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符号和特色。民族舞蹈就是民族最重要的文化代表。语言、宗教、风俗等因素影响了民族的发展,在各民族的多次迁徙过程中,不仅形成了民族舞蹈,也发展出跨民族的舞蹈类型,并实现了不断的推广和发展。所以,中国民族舞蹈始终处于变化的过程中。所有文化的出现和发展都离不开大自然的场所,人类的生活自然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像植物一样,汲取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审美,最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这种影响主要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在这种文化系统中,舞蹈是其中一个组织单元。因而,舞蹈也会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的民族舞蹈类型,并可以在稳定的行政区域大背景下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一)以民族分布的形式分析
以民族分布的形式来看,汉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也是目前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汉族主要选择适合耕种的平原地区来居住,受到辽阔的、差异的自然环境的影响,汉族的舞蹈形式多以农耕文化为特色。以秦岭和淮河为界,南北汉族文化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进而在舞蹈方面的表现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比如,南方的汉族舞蹈重视姿态,北方的汉族舞蹈强调技巧和方法;南方的汉族舞蹈讲究细节,北方的汉族舞蹈突出大气和壮阔;南方的汉族舞蹈用丝弦伴奏,北方的汉族舞蹈喜欢鼓乐器奏;南方的汉族舞蹈形式小巧精致,北方的汉族舞蹈突出气势恢宏。相比于汉族而言,其他的民族分布地区较少,中心主要在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二)以空间分布的形式分析
根据空间的分布特点,我国民族的地理分布划分以“横”和“纵”为标准进行,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发展模式。
1.“横”向分析(www.xing528.com)
秦长城的一方是广阔的草原和森林,所以适合畜牧业,但是农业发展缓慢。以养殖为主的人们每天都过着牧马放羊的自在生活。因此,在他们的舞蹈表现中常常有狩猎、捕鱼、骑射等元素,形成了草原民族的舞蹈。
一水之隔的南方,舞蹈是一种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文化表达,多为了求丰收与和平。沿海地区的民族则以农业种植、临海捕鱼和发展盐业为生活来源,所以,海上的安全航行则是人们所祈求的。因此,人们往往以鱼舞、蛤蜊舞等方式来表达这种愿望。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门巴族、撒拉族等民族受到地形和海拔的影响,也是以农、牧、林业为生活主要来源。他们的舞蹈非常多元,既有农耕色彩,又包含了浓厚的宗教特色。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民族,是最大的行政区。这里既是古代商运的丝绸之路,又是我国连接西方古代音乐和舞蹈的文化交流地。因此,该地区的舞蹈有着浓厚的异域风情。
2.“纵”向分析
从历史传承的“纵”向角度分析不难发现,在我国各个民族之间总会因为朝代更迭、地区迁徙、驻军设置等原因形成相互交会、密不可分的特有风格。历朝历代,不同民族之间并没有绝对明显的界限,往往是多个民族聚居在一起或是散落在全国各地生活。他们相互影响,互相促进,逐渐形成了“大混居、小聚落、交错居住”的风格。因此,民族舞蹈、民族语言、民族生活习惯也逐渐交融,形成了跨民族的文化特色,进而产生了跨民族的舞蹈。与此同时,本民族的舞蹈也保持着鲜明的风格特色和文化内核流传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