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环境因素对舞蹈文化生态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对舞蹈文化生态的影响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福建地区就传承下来能表现出浓郁地方特色的鱼灯舞,在舞蹈动作方面体现出对游鱼动作的模仿,如春鱼交尾的舞蹈动作、冬鱼群聚岩洞的舞蹈动作等,明显能看出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中,气候因素的存在也会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相应的影响,并且气候文化能从不同的角度影响民族舞蹈文化。

自然环境因素对舞蹈文化生态的影响

自然生态环境是民族舞蹈文化生态环境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物质基础的范畴,不同民族生存发展的自然人文环境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适应性和民族文化体系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这一点上能推断自然生态环境会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地理环境角度看,我国具有广袤的农业平原和草原牧场,滨海渔业山林狩猎也相对较为发达,这就构成了农业、牧业、渔业和狩猎共生共存的地理文化环境,而不同的文化环境能衍生出差异化的民族舞蹈文化。

(一)平原农业环境下民族舞蹈文化

从深层次进行解析,平原农业环境的发展依赖于农作物生产所需的自然条件,只有具备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才能增强农业发展的稳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农耕特色的文化体系,祈天赐福和对平安稳定生活的追求成为主流文化传统。在这种情况下,民族舞蹈文化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在舞蹈文化中主要展现农耕劳动的内容,舞蹈动作也会表现出和谐安详的特征,农耕文化背景下民族舞蹈文化的农耕特色明显。以侗族民族舞蹈为例,侗族属于农耕文化,在侗族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水车舞、闹春牛舞等都表现出对农耕动作的模拟,也有部分舞蹈动作是对农耕文化中常见动物动作姿态的模仿创作,在舞蹈文化中能展现农耕文明特点。而同样以农耕为主的朝鲜族在舞蹈文化中也同样有着明显的农耕文化特征,如农乐舞就是对农耕文化的再现,它是以田间劳作时的耕田、撒种、收获等动作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形成的,属于农事劳动体系中受到农民群众自娱性驱动形成的特殊舞蹈表现形式。

(二)草原牧业环境下民族舞蹈文化

草原牧业环境下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以狩猎和游牧生活为主体内容,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不断地迁徙、流动增强了牧业经济的脆弱性,并且多灾多变的自然环境对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产生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在此情况下游牧民族的生活形成了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生活特点以及热爱自然、感恩自然的精神文化特质,游牧民族人们的性格也往往表现出开朗豪迈的特征,受此影响形成的民族舞蹈文化也表现出了这方面的特征。例如,蒙古族将天作为父亲,将大地作为母亲,舞蹈文化往往能体现出模仿雄鹰展翅的特点,也具有模仿骏马奔驰的特色文化元素,往往能将蒙古民族热情、豪迈的民族性格充分地表现出来。

(三)海滨渔业环境下的民族舞蹈文化(www.xing528.com)

海滨渔业环境下渔民海洋作为生活空间和主要的活动场所,受到渔业文化环境的影响,渔民的价值理念往往能体现出捕鱼特色和海洋特征,并且在长时间的演变和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著名的妈祖文化。从妈祖文化的各种民族活动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的渔民民间舞蹈活动一般将祈求出海平安作为核心,崇拜妈祖,与迎神赛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相互融合的倾向,龙舞、蚌舞等受到广泛欢迎。在福建地区就传承下来能表现出浓郁地方特色的鱼灯舞,在舞蹈动作方面体现出对游鱼动作的模仿,如春鱼交尾的舞蹈动作、冬鱼群聚岩洞的舞蹈动作等,明显能看出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在渔业文化体系中,以浅海曳网渔业为主的京族则将海神作为精神信仰,民族舞蹈文化将祈求海神的庇佑作为核心思想,跳天灯舞蹈就是典型的表现形式,在舞蹈艺术中能体现端庄优美的艺术特色,是对京族人在沙滩上行走动作的调整和改编。

(四)茂密丛林群山环境下的民族舞蹈文化

在茂密的丛林环境和群山环境下形成了狩猎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发展出了狩猎民族,民族文化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对野生动物的畏惧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因此在舞蹈文化中融入虔诚和戒慎方面的精神文化思想,也融入了感恩惜福方面的文化元素,舞蹈动作也与狩猎动作存在紧密的联系。以鄂伦春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为例,受到狩猎文化特色的影响,其代表民族舞蹈依哈嫩舞中融入了很多的狩猎元素,如拉马、抽鞭、下马、打猎、回转等。由此可以看出自然生态环境的差异引发了不同民族生产方式的差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也会促进民族多样化环境的形成,对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民族舞蹈文化的内涵也相对较为丰富,并且为研究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中,气候因素的存在也会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相应的影响,并且气候文化能从不同的角度影响民族舞蹈文化。例如,在热带气候区,傣族妇女在参与民族舞蹈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喜欢穿着花筒裙,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舞蹈的步伐起到制约作用,也因为气候炎热其动作节奏不宜过快,跳跃动作较少,舞蹈表现出平稳安详、典雅优美的特点。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汉族东北秧歌则存在明显的差异,该地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东北秧歌一般在正月里农闲时进行表演,此时正是冰天雪地、数九寒天之际,人们身着颜色鲜艳、便于活动的服饰,手拿手绢欢快起舞。舞蹈动作幅度大而火、快而热,表现出热烈、火爆、泼辣的舞蹈特点。舞蹈文化的韵律性特征鲜明。从这一点能看出,气候文化也是影响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因素,在研究实践中需要结合气候文化的变化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