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琴与钢琴的发展:中西文化差异的视角

古琴与钢琴的发展:中西文化差异的视角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音乐的功能重在“娱人”。到了近现代西方的音乐活动,“娱人”传统不仅很好地保存了下来,而且随着商业文明的成熟和泛滥,音乐的功利性更是被强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西方音乐这种“娱人”的功能,无疑是钢琴发展的一个巨大推动力。

古琴与钢琴的发展:中西文化差异的视角

西方音乐的功能重在“娱人”。从古希腊时起,西方音乐就与戏剧一起面向公众演出,举行各种形式的竞演。中世纪,西方音乐转向了“娱神”,实际上还是“娱人”的变式。到了近现代西方的音乐活动,“娱人”传统不仅很好地保存了下来,而且随着商业文明的成熟和泛滥,音乐的功利性更是被强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乐派的复调大师如迪费、若斯坎、拉索等音乐家们,常常周游列国,服务于各国王公贵族或欧洲各大城市的大礼拜堂。巴赫海顿莫扎特这些古典音乐大师同样主要服务于教堂或宫廷贵族。即使是贝多芬,人们常常强调他和贵族的矛盾冲突,但实际上他与维也纳不少贵族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在他的编号作品中,就有近半数是题献给贵族或封建统治者的。肖邦李斯特等浪漫派音乐家更是以公开演出为其主要活动。这一切,都说明西方音乐是以“娱人”为主的。

同样,钢琴从一产生,就是为“娱人”服务的。从宫廷贵族到音乐厅,从家庭聚会到酒吧沙龙,这样的演出活动当然是以“娱人”为目的,无一不体现出钢琴音乐的娱人性。这种面向公众的演出,就必然要追求演出效果,注意听众的反应,希望获得满堂欢迎,成为“明星”。为了达到这种效应,则自然会追求创作与演奏上的技巧化、形式化以求变新,否则就会被听众厌倦。西方音乐的发展首先就是在技巧的革新中完成的,正如钱穆所说:“技巧必历时而变,只此一技巧,历时久,传习多,则技巧不成技巧,故必求变新。”[3]但技巧是有限度的,人们在追求乐器演奏技巧的同时,也必然会追求乐器性能的改进,钢琴的发展变化就受到这种动力所驱。为了使钢琴便于公开演奏,能达到震撼人心、刺激神经的娱人效果,不仅要开发各种演奏技巧,也必然会努力改进乐器性能,拓宽音域,增大音量,并且能强能弱富于变化等,因而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表现力越来越丰富。西方音乐这种“娱人”的功能,无疑是钢琴发展的一个巨大推动力。(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