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琴与钢琴:阳关三叠的文化差异与发展

古琴与钢琴:阳关三叠的文化差异与发展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古琴曲《阳关三叠》古琴曲《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或《阳关曲》,是唐代流传的一首著名的琴歌,其唱词源自盛唐诗人王维的作品。(二)钢琴曲《阳关三叠》钢琴曲《阳关三叠》是黎英海根据同名古琴曲于1978年改编完成,首次公开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上。在这部钢琴作品中,黎英海将代表中西传统音乐文化精粹的古琴与钢琴相结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和典型的中国音乐特色。其结构保持了原古琴曲的三段叠奏加尾声的形式。

古琴与钢琴:阳关三叠的文化差异与发展

(一)古琴曲《阳关三叠》

古琴曲《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或《阳关曲》,是唐代流传的一首著名的琴歌,其唱词源自盛唐诗人王维的作品。王维精通音律,同时在书、画方面的造诣很深。晚年“弹琴赋诗,傲啸终日”。他所做七言格律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歌词明白如话,却又情深意长,是一首广为传唱的送别歌曲。

现存《阳关》谱本较多,由许建先生收集整理的就有33个之多。最早的谱本记录见于明代《浙音释字琴谱》,为八段,仅有第一段的唱词为王维的诗句。三段结构则始于明嘉靖十年(1530)黄龙山所辑的《发明琴谱》。自此以后明代各家如杨表正《重修正传琴谱》,胡焕文《文会堂琴谱》,杨伦《太古遗音》,张大命《太古正音》,张廷玉《理性元雅》,清乾隆辛卯(1771)俞宗《桐园草堂琴谱》,都是一系相承,三段中每段起首全用王维的原诗,原诗后再繁衍的歌词,则各有出入,曲调也稍有异同。现今琴家所奏谱本,大多是清朝同治年间上海张鹤《琴学入门》的谱本,黎英海的钢琴改编曲就是出自这个版本。

该琴歌以极其简朴洗练的手法,与王维原诗中的意境相结合,寄情于景,意在抒情,富有层次、层层推进地表现了古人依依惜别时的真挚情感。音乐旋律古朴凄凉,很好地再现了王维诗中的离别情感和感人意境。如第一段,原诗歌只有四句,所配曲调也较简单,旋律为商调式。经过发展加工、改编后的琴歌,添上了开头一句和后半段的发展部分,变成了羽调式。添加的歌词和原词结合得很贴切,曲调也浑然一体。全曲三遍歌辞都在原诗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各段音乐也有所不同。第三段旋律在回环再现中逐渐引向全曲的高潮。最后加有一段尾声,使音乐又回到商调式。(www.xing528.com)

(二)钢琴曲《阳关三叠》

钢琴曲《阳关三叠》是黎英海根据同名古琴曲于1978年改编完成,首次公开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第一期)上。在这部钢琴作品中,黎英海将代表中西传统音乐文化精粹的古琴与钢琴相结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和典型的中国音乐特色。自面世以来,这首钢琴曲历经三十余载被许多钢琴家演绎,已成为现当代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风格钢琴曲。

乐曲用三行谱多层次的写作手法充满了诗韵,使音乐更有一种空灵、旷远之感,将人引入一种萧瑟凄清、依依难舍的情境之中。其结构保持了原古琴曲的三段叠奏加尾声的形式。第一次变奏与古琴第一叠相似,第二次变奏较之前一叠高了一个八度,同时用八度和声在高音区点缀出“泛音”音色,第三叠用八度和弦织体强奏弹出主题旋律,利用钢琴音响特点渲染了情绪的变化。在三叠后半部分,双手反向八度的渐强演奏更是形成了全曲的高潮。尾声作曲家将主题旋律的动机带入,音乐以极弱奏结束。综观全曲,这个作品既很好地发挥出了钢琴乐器的性能优势与声音特色,又十分注重对我国传统乐器古琴独特表现技法的借鉴吸收,尤其是在通过对古琴散音、按音、泛音之独特音色的拟仿从而扩展、丰富钢琴音色表现方面进行了许多成功的尝试。[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