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新闻报道的最前线:媒体所属国的国际战略因素

国际新闻报道的最前线:媒体所属国的国际战略因素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战略的制定由若干因素决定,分别是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家目标以及战略资源和手段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与国家的国际战略是一种互为促进、协调配合的关系。媒体驻外记者站的全球布局和站点数量反映了其国际新闻报道的关注重点,决定了新闻条数,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媒体所属国的国际战略走向。“在国际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央视在全球设立多个演播室与国内对接,实现了国际传播阵地的前移。”

国际新闻报道的最前线:媒体所属国的国际战略因素

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行为主体,为了营造于己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本国的对外政策目标,国家都会结合自身实力制定本国的国际战略以参与到国际社会的互动中。国际战略又称国家的对外战略,“指的是一国对较长一个时期整个国际格局、本国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目标,以及相应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等总的认识和谋划”[1]。国际战略的制定由若干因素决定,分别是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家目标以及战略资源和手段等。

具体到媒体层面,不论是国有媒体、公有媒体还是私有媒体,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国家属性。因为在历史传统、民族性格、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包围下,媒体想完全超然世外是绝无可能的。这就决定了媒体在报道国际事件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具有国家立场,尤其一国的主流媒体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体现,也是国家争夺国际话语权的主要途径,因此它不仅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重要的战略手段。与此同时,一国政府要将自己的国际战略部署上升为国家意志,也必须征得民众的支持,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主流媒体)向民众解释本国国际战略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使民众内生出一种共识和认同。而当这种共识和认同形成后,民众就自然会对与本国国际战略相关的国际新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需求,故而即便是为了满足这种信息需求,媒体也会加强相应的报道力度。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与国家的国际战略是一种互为促进、协调配合的关系。

“如对于伊拉克战争的报道,美国、英国等国的媒体都会用一个共同的标题‘美军解放伊拉克’。而沙特阿拉伯、伊朗、埃及等所有阿拉伯国家的传媒机构则会用另一个标题‘美军入侵伊拉克’。”[2]同时,这种国家立场不仅体现在媒体报道新闻的视角方面,还体现在媒体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如何选择新闻上,而这些都与国家的国际战略紧密相关。中国传媒大学的桂桂和刘笑盈教授做过题为《法国〈费加罗报〉2005~2006年涉华报道价值取向解析》的研究[3],该项研究共选取2005至2006年间费加罗报的26篇涉华报道,报道主题分布如图2.1所示。其中经济类报道有9篇,占总量的35%;政治类报道共4篇,占19%;宗教类和文化类报道都是4篇,均占总量的15%。

图2.1 《费加罗报》涉华报道主题分布

在这些报道中,正面报道共5篇,中性报道共12篇,负面报道共9篇。其中,有关经济的报道以中性报道为主,5篇关于政治的报道中有4篇都是负面报道,而4篇有关宗教的报道均为负面报道,如图2.2。

(www.xing528.com)

图2.2 《费加罗报》涉华报道性质

由此可见,“《费加罗报》所显示出的报道中国的热情,尤其是报道中国经济的热度与法国对华政策、发展战略以及利益诉求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费加罗报》对中国问题的高度关注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原则作出的选择。……作为一份在政治上总体趋向保守,反映中右翼观点的报章,《费加罗报》在其对华报道中不自觉地受到意识形态的左右,在对中国的政治、宗教等问题的看法上存在某些先入为主的偏见”[4]

媒体驻外记者站的全球布局和站点数量反映了其国际新闻报道的关注重点,决定了新闻条数,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媒体所属国的国际战略走向。以中国媒体为例,2009年“中办、国办下发24号文件(关于印发《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互联网领域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集团,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媒体国际传播力”[5]。在此之后,中国媒体“走出去”的步伐开始加快,“阵地前移”的发展趋势突显。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壮大,海外机构已经遍布世界各地,驻外记者站在21世纪初已经达到一百余家,但其增设站点的脚步并没有因此放缓。在美国,新华社原有驻联合国、驻华盛顿和驻洛杉矶三个分社,随后又新增设了驻芝加哥、驻旧金山和驻休斯敦三个分社。“新华社2007年之前在海外有亚太、中东、非洲、拉美四个总分社,最近一些年又在布鲁塞尔设立了欧洲总分社,在莫斯科设立了欧亚总分社,在纽约设立了北美总分社。这些总分社的功能主要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组织指挥所辖的分社及时开展采访和报道,编辑和播放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和俄文等各类外文稿件,北美总分社还担负部分中外稿件的发稿任务。”[6]到目前为止,新华社共有7个海外总分社,下辖160余个驻外分社,“形成以驻外总分社为中心、以大分社为骨干、以次区域重点分社为依托、以其他各分社为前沿的海外阵地总体布局”[7],从而与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并肩,跻身世界级通讯社的行列。

作为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按照中央“走出去”战略和央视国际传播力发展规划,从2009年起也加大了驻外记者站的建设力度。2010年11月至12月间,央视集中揭牌了五个海外中心记者站,分别是设在莫斯科的俄罗斯中心记者站,设在内罗毕的非洲中心记者站,设在香港的亚太中心记者站,设在圣保罗的拉美中心记者站以及设在迪拜的中东中心记者站。2012年1月11日,中央电视台首个海外分台——非洲分台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正式开播,随后在当年2月,北美分台也在华盛顿正式亮相。加上之前于2008年在伦敦设立的欧洲中心站,中央电视台形成了以北美、非洲2个海外分台,和亚太、俄罗斯、欧洲、拉美、中东5个中心记者站为调动中心,下辖60余个记者站的全球电视新闻采集和报道网络,国际新闻的自采率和首发率因此得以大幅提升。“在国际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央视在全球设立多个演播室与国内对接,实现了国际传播阵地的前移。”[8]

再以前文所述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为例,半岛电视台的身世比较“离奇”。1995年6月,身为卡塔尔王储的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趁其父王哈利法埃米尔出访瑞士的机会,发动政变将其废黜,自己接任卡塔尔埃米尔,成为该国的最高元首。“为了改变废父登基后处境孤立的局面,扩大卡塔尔在中东地区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他决定通过改革让国家呈现一种自由、开放的氛围,确立卡塔尔在阿拉伯国家中独特的地位,并赢得西方世界的认同。1996年6月,哈马德下令取消新闻部,政府不再对本国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播放内容进行审查,允许新闻媒体自由发表言论。同年11月,斥资1.37亿美元组建了半岛电视台。总部设在卡塔尔首都多哈。”[9]由于中东地区是衔接两洋、三洲、五海[10]的交通要道,又是全球原油资源的主产区,因此这里一直以来就是国际关系中的热点地区,不仅外部势力频频插手该地区事务,本地区的国家间也因为领土和资源问题纷争不断。与此同时,因为出口石油富裕起来的阿拉伯人渐渐对政治和国际事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半岛电视台成立之前,阿拉伯世界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传媒机构,即便是当地媒体在报道本地区国际新闻时都显得实力不足,“据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3天后,相关消息才出现在阿拉伯的报纸上”[11]。这就导致阿拉伯人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都来自西方媒体,而西方媒体对于中东的报道又充斥着冲突和动乱,甚至还有大量的偏见,从而使阿拉伯人更加期盼能有一个来自本地区的强有力的声音出现,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正是阿拉伯人所需要的。

半岛电视台“以拓宽阿拉伯人视野、更新阿拉伯人观念为宗旨”[12],用阿拉伯人的视角向世界报道阿拉伯。该台采取“一站一人”的方式迅速扩张,在全球已经设立了30余个驻外站点(分支机构),而中东地区正是设站的重点,阿富汗、伊拉克、科威特、耶路撒冷、利比亚、沙特阿拉伯、约旦和突尼斯等国均有半岛电视台的分支机构。这就使半岛电视台在巴以冲突、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能够多次带回第一手的视频资料,让整个国际社会在关注中东热点新闻时不再首选CNN,而转向了半岛电视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