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用户的特征画像与明确受众属性相比,是更加精细化的分析过程。除了要了解用户的年龄、身份、兴趣爱好、知识构成等显性要素,还要认真研究某些隐形因素,这样才能全面了解用户的特征。下面我们来看看,通过哪些观察,才能对用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使用产品的习惯
用户使用产品的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产品的更新频率、使用产品的高峰期、使用产品的次数、使用产品时的特殊习惯。
2018年夏天,辽宁省的几个城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温天气,几家国美电器商场里的空调卖到了脱销。运营者想要大量补货,营销专员却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持续高温的时间很有限,一些潜在用户很可能选择撑过去;许多用户只是在天气最热的时段使用空调,用户黏性还不够。
运营者听取营销专员的建议,只是小批量补了一些货。果然,用户的购买量在高温天气过后,急速下降,小批量补货的措施很好地避免了产品积压问题。
案例中的运营者要是不听从营销专员的建议,很可能因大量补货造成产品积压,这就是运营者需要研究用户使用产品习惯的原因。就辽宁的地域特征来看,大多数人使用空调只是出于防暑或御寒,因此空调的使用率不高。运营者根据这一情况,不仅能计算出进货的数量,还能围绕用户的需求,设计产品的功能和造型,对产品销售有全方位的帮助。
上网习惯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想要抓住用户的特征,必须把握住他们的上网习惯。例如,什么时间段上网、每天上网共用了多长时间、什么原因上网,等等。如,有些人上网的原因是玩游戏,你若向他们推荐美妆产品,很可能白费力气。
用户的偏好
许多运营者对用户的了解只局限于喜好这一层面,而没有深入到偏好。例如,你知道用户喜欢手机,但是对他喜欢的品牌、外形、功能、购买方式你却一无所知,那么你提供的产品就很难会让他满意。例如,许多中年人更喜欢屏幕大的千元机,而不是价格昂贵的苹果手机。运营者了解用户的偏好,才能给产品设计更好的定位。(www.xing528.com)
用户的目的
用户购买产品的目的决定了他愿意为之付出的成本。运营者的产品要是能够符合用户的需求,销售则相对容易。例如,用户有运动的意愿,你向他推荐运动鞋,他就比较容易购买。
此外,许多用户购买产品都有一个核心需求,例如追求实用或追求心理满足。运营者一旦抓住核心,说服用户购买产品就不难。
有一家辅导机构在微信上做推广,广告词为:“我们没有‘包过’的承诺,但是我们有最专业的老师为你保驾护航,让你的复习不再毫无头绪。”
许多同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复习,看到该机构有合理的复习方法,当即选择报名。
“包过,不过退费”是许多辅导机构的承诺,但真正实现起来却很难。案例中运营者不说“包过”,而是强调老师的专业性,强调实用有效的复习方法,这是一种更能让用户信任的说法。在学习上有专业的老师辅导,那最后是否成功,就与努力直接相关了。
运营者把用户显性方面和隐性方面的数据综合分析后,就可以从中提炼用户群体的共同要素,并将其用关键词来代替。例如,你调查的用户是“90后”,那么用来形容他们的关键词有:个性化、脑洞大开、创意十足、娱乐至上,等等。新媒体运营者要准确记录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才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用户的群体特征。
运营者经过以上几个步骤,就能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用户画像了。当用户画像完成以后,运营者就应该以它为依据制定运营规划。如果用户画像依旧不能指出努力的方向,很显然,是你的用户画像还不够精细,需要重做一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