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种宗法性质的社会,等级森严、尊卑有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和内部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团结。这种宗法制度深刻而又久久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和几千年的文化,所凝结而成的社会心理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对传统的极端尊重,孔子《论语·述而》中说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这一心理与思维方式的典型表述。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祖宗的遗训、传统的教义,不论其正确还是错误,都成为科学家们和一般官僚、百姓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贤哲之言,万世奉而不疑不破的经典;祖宗的结论,也不允许后学者们怀疑、破坏。在后学者们的心目中,祖传是至高无上的,根本上没有想到要对祖宗的认识进行怀疑、验证、修改甚至否定。在政治上追求正统,文学上追求文统,文必西汉,诗必盛唐;手工业及艺术上追求家法、师法,将无一字无出处、无一笔无来路作为追求的至境;思想、学术上追求道统、心传。长期以来中国人立论的习惯是言必称尧舜,言必称三代,法古、崇古、尊古成为中国人的基本素养。[4]从音乐理论方面的文字著述和琴谱的概况观察,也可以看到很多朝代的书名中都会出现标榜“遗”、“古”等词汇的修饰,说明中国人的思维以循古、尊古为尚,力求原本不走,体现了循环思维的特点。[5]从音乐实践上看也是厚古薄今、崇雅贬俗,提倡“肃雍和鸣、先祖是听”的宫廷雅乐和“和正以广”的古乐,自西汉“独尊儒术”的儒家音乐观被采纳为封建统治者官方音乐思想后,它绵延不绝,陈陈相因,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6](www.xing528.com)
尊崇传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情品格和思维方式的塑造影响深远,尤其考虑到“述而不作”的首倡者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统治中华意识形态近两千年,对中国文化、艺术、思想学术等方面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从积极方面看,这种思想使人们注重严谨、务实、不尚空言、基本功扎实、强调知识积累等等优点,并且这种极端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大大强化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但从另一方面看,其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极端尊崇传统的心理状态一定程度上窒息了人们创造的灵感,消磨了人们对自然、对事物的探索、创新精神,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依赖祖祖辈辈长期的经验积累而产生、发展。反过来,这种依赖实践经验积累而产生和发展的科学技术,由于不重视理论探索,靠对自然的观察和对日常生活的体验而得出的科学及技术,在后学者心目中又形成某种神秘感,成为后学者不能突破的经典、传统、教条、戒律,更加变成人们的精神桎梏,科学技术难以得到发展。[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