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的热点地区、主要发生地和集散地是国际媒体在全球各地选址布站、派驻人员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地区新闻多、价值高;同时,国际媒体也需要在新闻价值和获取新闻的易得性上进行必要的平衡,以此尽量降低国际新闻采写的成本支出,因此交通和通讯的便利在选址布站中也是相当关键的因素。
国际新闻按照内容种类可以划分为“国际时政新闻、国际经济新闻、国际社会新闻以及其他种类的国际新闻”[13]。其中,国际时政新闻无疑占据了最为重要的地位,“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为国际政治新闻提供了巨大的新闻原料和新闻需求,对外传播与全球新闻的兴起更是为国际政治新闻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尽管因其他新闻的增加,国际新闻中政治新闻的总体比重在减少,但是国际政治新闻整体报道的容量却在增加”[14]。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对于和平的威胁是国际政治中最为重要的议题和矛盾所在,这些威胁主要来自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领土争端、资源争端、核不扩散及核裁军问题等,因此它们也就成了国际时政新闻的报道热点,世界各大主流媒体也无一例外地努力将自己的分支机构、驻外记者站设立在这些国际政治的热点地区。
以核不扩散问题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投放在日本本土的两枚核弹让世界真切认识到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因此二战结束后,核不扩散问题作为一项国际议程被正式提交联合国大会进行讨论。1968年美国和苏联向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案文,随后该案文在大会获得通过,并于1968年7月1日分别在华盛顿、莫斯科、伦敦开放签字,《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由此出炉。该条约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及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然而,核武器所具有的强大威慑力始终吸引着部分国家,不管是为了赢得地区甚至国际话语权,还是为了在国际争端中占据优势,核武器都是非常“理想”的政治工具。因此常常有国家闯关越线,公然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甚至拒签或者退出条约,而身处东北亚安全困局中的朝鲜便是其中之一。
朝鲜领导人以“朝鲜在‘不世出’的伟大领袖领导下,要掌握制衡大国的战略武器,改写历史。恢复朝韩战略平衡,确立对南军事优势,确保北南统一主导权”[15]为终极目标,自20世纪中叶起就已经开始酝酿发展核武器,截至2016年,朝鲜先后于2006年10月9日、2009年5月25日、2013年2月12日、2016年1月6日以及当年的9月9日,进行了5次核试验。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金正恩上台后明显加快了推进核试验的步伐,仅2016年一年内就进行了2次核试验。与此同时,朝鲜多次试射“大浦洞系列”导弹,特别是大浦洞-2型导弹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一种可以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而在大力发展宇宙航天技术方面,朝鲜先后5次试验发射了“光明星系列”卫星,由于卫星发射和弹道导弹发射在技术上是相通的,朝鲜的这一活动被国际社会指责为以航天研究之名行试验弹道导弹之实,实际上是通过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不断试验和提升弹道导弹的推力、稳定性和操控性等,因此要求朝鲜立即停止弹道导弹计划的所有活动。朝鲜的这一系列举动遭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安理会更是通过了多轮针对朝鲜的制裁决议,而且制裁的力度也是一次比一次严厉。为了解决朝鲜核问题,2003年起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组成的六方会谈已经进行了六轮谈判,但是由于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短期内无法突破零和博弈的困局,这使得谈判的进程异常艰难和反复,加之朝鲜又宣布单方面退出会谈,从而导致了六方会谈陷入僵局。在和谈陷入僵局、朝鲜频频进行核试验并试射导弹的情况下,韩国为了预防朝鲜的军事行动,对外宣布要与美国合作在自己的本土上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而这一系统将在2017年的韩美联合军演“关键决断”中进行演习甚至开始装备部署。这不仅遭到了中俄两国的强烈谴责,也再次严重刺激了朝鲜的安全神经,半岛局势由此变得更加危机四伏,紧张局势步步升级。
2017年3月16日下午,朝鲜驻华公使朴明皓在朝鲜大使馆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和韩国的联合军演以及不断增强的对朝武装力量是导致半岛局势持续恶化的罪魁祸首,并称“敌对势力开展联合军演是旨在利用核武器,对朝鲜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因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正受到严重威胁,目前局势已经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美国每年举行的联合军演,就是把朝鲜半岛局势推向一触即发的严重局面,并使我们做出超强硬措施的根源所在。目前,在朝鲜半岛正疯狂地展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关键决断’和调兵联合军演,这次军演投入了庞大的侵略兵力,以及美国核航母、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等战略资产,这些武器装备足以实施一场战争,并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实战。在这样严峻的局势面前,保持高度戒备状态,百般加强无情打击侵略者的强有力的战争遏制力,是主权国家正当的自卫权利。(为此,朝鲜)进行了朝鲜人民军战略军火星炮兵部队弹道火箭发射训练,和北极星-2型地对地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试射等加强军事的措施。这些措施是给妄想利用核武器侵略朝鲜的美国等敌对势力,实施强有力的、无情的核打击,最正确、最迅速、最彻底地消灭敌对势力的自卫性应对措施。”
经过近半年的准备,朝鲜终于在2017年9月3日进行了第六次核试验。据朝鲜中央电视台消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下令进行氢弹试验,试验成功,氢弹将会装载在洲际导弹之上。而就在4天后的9月7日,韩国也将“萨德”发射车全部部署到位,至此美韩不顾中俄两国的强烈谴责与反对,以及当地民众的持续抗议,正式完成了“萨德”反导系统在韩国的部署,朝核问题已经接近成为一个“死结”。
幸好随着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临近,一度剑拔弩张的半岛局势出现了缓和的迹象。虽然在2018年2月9日冬奥会开幕的前一天,朝鲜举行了阅兵式,美国也扬言要在冬奥会闭幕后再次进行韩美联合军演,国际社会甚至传出美国在筹划袭击朝鲜的“流鼻血”战争,但是随着冬奥会开幕式上“阿里郎”的奏响和“半岛旗”的登场,朝韩两支冬奥会代表队携手入场,这一幕不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凸显了本届冬奥会“跃动的和平”这一主题,也使半岛局势霎时间峰回路转,给人们留下了对于和平的殷切期望。
在这种情况下,朝核问题无疑是国际时政新闻的热点所在。由于朝鲜与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接触很少,西方国家很少有机会了解朝鲜国内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朝鲜对海外媒体入朝报道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审批手续。首先,目前(2012年以前)在平壤开设正式分支机构并在平壤正式常驻人员的外国媒体只有中国和俄罗斯。而西方国家媒体一般只能获得朝鲜的短期邀请,得不到常驻记者证。……第二,外国媒体进入朝鲜后,必须严格按照与朝鲜签订的协定采访报道,否则将受到朝鲜方面的警告。目前,仅中国的《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及俄罗斯的俄塔社4家外国媒体在平壤设有分社并正式派驻本国的常驻记者。”[16]对于有着如此重要国际新闻价值的朝核问题,西方主要媒体当然想拥有自己第一手的消息来源,为了能在朝鲜设立记者站或者与朝方进行相关合作的努力一直持续不断。“几年来,美国纽约时报社社长、日本共同社社长也都曾访问朝鲜。2006年9月曾有消息说,日本共同社要在平壤建立分社,同样是雇当地职员进行采访报道。据了解,英国广播公司(BBC)也曾派人赴朝短期访问,就BBC电视节目在朝鲜高丽饭店落地问题提供技术协助,但一直没有达成具体协议。”[17]而美联社经过近六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平壤建站成功。
经过长期的谈判与协调,美联社先是于2006年在平壤开设了美联社电视新闻署(APTN)专职办公室,该办公室只负责提供视频画面,并不播发文字报道。而后在2011年6月,美联社与朝中社在纽约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并宣布美联社将在平壤设立分社。2012年1月16日,美联社正式对外宣布:“美联社于周一正式在平壤开设新闻分社,成为第一个在朝鲜设立文字和图片分社并配有常驻记者的(欧美)新闻机构。它将与美联社电视新闻署(APTN)六年前在朝鲜设立的提供视频画面的专职办公室一起,形成第一个覆盖该地区所有新闻品种的(欧美)新闻机构。美联社社长兼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柯里表示:‘在经历了数月与朝鲜中央通讯社饶有成效的谈判后,美联社非常激动地获得了这个可以向我们的国际受众提供有关朝鲜的报道的历史性机会。即便是在美联社166年的辉煌历史中,这个分社也具有显著的里程碑意义,它提醒我们权威的新闻来源是弥足珍贵的。’”[18](www.xing528.com)
当然,美联社能够在朝鲜设立分社不只是因为该社自己的努力争取,朝鲜方面的多重考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朝鲜与西方的交往与接触较少,加之在美联社之前一直没有西方媒体获准进驻该国,导致西方媒体因为掌握的消息源不足,在一些有关朝鲜的报道上与事实不符,甚至出现了虚假报道的现象,这对朝鲜的国际形象造成了损害;而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朝鲜把美联社平壤分社安排在朝鲜中央通讯社大院内,并且要求美联社雇用朝中社工作人员与美联社常驻记者共同工作。这一方面可以对外展示朝鲜的开放姿态,朝鲜希望通过西方媒体的渠道更全面地报道国内的真实情况,修复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朝中社工作人员的配合工作,保证西方媒体在报道朝鲜新闻时的报道安全。
再以恐怖主义为例。恐怖主义是“暴力实施者基于政治目的对非武装人员(包括军队处于非战斗状态的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其目的是以特殊的手段把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逼迫其做原本不会做的事情”[19]。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并没有看到期待已久的和平曙光,苏联的解体使其原先的传统势力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权力真空,恐怖主义便由此越发猖獗起来。
“基地”组织无疑是这一波恐怖浪潮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它由本·拉登于1988年在阿富汗创建,当时成立该组织的初衷是以此为基地,对成员进行恐怖活动训练,并指挥他们与入侵阿富汗的苏联军队进行斗争。训练内容包括学习伊斯兰原教旨教义,操练各种武器和作战方法,等等。随着苏联的撤军,“基地”组织为了延续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便将反抗的矛头转向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世俗政权。“基地”组织成立至今,已被指控策划并实施了多起恐怖袭击。1998年以汽车炸弹的袭击方式制造“美国大使馆爆炸案”,造成200多人丧生;2000年以自杀式炸弹袭击美国驻中东的船舰,致使17名美军士兵死亡。对于2001年发生在美国本土的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美国政府一直认定本·拉登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就是这一恐怖袭击事件的幕后指使。本·拉登自此成了全世界最为“知名”的人物。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其恨之入骨,发起全球通缉;而在不满美国到处充当“世界警察”的人们那里,特别是在阿拉伯世界,本·拉登甚至被奉为英雄。如此剧烈的反差,使他成了极具国际新闻价值的“恐怖大亨”。然而,本·拉登的行踪神秘不定,各路媒体想要获取他和“基地”组织的第一手信息极其困难,更不要说现场采访了。然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做到了。
半岛电视台早在1996年就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设立了自己的记者站。“当时塔利班还向CNN发出了邀请,但被拒绝,这样半岛电视台记者站就成了塔利班控制区内唯一的外国记者站。美国的军事打击开始后,塔利班赶走了所有前来采访的外国记者,半岛电视台也就成了在塔利班控制区内向外界报道战况的唯一媒体。半岛电视台喀布尔记者站只有两名记者。他们录制的许多节目效果并不太好,但由于是战争的真实记录,其价值不言而喻,各国媒体争先恐后地复制半岛电视台的节目。每次美国轰炸开始没多久,半岛电视台的战地报道、前线图片就会出现在CBS、NBC、ABC、FOX等各大新闻媒体上。……在1998年美国刚对阿富汗的拉登训练营实施了导弹打击之后,半岛电视台的记者应邀专程赴阿富汗采访拉登。在经过长时间的跟踪拍摄后,1999年6月半岛电视台播出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拉登专访。从此,拉登把半岛电视台作为自己对外发表信息的首选媒体。”[20]自此,半岛电视台名噪一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跃入国际知名媒体的行列。
除了国际热点地区外,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它们大都是世界强国或者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的所在地,比如美国、中国、欧盟和联合国。这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相互间的关系,它们对外采取怎样的国际战略,以及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经济状况,时刻引领着国际社会的格局变动,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势,因此具有极高的国际新闻价值。譬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虽然城市面积只有162平方公里,且比利时也并非欧洲强国,但这里云集了世界各大媒体的驻外记者站。国际一流媒体如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CNN和BBC等均在此设有记者站,中国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国际广播电台也都在此设站。正是因为布鲁塞尔有着“欧洲首都”的美誉,它是欧洲理事会(欧盟首脑会议)、欧盟理事会(部长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的所在地,也就是说欧洲联盟的最高决策机构、立法部门和执行部门全都聚集在此,而大部分有关欧盟的重要新闻也都在此产生。与此同时,这里还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总部所在地,北约首脑会议等高级别重要会议经常在此举行,北约的重要宣言、声明和计划多在此发布。如1994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13次首脑会议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同原华约成员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计划,这被外界视为北约东扩的重要标志。
再以美国为例。“纽约和华盛顿是两大国际新闻集散地,它们吸引着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记者。这些记者主要来自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总数约为1200人,其中一半驻在纽约,负责报道经济动态以及有关联合国的消息,另有540名记者派驻在华盛顿,而其余的则在洛杉矶报道娱乐新闻。这些数字表明:大部分国际新闻实际上来源于北半球一些国家的新闻‘中心’”[21]。因此,有着50余个国家、人口总数超过10亿的非洲并不是国际新闻的常客,而西方国家派驻非洲的记者也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交通和通讯便利因素方面,以法兰克福和约翰内斯堡为例来说明。法兰克福是德国重要的工商业、金融中心,这里有300余家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德国联邦银行都落户在此。同时它也是德国最大的交通枢纽:法兰克福火车站有24个站台,时刻有国内、国际列车在这里始发和到达;莱茵-美因国际机场是欧洲第二大航空港,也是德国通向世界的空中门户,这里可以飞往世界近200个城市,有260条航线联通世界各地。在这里媒体不仅可以获得欧洲金融和货币政策的第一手信息,还可以辐射德国全境和欧洲大陆,因此国际主要媒体都纷纷在此设立了自己的驻外记者站。与之相比,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交通和通信设施落后,记者们要在如此广袤的非洲大陆进行采访困难重重,这也是有关非洲的国际新闻相对较少的另一个原因。而约翰内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南部非洲的第一大城市。“80年代,在约翰内斯堡曾驻有约170名特派记者。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南非种族冲突不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约翰内斯堡是南部非洲空运和卫星传输的中心,便于记者获得有关南非和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邻近国家的消息。”[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