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音色审美表现上,还是在乐器的选材与形制上,中国音乐都具有“尚自然”的审美特征。在中国音乐中,人们选择自然材料且尊重自然材料自身本然的特性来制作乐器,各种音色都以自然材料以及自然的状态发声为佳,而无须通过技术的提炼和支持。例如我们的很多民族乐器以原生态的材料及原生态的自然发音为准,对于乐器的演奏,也就满足于简易操作;我们的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追求发音自然和各个地方的方言特色、音调特色等等。由于崇尚自然和注重感性的表达方式,使得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例如考虑建立标准的音色体制,以及不同音色的融合问题等。如前所述的“近人声”的审美追求,实际上体现的就是对自然的贴近,是对人的肉体感官的尊重,从而也就是对自然界多样性、丰富性的肯定和对自然界事物的独特性和个性的肯定和尊重。
中国乐器的制作材料以天然材料为主。尽管中国历史上也有金属乐器,但为数极少,除了在特殊场合使用的旋律乐器编钟和非旋律性的打击乐器锣、铃、铛、钹等外,在实际日常音乐活动中占绝对优势的其他乐器,如箫、笛、管、笙、琴、瑟、筝、阮、三弦、琵琶,以及二胡、板胡等拉弦乐器,都是用木、竹、皮、石等天然材料制成。天然材料的使用意味着对自然属性的尊重和保留,而自然本身又意味着多样性和独特性。如竹笛的制作,其原料——竹的选择就有许多的讲究。不同品种的竹子,如紫竹、黄枯竹、长茎竹、凤眼竹、香纪竹或梅鹿竹制成的笛子,其音色即有不同;不同季节,或不同生长阶段采伐的竹子,对笛子的音色音质亦有明显的影响,甚至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同一种类的竹子,所作乐器的音色也有差异。因为是直接地运用自然材料,人没有对它做也无法对它做质料上的标准化、统一化工作,因而能够保存自然界本身固有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实际上,应该反过来说才对:正是因为中国音乐特别注重音色的独特个性,才会选择那些特性化了的自然材料来制作乐器。[40](www.xing528.com)
毫无疑问,“尚自然”的音色审美追求也是与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哲学思想等相关的。中国人从来不把自然当作自己的对立面,从来不把自然当作自己征服、改造的对象,而是始终把自己也看作是宇宙的一员,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声音也是来自于自然。他们讲求的不是驾驭自然、改造自然,而是尊重自然、顺随自然。在中国文化意识当中,自然本身就有价值,有作用,有意义,不需要人工去改变它。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顺随自然,弃绝人为,这本身就有大意思、大作用、大价值。所以,在中国音乐中,人们选择自然的材料,且尊重自然材料本身自然的特性,着意制造乐器音色的独特个性。[41]进一步看,古琴的选材、形制、演奏、意境等都无不体现出这种“尚自然”的美学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