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琴与钢琴:文化差异下的发展对比

古琴与钢琴:文化差异下的发展对比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古琴曲《流水》古琴曲《流水》是一首历史悠久的著名琴曲,原与《高山》为一曲,即《高山流水》。其中又以第三种《天闻阁琴谱》中的《流水》居多。为此,人们称之为《大流水》或《七十二滚拂流水》,成为近代最流行的曲目。现代琴家管平湖所奏《流水》即为此版本,堪称此曲弹奏之经典。同时在旋律形态、节奏模式、结构模式都与管平湖演奏的版本相似,可知该作品是依照《天闻阁琴谱》中《流水》的琴谱来进行改编创作。

古琴与钢琴:文化差异下的发展对比

(一)古琴曲《流水》

古琴曲《流水》是一首历史悠久的著名琴曲,原与《高山》为一曲,即《高山流水》。先秦《列子》记有其典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该琴曲一直被人们看作是早期无辞琴曲的代表性曲目。

现存最早的琴谱见于明初的《神奇秘谱》,其解题为:“《高山》、《流水》二曲本为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现在流行的谱本主要有三个,一是清代虞山派琴家汪天荣编辑的《德音堂琴谱》(詹澄秋传谱演奏);二是川派琴家顾玉成编辑的《百瓶斋琴谱》写本(顾梅羹传谱演奏);三是川派琴家唐彝铭编辑《天闻阁琴谱》刻本(管平湖传谱演奏)。其中又以第三种《天闻阁琴谱》中的《流水》居多。据说该琴谱是清代川派琴家张孔山根据《德音堂琴谱》中同名琴曲加工而成。加工后的《流水》增加了许多滚、拂、绰、注的手法,借以增强对水势的描写。为此,人们称之为《大流水》或《七十二滚拂流水》,成为近代最流行的曲目。张孔山加工后的《流水》,保留了原曲中二、三两段泛音曲调,加强了四、五两段按音曲调,增加了六、七两段对水势的描写,最后变化再现了四、五两段的曲调。[5]

关于《流水》之意境,张孔山的弟子欧阳书唐在《天闻阁琴谱》中有对于这一版本的《流水》的描述:“起手二、三段叠弹,俨然潺湲滴沥,响彻空山。四、五两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闻波涛,已有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七、八、九段,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为沤,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现代琴家管平湖所奏《流水》即为此版本,堪称此曲弹奏之经典。(www.xing528.com)

(二)钢琴改编曲《流水》

钢琴曲《流水》是作曲家陈培勋1976年受周广仁教授及中央乐团创作组的委约,创作了此曲,由钢琴家鲍蕙荞女士首次演奏。作品创作灵感来自陈毅日志的诗词《咏三峡》:“峨岷高万丈,夔巫锁西风。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作曲家以同名古琴曲为素材,将古老的琴曲和诗词结合起来,借鉴西方“音诗”体裁,在每个音乐段落的开始加注了标题,继承了音诗的文学性特征及结构的性质。该作品的段落标题参照了欧阳书唐的评述作为钢琴曲每个音乐段落的标题,如乐曲的第二段使用了“潺湲滴沥,响彻空山”为标题,第三段使用了“幽泉出山,清澈优美”为标题,另外“风发水涌”、“势就徜徉”的标题也被作曲家所采用。同时在旋律形态、节奏模式、结构模式都与管平湖演奏的版本相似,可知该作品是依照《天闻阁琴谱》中《流水》的琴谱来进行改编创作。

梁茂春对钢琴曲《流水》如此评价:“陈培勋先生改编的钢琴曲《流水》,对钢琴的各类琶音的表现力作了充分的发挥,音乐融入了现代人对‘流水’的感受,借景抒情,注入了新的情感内容。”作曲家陈培勋对自己的这首作品是这样描述的:“内容描写流水的动态及人与大自然搏斗的激动意象。”可见这首作品继承了原曲的审美特色,同时该曲又与陈毅诗词中的内容相结合,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较好地揭示了原古琴曲的精神内涵。[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