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舞蹈艺术发展的营养、环境。反之,舞蹈也是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生活习俗类舞蹈
是指在人们群体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习俗习惯,比如宗教、节日、娱乐、礼仪或者与生活相关的习俗。与之相对应,便逐渐形成了宗教类的舞蹈、节日类的舞蹈、竞技类的舞蹈、民间择偶类的舞蹈、劳动生产类的舞蹈等。彝族的“跌脚”“阿细跳月”“跳菜”,土家族的“耍耍”,苗族的“滚山珠”,黎族的“舂米舞”等都属于这一类的舞蹈。
(二)节日习俗类舞蹈
是指在某一个特殊的民间节日中,人们为了表达庆祝和喜悦之情而表演的一种舞蹈。这类舞蹈往往需要特殊的场合、环境和时间相配合,才能够表演,并一代又一代传承。我们非常熟悉的傣族的“泼水节”,人们奔向街道,歌舞狂欢,就是这方面的例证。由此可见,这类舞蹈以自我娱乐为主。
(三)人生礼仪习俗类舞蹈
是指在人类漫长的一生中,有一些像成人礼、婚礼、葬礼等重要的仪式,往往包含着特定的舞蹈表演。通过这种礼仪形式,人们表达对某些行为的认可。常见的有瑶族成年仪式中的“舞火狗”、土家族葬礼中的“绕棺”等。
(四)宗教信仰习俗类舞蹈(www.xing528.com)
这类舞蹈与不同民族的信仰息息相关,表达着对宗教的信仰,并以宗教内涵为主题展开创作。我国比较常见的宗教有道教、佛教等,相应比较常见的宗教信仰习俗类舞蹈有满族的“萨满舞”、纳西族的“东巴舞”、蒙古族的“查玛”。
【注释】
[1]陈敏.西部民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1(08).
[2]张喜珊.探析《采茶谣》在南方各省的流变[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
[3]张霞.民间健身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探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