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定立场强健体魄|新闻报道最前线

坚定立场强健体魄|新闻报道最前线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作人员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从首都堪培拉租到一架小型直升机,记者们也就不得不先驾车前往堪培拉,再转乘直升机飞赴灾区沃加沃加。悉尼距离堪培拉三百多公里,行车路上大雨不断,记者们花了近4个小时的车程才到达堪培拉的机场,紧接着就马不停蹄地又飞了1个小时才抵达灾区,这才有了上文中的报道和航拍画面。因此,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完成高质量报道的重要保障。

坚定立场强健体魄|新闻报道最前线

所谓立场,就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1]。驻外记者在采访和报道国际新闻时所持的立场除了受到记者的个人经历和价值取向影响外,还应与所属媒体的性质、价值观以及所属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相符合。“新闻传播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发掘事实真相,更重要的在于传播事实真相。在通常情况下,事实已经摆在那里,关键就在于新闻媒体采用何种方式,以何种角度选择和传播事实真相。换句话说,新闻记者固然要不断发掘事实真相,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但是在‘勘探’‘发掘’的过程中,新闻记者就已经有了明确的政治立场。”[2]

由于驻外记者长期在海外工作,为了能够顺利采写当地新闻,记者需要尽量融入当地社会并且建立广泛的人脉网络,在这个过程中,记者自己本来的价值取向和报道立场很容易受到当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导致自己所采写的新闻与本媒体的立场产生出入。这就需要驻外记者时常与本媒体国际部的编辑保持顺畅沟通,及时了解有关问题的报道口径和本媒体的立场,在采写国际新闻时也要“以我为主”地把握采写新闻和分析问题的视角,而不能人云亦云地成为别人的“传声筒”和“扩音器”。

记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强度都很大,精神时常会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多年统计显示,超过八成的记者经常感到疲倦,七成的记者反映工作压力大,六成的记者没有正常睡眠,近五成的记者经常感到全身酸痛。记者群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危险的亚健康人群。由于饮食、作息没有规律,很多记者都有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系统疾病,对媒体从业人员体检的结果显示,脂肪肝、血黏稠度改变、高血脂高血压血糖增高、高尿酸血症及肥胖等疾病都排在前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疾病也是困扰新闻从业者的主要问题。……另外,由于作息没有规律又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有的记者不仅会出现身体上的症状,还可能导致一些精神问题。”[3]

对于驻外记者来说,他们的身体健康则面临着更多挑战。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尚且存在地区差异,更何况是不同的国家甚至是南北半球。这就要求驻外记者自身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迅速适应驻在国当地的气候和饮食习惯等各种与本国的差异。与此同时,出于海外设站的成本考虑,除了海外分台和中心记者站外,一般一个记者站只配备两名左右的驻站记者,有的甚至是单兵作战,而一个站点则要负责一个国家甚至某一地区的新闻报道。因此记者经常要跋涉几个小时才能抵达新闻现场,完成采访任务后又要迅速返回站点将新闻素材回传总部,旅途劳顿和风餐露宿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遇到突发情况,可能几天都睡不了一个整觉,有时前一天还在参加外国记者招待晚宴,第二天就要远赴事发现场进行报道,忍受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规律饮食。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能在休息的时候可以快速进入睡眠状态,还得有一个“铁胃”能够适应当地的各种食物,以便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这是对记者身体健康的极大考验。(www.xing528.com)

还以前文中提到的新华社驻悉尼记者站记者采访沃加沃加的案例来说。由于澳大利亚多地的灾情严重,悉尼的直升机要么已经被各部门征用,要么是处于待命状态无法外租,导致整个悉尼都没有可供租用的直升机。工作人员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从首都堪培拉租到一架小型直升机,记者们也就不得不先驾车前往堪培拉,再转乘直升机飞赴灾区沃加沃加。悉尼距离堪培拉三百多公里,行车路上大雨不断,记者们花了近4个小时的车程才到达堪培拉的机场,紧接着就马不停蹄地又飞了1个小时才抵达灾区,这才有了上文中的报道和航拍画面。而在返航途中,记者们再次遭遇大雨。据记者金林鹏对当时情况的回忆,“硕大的雨滴向我们飞来,像水弹一样打在玻璃上,然后是水花般散开,大雨伴随大风,让这架小飞机抖动十分厉害,‘飘飘然’让人心里发毛,大家都没怎么说话,心里充满紧张,3个人都有晕机症状,岳冉冉尤为严重,在机上就吐了。一个小时后我们‘飘’着返回了陆地。下了飞机,岳冉冉脸色惨白,没有一点血色”[4]。全算下来,悉尼站的记者们在这次沃加沃加的灾情报道中,从最开始的出行准备到最后返回站点,前后共用了10余个小时,而且是冒雨行进、陆空交替,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对记者的身体素质是极大的考验,而且回到站点他们还要对稿件进行整理并以最快的速度发稿,劳动强度可见一斑。

又如,2006年7月黎巴嫩和以色列爆发了地区冲突,“中央电视台开罗记者站记者冒着生命危险,驾车穿越1500公里,途经9个城市,一人在黎巴嫩的贝鲁特、一人在以色列的海法开始了长达近一个月的战地报道。最多时,每人一天要做三到四次视频连线,还要回传自己制作的新闻。在此期间,他们累计向国内发回了100多条极具震撼力的现场报道”。[5]如果两名记者的身体条件不过硬,单单是那1500公里的驱车跋涉已经把精力消耗殆尽,更不要说接下来要完成的是环境最艰苦也最危险的战地新闻报道任务了。因此,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完成高质量报道的重要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