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结束民族统治,由汉族重新掌权的王朝。朱元璋自登基以来,先后从江西、浙江等省向云贵西南驻军,在漫长的跨省行军生活中,官兵无意中传播了汉人的各种文艺形式和“傩祭”。而中原地区,随着道教的复兴和民众欲借娱神之机满足观赏需求,便逐渐在最初以驱鬼祈福为目的的单纯仪式“傩祭”基础上,以道教仪轨为依托,借娱乐神灵之由在仪式之中逐渐由少到多、由简至繁地加入了若干民间表演,使最初以驱鬼祈福为目的的单纯仪式活动,转向以娱神、更多为娱人为目的的民俗活动。
由于元代统治和封建社会制度的束缚,宋代至明清时期的民间“社火”和民间歌舞形式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和进步。但是,在明代提倡恢复中原文化的号召下,在传统的元旦和宗教节日中,在民间的“社火”活动和寺庙举办的“庙会”中,民间艺术家表演并继承了上一代的“秧歌”“跑驴”“旱船”“高跷”等,同时加入了“龙舞”“舞狮”和“抬鼓亭”。以及民间演唱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藤舞”等表演,使民间活动得以保存和缓慢发展。
明代宫廷延续了前代“雅乐”体系,在礼仪上分为“文舞”和“武舞”,并在宫廷中引入了大量的民间杂技、魔术等“百戏”。同时,成立了“四艺音乐”音乐舞蹈组织,专门表演民族歌舞和各方音乐。为了展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拥护,明代统治阶级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杂技、歌舞表演,无论走到哪里都深受欢迎。由此可见,当时民歌舞蹈等文艺活动的发展和普及是相当广泛的。
明代“传奇”的出现,不仅成为宫廷的另一种艺术欣赏项目,而且在官邸成了争相招待客人的一种方式。另外,在印度佛教故事“木莲救母”传入中国后,到了明朝,由几部小戏组成的系列演出已经非常民间化了。(www.xing528.com)
清朝时期,满族统治中原,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最初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阶段。清代宫廷虽为祭祀宴席乐舞,但在继承前代乐舞基础上融入了来自满族的民间传统舞蹈。同时清宫廷对各方民族舞蹈也十分重视,将以朝鲜乐舞、杂技为内容的《朝鲜国俳》,以蒙古族民间舞乐为主的《蒙古乐》,包含新疆民间“盘子舞”等的《回部乐》,具有藏族风格的《番子乐》,以及分别体现东南亚尼泊尔、缅甸、越南等国风格的歌舞《廓尔喀部乐》《缅甸国乐》《安南国乐》等均被列为宫廷乐舞。
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人类的文化艺术从诞生到现代的繁荣,即使在漫长的岁月里也有无数的起起落落,但其艺术光芒却始终闪耀。民族舞蹈无疑是其中最古老的一门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延续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