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主义制度开始衰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萌芽,城市手工业生产获得发展,商业贸易日趋发达,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中心从封建贵族的城堡和采邑转向城市。经院哲学受到蔑视,以人和自然为中心的人文主义、自然哲学思潮蓬勃兴起,开辟了欧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就是肇始于意大利、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
作为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思想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不仅孕育了一大批宣传进步思想的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科学和哲学的空前繁荣,也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正是文艺复兴运动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知识体系的重新发现和诠释,恢复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理性思辨传统,并且经笛卡儿、莱布尼茨、康德等人加以发展后,才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不可替代的条件;也正是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神学的禁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西欧各国的宗教改革,为自然科学的发展营造了民主的学术空气,把科学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促使了教育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改变,真正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产生和使用新技术设备创造了条件,不仅为工业革命埋下了伏笔,反过来又促进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地理大发现后,西欧各国随即向美洲、非洲和亚洲地区进行领土扩张和殖民掠夺,为西欧各国又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种种因素相辅相成,不仅孕育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导致了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并最终从18世纪中叶起,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近代西方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深深地影响了西方这一时期的音乐生活,使音乐愈来愈世俗化。文艺复兴初期,音乐虽还未完全脱离为宗教服务,但已明显地具有文化娱乐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宫廷里,音乐的演出已是显示高雅、豪华的重要标志。在新生的市民阶层中,也出现了众多的音乐爱好者,音乐会也逐渐成为各种聚会和家庭的一种高雅的娱乐方式。到了巴洛克时期,已开始出现了商业性的歌剧院,市民阶层的赞助开始变得越来越广泛,很多欧洲君主和贵族的宫廷成了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到18世纪,音乐生活更加世俗化、民众化,专供市民欣赏娱乐的音乐会开始繁荣,富裕市民预约买票听音乐会成为时髦的形式。
音乐生活的世俗化,影响了人们的音乐观念,带来了音乐文化的巨大改变。从早期文艺复兴运动到巴洛克时代的结束,在这期间经历的几百年中,西方音乐最终完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体制和工艺体系,例如确定了以复调音乐为主的表现体制、以大小调为主的调式体系、十二平均律的律制、精确的节拍体系,包括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配器法和作曲法等系统的作曲规范,与科技和工艺紧密结合的乐器制造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15]
身处世俗化、大众化潮流中的音乐家,在追求一种“更为通俗、普遍为人理解和喜爱的风格”、力图创造出一种“适合于所有民族的世界性音乐”的同时,也潜在地呼吁发明出一种“世界性”的乐器,这就催生了钢琴的诞生。[16]管风琴是教堂音乐的主要乐器,并且其体积庞大、造价昂贵、不易移动、多依附于教堂建筑等自身的缺点,使管风琴不易世俗化。因而这一时期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开始流行。但这两类古钢琴各有其缺点:拨弦古钢琴缺少力度的变化,音量较小,在音乐厅里若不用扩音装置,就难以与别的乐器取得平衡。且因用拨子拨弦发音,在音质上就显得粗糙,余韵短促,演奏长音只能借助于各种装饰音。击弦古钢琴音色优美,触键反应灵敏,不仅可改变音响的强弱,还可借助指尖的压力变化,使已奏响的音在音高上也发生一点变化,但其声音比拨弦古钢琴还要轻,更不适合在大庭广众间演奏,因而这就需要产生一种兼此二者所长又能避其所短的理想的键盘乐器。钢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发展,并随着其音域逐渐拓宽、音量逐渐加大、音色更加优美等优势最终压倒了古钢琴,逐步登上了“乐器之王”的宝座。
钢琴的征程当然离不开科技与工业革命的支持。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教育的改革和大众化普及,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有一定知识水平的科技和工匠人才;政府还对科技发明实施保护和奖励政策,如专利法制度等,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商品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条件,使钢琴的制造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高度分工化的道路;科技与工业革命也使铁路、火车等新的交通运输工具得以发明运用,为商品贸易和海外殖民提供了便利的途径与条件,为资本家打开世界市场以追求更大利益提供了可能。这一切对钢琴的诞生与发展和向全世界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为有了科技与工业革命的推动,才使钢琴这件有着上百个组成部分、包含着8000多个零件、蕴涵着丰富的科技含量的精密“机器”,得以在三百年间在全世界迅猛发展起来。
【注释】
[1]许健.琴史初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1.
[2]何乾三.西方音乐美学史稿[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3.
[3]参见苑丁.钢琴教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4.
[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3.
[5]周姝.古希腊弦乐器的发展——从里尔琴到潘多里斯琴[J].乐器,2015(8):38-41.(www.xing528.com)
[6]周姝.古希腊弦乐器的发展——从里尔琴到潘多里斯琴[J].乐器,2015(8):38-41.
[7]本节主要参见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4.
[8]本节主要参见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7.
[9]本节主要参见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7-11.2.王岚.“键盘——弦鸣”乐器的历史沿革[J].钢琴艺术,1999(5):29-35.
[10]很多理论家都把楔槌键琴和羽管键琴称为古钢琴,把克里斯托福里的钢琴称为现代钢琴。此处称为近代钢琴,也只是为了便于更好地了解、说明钢琴的发展历程。
[11]蒋瑛.钢琴起源种种[J].乐器,2005(7):78-79.
[12]本节主要参见苑丁.钢琴教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52-54.
[13]参见吴冉,蔡红涛.琴键上的芭蕾——钢琴[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15.
[14]参见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0-11.
[15]参见高士杰.理解、追问、反思——高士杰音乐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78.
[16]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