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琴与钢琴:文化差异与发展

古琴与钢琴:文化差异与发展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这些传统传承方式依然存在,并为古琴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中小学开展古琴艺术普及教育,无疑是最有力、有效的手段。当代的古琴艺术传承也必然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十余年间,该古琴艺术培训中心已培养学生千余名,在全国古琴大赛、中国古琴幽兰阳春奖、央视民族器乐大赛中获得佳绩。

古琴与钢琴:文化差异与发展

古琴的传统传承方式主要有师徒传承、琴派传承以及结社雅集传承等,通常采用口传心授、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人才。如今,这些传统传承方式依然存在,并为古琴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当前新时代,仅靠这些传统的手段进行传承传播,很明显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大众化”普及发展的需要。通过在大、中、小学校开展古琴教育,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多媒体、自媒体等大众传媒手段进行古琴艺术的普及与教育,以及在市场经济影响下通过琴馆、琴行等培训中心古琴艺术教育等综合手段传承与传播,是已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古琴艺术地保护和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传统的传承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遭遇到价值取向的冲击时,学校教育就成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最为有效的方式。”[25]学校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主要阵地。自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几所高水平专业音乐学院设置了古琴专业,一些在国内有相当影响的古琴家被陆续聘为专业古琴教师,如吴景略先生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刘景韶先生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喻绍泽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顾梅羹任教于沈阳音乐学院等等,他们在音乐学院培养了一批古琴音乐专业人才,为后来古琴音乐的整理、研究、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当代琴家如吴文光、龚一、李祥霆、陈熙埋、林友仁等,都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音乐院校古琴专业的毕业生。[26]随后的几十年中,北京、上海、四川、沈阳、西安、福建、杭州、广州等多地的音乐院校相继开办了古琴专业。这些院校的古琴教学方式,既承袭了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又纳入了现代音乐教育的轨道,几十年来培养了不少古琴学子,对于古琴音乐地继承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27]

不容否认,近几十年以来,高等院校为保护与传承古琴艺术做了大量工作,为古琴艺术的大众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目前绝大部分综合性师范大学的音乐院(系)都还没有开设古琴专业,没有专业的古琴教师。很多学校对古琴音乐教育并不重视,从事古琴音乐教育的师资也非常少。[28]当前境况下,一般普通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开设古琴专业或相关活动还有一定困难,但并不是我们就可以无所作为。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向大学生进行古琴普及教育。如在校团委、学生处牵头指导下,成立古琴艺术团,聘请校内或校外的古琴老师作指导,定期开展交流或学习活动,面向全校学生举办古琴音乐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传统古琴艺术及传统音乐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在普通高校中,也非常有必要在通识教育和公共选修课程中,设置古琴艺术介绍或演奏的课程。当今很多大学生,他们受过较好的教育,有着较好的文化底蕴,他们了解并尊重中国传统音乐与古琴艺术,有着想学习古琴、欣赏古琴音乐的愿望和需求。但由于他们受到的音乐教育极为有限,致使他们感到“听不懂”古琴音乐而失去了兴趣。或者他们想学习,但却没有相应的渠道。通过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开设古琴方面的通识教育或选修课程,可以打通文、理、工学科的界限,让更多的学生从中接受到古琴艺术教育。当今网络十分发达,网络教学具有时间、空间上的可动性,受到当代人欢迎,利用网络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已经非常普及。可以网上开设古琴艺术课程,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问题,也可以整合更可能多的资源让学生学习。高校的团委或学生处可以建立网上古琴艺术学习平台,提供优质古琴技巧训练和古琴曲欣赏,全校学生可以选学,并有学分保证。[29](www.xing528.com)

除了充分发挥高校的传承作用外,在中小学开展古琴艺术普及教育同样重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中小学开展古琴艺术普及教育,无疑是最有力、有效的手段。青少年学习古琴、了解古琴、欣赏古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怡情养性,塑造美的心灵和优雅的气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地了解和学习源远流长的古琴文化与传统文化。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杜亚雄先生呼吁将古琴“请”进中小学课堂,还亲力亲为,在杭州多所中小学进行实践,不仅将古琴用于音乐课的课堂,还和语文课结合,为吟唱古典诗词伴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0]再如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在古琴申遗成功之后成立了古琴专业委员会,为古琴的发展传承做了很多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该学会曾经在哈尔滨兴华小学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古琴教学实验基地,把古琴写进校本,走进课堂,为推动古琴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做出了榜样。但总体来看,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小学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深、不够广、不够踏实,还有待各方进一步探讨和加强。

当代的古琴艺术传承也必然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市场经济与商业化发展的影响,全国各地特别是一些一线城市先后都办起了一些民办性质的古琴艺术培训中心,琴馆、琴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对推动古琴艺术的传承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北京天乐之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长期开展古琴文化艺术推广普及活动,并进行有计划地古琴师资培训工作,为全国培养输送大批古琴师资力量,并组织大批的专家教授深入各个培训基地弘扬琴学文化,推广古琴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天津张子盛古琴艺术中心创办于1999年,是国内首家职业琴馆,集演绎、培训、乐器销售等多功能为一体,开琴界商业运作之先河。十余年间,该古琴艺术培训中心已培养学生千余名,在全国古琴大赛、中国古琴幽兰阳春奖、央视民族器乐大赛中获得佳绩。至今为止,张子盛古琴艺术中心已在北京、上海、山东潍坊烟台、威海、河南郑州、河北石家庄保定开设了分馆,培养了大批古琴爱好者,在带来商业效应的同时,同样为古琴普及与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31]

总之,面对新时代,我们应当主动出击,勇于担当,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途径传承古琴文化艺术,为弘扬古琴艺术这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努力。当代著名琴家李祥霆对古琴艺术曾殷切指出:“合理的状态应该是全国各音乐院校、综合大学的音乐系都配备一位古琴专业教师,省级以上的民族音乐团体包括有民族音乐的歌舞团都应有一位古琴演奏员,各大学和省级以上的艺术研究机构都应有一名古琴研究人员。从现在国家的综合实力来看,这类单位增加一个专业人员的编制绝不是一件困难之事。而一旦踏踏实实稳步去做,逐步得以实现,则定会大大充实和加强对这次‘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保护、继承,以致严谨而又科学地传播发展,使其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知识构成中如同唐诗宋词甚至国画书法那样,增加中国人的智慧,提高修养。”[32]可以看出我国老一辈琴家与音乐工作者的高尚情怀和对古琴艺术的拳拳之心,也激励着我辈努力和奋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