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琴与钢琴: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发展对比

古琴与钢琴: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发展对比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在查阜西先生等老一辈琴家地努力下,古琴艺术在抢救与整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继之而来的“文革”十年,古琴又被当作“四旧”而破除,不少传世名琴和琴谱被毁,琴学研究取消,人才培养停顿,古琴艺术的发展曾一度中断和停滞。古琴艺术已开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是令人感到可喜的一面。

古琴与钢琴: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发展对比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战争频繁,社会制度、经济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工业文化的传入,使传统文化受到深刻反省和巨大挑战,中国传统音乐也在新文化运动和西方音乐思想的冲击下,进入衰微甚至“失语”状态,作为传统音乐代表的古琴艺术也被当作旧文化而备受冷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查阜西先生等老一辈琴家地努力下,古琴艺术在抢救与整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继之而来的“文革”十年,古琴又被当作“四旧”而破除,不少传世名琴和琴谱被毁,琴学研究取消,人才培养停顿,古琴艺术的发展曾一度中断和停滞。

改革开放后,古琴艺术得以继续恢复与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认识到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在这种大环境下,古琴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在一些有识之士地呼吁与组织下,相继举办了几次全国性的打谱会和交流会,推动了古琴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全国各地的几所著名音乐院校也开办了古琴研究与演奏的专业;各地琴社与琴馆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其中既有民间自发组织,也有高校学生的社团组织;2003年,古琴艺术被列入联合国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引起更多人对古琴艺术的关注和重视,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古琴在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清醒思考,古琴艺术队伍也有了一定的扩充;关于古琴艺术研究的专著、论文更是琳琅满目、佳作如林;一些演艺场所、器乐比赛活动也开始出现古琴的身影;在一些大型的音像书店等已出现关于古琴音乐或教学的书籍、光碟……古琴艺术已开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是令人感到可喜的一面。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古琴艺术的式微。古琴的普及程度,不仅无法与钢琴相提并论,与我们的其他民族乐器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相比,也望尘莫及。据统计,现在全国习琴人数不过几万人,具一定水平者或从事职业演奏者,更是寥寥无几;普通民众中从未见过古琴、分不清古筝与古琴的大有人在,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国还有古琴这件乐器,以为古琴不过是“古代的琴”而已;即使在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中,多数人对古琴也相当陌生或仅知皮毛,在当代“文人”及大学里的中文专业学生中,懂音乐的很少,懂古琴的更是凤毛麟角;表面上看,关于古琴历史、古琴美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专著数量众多,但其中不乏坐而论道、隔靴搔痒者,真正起而行之、亲自去研习、演奏古琴的又有几人?的确,正如一家德国报刊曾评论中国古琴音乐时所说,“在中国没有任何乐器,能在体现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与之相比,但它在今天的中国却是件最不为人熟悉和最不流行的乐器。”[1]此种现状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和担忧,甚至有人据此认为“古琴必将走向衰落以致灭亡”。(www.xing528.com)

令人惊奇而又特别幸运的是,尽管如此式微,但古琴却凭借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现代社会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成为中国民族乐器中唯一没有加以改动、唯一没有被西方文化及现代潮流所“污染”的乐器,也是存留音乐遗产最为丰富的乐器。这一方面当然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措施及大量有识之士、学者、琴家们的不懈努力,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古琴这件乐器本身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有着超稳定的延续力和文化张力,不容易被其他文化所侵蚀和改变。正因为如此,保护、传承和发展我们的古琴文化,让全世界人民领略到不同于我们现今一般音乐模式的另一种音乐文化模式,这在世界呈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就显得更有价值和意义,也显得尤为重要和可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