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如何使钢琴这一外来乐器展现中国音乐风貌、表达中华民族的审美气质与趣味,是中国音乐家们孜孜求索的目标。将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进行钢琴化改编,写作更接近中国音乐语言与思维特点的民族化钢琴音乐,正是音乐家们在向这一目标奋斗的成功尝试,并由此产生了一批影响深远的钢琴改编曲。这些钢琴作品在传承中国“韵味”美的同时,拓展了钢琴演奏的思维,丰富了钢琴的语言。通过这些钢琴曲的创作,挖掘出了钢琴的“中国灵性”,赋予了钢琴新的魅力,也为中国传统音乐赋予了新时代的气息。[1]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代表的古琴音乐,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最适合表达中国人传统审美情感与趣味的音乐。尤其重要的是,古琴音乐是所有中国民族民间乐器中最接近20世纪现代音乐的审美追求的。这也给中国钢琴民族化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启发,将传统古琴曲改编、移植成钢琴曲,或者将古琴音乐元素运用到钢琴音乐创作中,用钢琴这一体裁来再现古琴的音响,既是音响跨界融合的尝试,又具有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意义。(www.xing528.com)
由此,近百年来我国历代作曲家都对此有过不少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诞生了很多具有古琴风味的钢琴改编曲和创作曲。在根据古琴曲改编成钢琴曲的音乐作品中,《梅花三弄》、《阳关三叠》、《流水》等无疑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除了这些改编、移植的钢琴曲外,还有一些采用现代作曲技法,将古琴音乐元素如演奏法、音乐形态特征、音乐审美取向等运用到创作之中的钢琴曲,如汪立三的《#F商调:书法与琴韵》、权吉浩先生创作的《雅之韵——琴声》、关乃忠创作的古琴与钢琴合奏《太极》、林华的《高古》等。这些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发展、构建中国钢琴音乐“语境”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钢琴这一载体传向了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与文化。本章就将选取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论述与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