和不同的锻炼人群做相对适当的调整,可以适当地增加器械数量或减少器械数量,从而让有限的路径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器械安装的间距上,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健身路径的安装不能选择路边和场地范围太小的地方,路径最好不要短于100米,器械间要拉开距离,练习者两个器械间需要以慢跑或快步走来衔接。
健身路径的器械内容方面也要求根据路径的外观来统筹安排,健身路径的外观造型上应美观新颖、色彩协调,成为美化城乡社区的亮点。从环境效益看,路径工程大多建设在一些边边角角的空地,原来弃之不用的废地、河沟,很好地配合了社区及城市广场、公园建设,促进了城市社区、居民小区环境改造,美化了城市社区环境,丰富了广场、公园、同林的建设内容,成为各城市和社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和特殊景观,环境效益非常显著。对于健身路径安装在社区街心花园和道路两旁的,其中有些健身路径距交通干线较近,汽车尾气和扬起的灰尘污染了健身环境,而大部分健身路径活动为较长时间的有氧练习者,在这种环境参加锻炼将会吸入这些有害气体,对练习者也会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
1.3.4.3 注重质量提高
质量上要求坚固耐用、安全。路径工程比一般的室内健身器材的安全性要求要高,路径工程的安全性对器材材质、生产加工、外表工艺、安装环境、使用说明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其主要原因是:路径工程放置于室外,磨损与损坏程度相对较高;路径工程的使用者是全社会的不同人群,他们对器材的认识、了解、保护意识不尽相同;不同年龄的使用者对器材安全性要求有差异,其中年少和年老者对器材安全性要求更高。同时,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条件不一,路径工程选用的材料与外表工艺应考虑各地不同需要的适用性,如南方多雨,北方干燥,两北风沙大,东南地区潮湿,有的地方雨带酸性等,因而,路径工程在达到总体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使用地区的特殊情况。另外,在加工工艺方面,我国部分的健身路径工艺水平,已达到和超过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如钢管封头采用精铸铝半球和全盖帽,既安全又防水,也很美观。又如器材零件的连接采用内花型不锈钢螺钉,反孔特质不锈钢螺母,工程塑肢附着,高强度玛钢节点连接等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了器材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器械在购置时要特别注意,争取能够保证路径设置的器械的质量。同时加强对体育健身设施的技术监督,把好城市住宅区体育健身设施配建在报审、建设及验收各环节的关,并对已建成的体育健身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居民健身活动的正常进行,让健身路径逐渐满足大众健身的需要。器材的质量是路径工程保持生命力的根本。建在农村的路径工程维护成本较高,更应强调器材的质量。应通过产品认证、修改完善路径器材标准等方式,加强和提高路径器材在国内的市场准入门槛,保证器材产品的质量和路径器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器材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器材招标采购的有关规定,确保路径器材的质量。
路径工程器材及其售后服务质量关系到路径工程的形象和实施效果,以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购置优质的器材,得到优质的售后服务,是路径工程能够做好并发挥其效益的重要保障。管理部门要本着对群众、社会、事业负责的态度,坚持“质量第一、优中选优”“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的原则,结合生产厂家和科研部门出台路径工程质量方面的专业的技术标准,对于质量不合格的生产厂家采取勒令其停业或者质量达到标准后再生产的办法,以加强和提高路径工程的质量。除提高器械质量外应同时提高居民保护器械的意识的自觉与日常监督维护意识,还需要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和维修。国家和地方政府可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路径工程器材的定期检查,对于报废的器材做到及时修理和更新,以消除安全隐患。
农村乡镇的路径工程是管理作的弱点和难点,应加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发动群众监督管理,为路径工程走进农村提供良好的平台。建议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在配建路径工程时,要尽量选择坚固耐用,物美价廉的产品,不要一味追求那些价格高、品位高的配套设施,在保证器材质量的同时,积极提高路径工程的覆盖率,以满足更多人群的健身需求。
1.3.4.4 注重投资主体多元化
虽然国家对全民健身工程的投资巨大,但是这类公有公益物品的有效供给往往不足。再则这种供给方式实际上是预算软约束,缺乏真正的责任主体对其供给质量和效率负责,作为公共物品的健身路径,其供给有效性最终也难以保障。
从投资来源看,路径工程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各级政府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提存部分,彩票发行情况越好,提存额越大,用于实施路径工程的资金也越多。地方体育彩票公益金发行越多,配套资金也就越多。这些年来,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引导下,随着路径工程的迅速发展及其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社会各个方面投资路径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已经逐渐被调动起来了,其他部门、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等都开始投入了路径工程建设,说明了路径工程建设的投资主体已经开始走向多元化趋势,逐步朝着政府与社会多渠道投入,共同建设的方向发展。所以在积极引导地方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路径工程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要积极筹措引导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体育彩票的钱不能包打天下,不能承担全部经济责任。它是示范性的、导向性的,引导社会的投入,要尽量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在建设上需要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维修上同样需要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维修经费上,各区县体育局和受赠单位每年应拿出一部分资金,专款专用,用于路径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也可以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对健身者收取低额费用,收取的费用除用于维修费、外聘社区体育指导员、管理人员工资和必要开支外,剩余部分可以用于购置新的路径工程器材。
1.3.4.5 注重管理制度化
1.管理的制度化
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必须建管并重,健全责任制,建立路径工程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和防风险机制,对器材及时养护、维修、更新。应在体育设施建设中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规范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加大法规的执行力度,严格遵守《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规定,采取一定的监督措施和惩罚手段,确保我国体育设施建设的快速可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对于社区内的健身路径,街道办在某些方面存在管理中责权不一,设施维护不到位,呈现分头管理自成体系的状况,社区难以整合为统一的设施管理体系,难以发挥社区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政府可以授权该社区以自治的方式进行管理。如健身路径由政府建立后,赠予各街道办事处或社区,由他们负责对健身路径的使用、维护和产权管理,协调解决使用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政府可对街道或社区授权收缴一定的费用,政府与受赠社区、乡镇签订“健身路径使用、管理协议”,明确规定受赠单位在健身路径的管理上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更多充当的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作为基层的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更多地采用政府引导的社区自治方法比政府直接管理的效果要好。通过“政府搭台,社区唱戏”的健身路径管理方法,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才能保证全民健身工程的长期、稳定的良性发展。另外,在路径工程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加强路径工程科研工作的进行和相关服务体系的同步建设,继续打造我国群众体育健身的公益品牌。
2.人力资源的管理
健身路径的充分利用,离不开对各种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合理地利用整个社会资源,对加快群众体育的社会化有积极的意义。健身路径的主体是受赠单位,其中,较为重要的是体育资源的人力资源,开展群众体育的人力资源主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管理人员等。
(1)健身路径点管理人员管理方式
目前社区健身路径管理较好的几种方式有:固定人员管理,聘请离退休等热心人,支付一定报酬,负责对小区体育设施的日常巡检和器材维护、保养等事宜;发挥社区指导员的优势,让晨晚锻炼点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成为体育设施的负责人,负责对健身设施的日常管理;社区志愿者组织管理,采取小区居民认养制,使个别居民单独负责日常维护管理和维护;受赠单位采取社会保险等手段,处理健身设施的维修-安全等相关事宜。
不同的健身路径锻炼点也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建设在居民小区的,可以居委会等受赠单位为主体,组织经常锻炼的群众建立以义务性的维修、管理为主;对建立在公同、广场等地点或规模较大健身路径的可以由受赠单位出面,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维修等日常管理和锻炼方法的指导。
(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要求及任务
各健身点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每5000人配1~2名)。只有体育主管行政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其他体育组织有权开展资格培训业务,对于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资格证书。并要求只有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体育工作职业的人员除外),才能从事体育健身指导工作。给参与健身的群众进行技术指导,使参与锻炼的群众能正确使用健身器材,降低健身器材的损害率,同时保障市民的安全使用。
加强对城市住宅区从事健身指导员的技术培训,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促进社会体育队伍的建设,社会体育工作骨干队伍的巩固与发展,对于健身路径工作的开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体育组织的步伐,提高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管理,在增加数量的同时,质量上也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加大对其业务素质的培训力度,把路径工程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同时,也要加强群众体育志愿者队伍的发展。提高群众自觉维护和管理自己身边的场地器材的意识,以适应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发展的需要。
受赠单位作为健身路径的所有者,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合作,与体育院校联合,聘请在校体育教师和学生,有效利用他们的人力资源,有条件的可培训和建设有专业知识的指导员队伍,他们负责传授健身路径知识技能,指导锻炼方法,为人们的锻炼服务也可对参加锻炼的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使他们在锻炼中成为健身路径义务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3.管理中维修的制度化
路径工程能否长期发挥效益,日常管理和养护非常重要,管理措施跟上了,群众对器材自觉保护的意识也会增强,就会延长器材使用寿命,使路径工程长期服务于群众健身。日前,全国路径工程日常管理维护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无偿管理,受赠单位委托志愿者或社会体育指导员负责日常管理,不支付管理人员费用;第二,有偿管理,受赠单位安排专人管理,并对这部分人的劳动发放一定的物质补助。
无论管理是否有偿,器械的保养、维修方面的经费是在健身路径使用中必须要解决的,当前路径工程在管理维护、淘汰更新等方面面临着一些难题,对于路径器材的更新淘汰,应因地制宜,力求节约,降低成本,针对不同器材的使用年限和磨损程度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可继续正常使用的器材可以保留,损坏严重和作用有限的器材必须更新和淘汰,厂家应尽可能地回收和利用更新淘汰的器材。器材的更新淘汰应有操作性强的技术标准和依据,不能出现为了完成维修任务而违背了健身器械的设计原则和标准,降低了维修的质量,造成资源的浪费,最终影响了健身路径的使用率。
解决好维护和更新的问题,实现路径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使这项程更具活力,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完善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理念、模式、机制,创新器材的品种和功能,创新和加强对利用路径器材健身的指导。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可以与社区办事处协商,由社区办事处的也适当地投入一部分的资金,并且把器械的管理纳入议事日程,制定规范的管理条例。若社区办事处执行不妥,体育局和市政府等有关部门可以予以相应的惩罚。
当前要解决的维修方面的问题就是及时制定出台维修员制度:
一是明确并组织了全民健身工程(点)的三级管理网络,即区、街镇、社区共同管理、共同负责。各镇街明确分管领导和管理责任人,与各社区保持联系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二是各社区健身工程(点)明确专人管理、维护,按照健身路径设计的标准给予维修,保持器械完好能够使用。
三是各区体育局每季度进行一次巡查并实施奖惩。对因管理工作不善而造成器材损坏和发生伤害事故的单位,区体育局将在次年扣配健身工程(点)建设计划,对管理工作优秀的单位予以表彰。
四是具体管理方式,各镇街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维护健身器材。各街道、社区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工程点(一年不少于4次),并填写《全民健身工程点管理定期检查情况记录表》,如发现器材损坏,自己不能修复的,要及时报修。对有安全隐患的器材,要张贴告示,在修复前要予以封闭,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是制定巡修制度,要求巡修员每月两次例行检查各点,检查时必须填写检查记录表,并由巡修员本人、社区负责人、街镇体育干事三方会签,纪录表当月送至区局。发现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立即处理;不能解决的,及时报至上级,并在问题处张贴警示标志或封闭器材。街道体育干部和相关人员每月各巡查一次,同时还聘请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义务监督员。
4.加强全民健身互动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
健身路径系统的不同层次的部门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入全民健身路径的宣传工作,开展各种与健身路径相关的活动,传播科学的锻炼方法,扩大全民健身路径在群众中的影响,增加人们对健身路径的兴趣。
第一,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公益广告等多种媒体和手段进行广泛宣传,除了宣传全民健身活动的意义、作用之外,应着重宣传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科学化、有效性,使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有一个大的飞跃。另外结合地域、人群等实际情况,利用路径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游戏、竞赛等活动,发挥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指导群众进行科学的锻炼,以此来增加人们对路径工程的了解和认识,提高群众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活动扩大锻炼人群和体育人口的数量。
第二,在路径工程健身点设置标志牌、路径工程器材功能牌和健身须知牌,明确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健身者的责任,并定期检查这些软设施,以能宣传路径工程的科学使用方法。对于健身指南导向牌过于简单的应在各个器械的醒目位置做较详细、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练什么,怎样练”。
定期举办路径培训班和趣味性比赛,以此提高它的社会化和科学化水平,使之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对健身路径的推广和使用也将有重要影响。
第三,受赠单位作为健身路径的所有者,对健身路径进行直接管理,可通过全民健身公益广告画或宣传橱窗及全民健身路径健身知识丛书、宣传小册子进行宣传,也可不定期或定期举行全民健身咨询都是很好的宣传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