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楔槌键琴和羽管键琴各有所长,但都无法尽如人意。18世纪初,随着欧洲大陆音乐的迅速发展,人们寻求一种兼有两种古钢琴之长而又能避其短的新的键盘乐器,它应该可由演奏者直接用手指弹出强弱变化,而且能产生较大的音量。钢琴的问世恰好符合了当时人们的这一愿望:克里斯托福里,一位受雇于佛罗伦萨费迪南王子的羽管键琴制造家,经过多年的精心研究与设计,终于制造出一架乐器,既能避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之短,又能尽量扬二者之长,这就是我们目前公认的第一架钢琴(近代钢琴)的诞生。[11]
用麂皮包裹的木槌击弦是钢琴的标志和特点,这一原理可追溯到中世纪时期钢琴的“近亲”德西玛琴。这种“琴槌向下击弦”的原理给古钢琴制造家很大的启发。1709年,克里斯托福里首先将这一原理用于羽管键琴,制作出一架被称为“有轻重变化的古钢琴”(Klavicembalopianoeforte)。这就是早期的钢琴,其外形与三角拨弦古钢琴很相似,只是发音截然不同。声音的轻重取决于手指下键速度的快慢。此琴的内部结构除击弦机外,其他构造如弦列、共鸣板、张弦系统、键盘与音域,都与当时羽管键琴几乎一样。但正是由于有了克里斯托福里击弦机的发明,使这一新琴与以往的羽管键琴有了本质的区别,并从此开创了键盘弦乐器的革命和演变。
克里斯托福里后来又进一步改进了击弦机的结构,大大加快了槌击弦的速度,但早期的钢琴由于木支架的张弦能力较差,每键只有两根弦,音量共鸣不大,也没有音栓和踏板,音色单一,曾遭到不少音乐家的反对。德国管风琴制作大师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1683-1753)制造的第一架钢琴就受到约·塞·巴赫的批评,认为“触键太重,高音音色太弱”,西尔伯曼这架经改进后的钢琴,20年后经巴赫再度视奏才得到认可。
1726年克里斯托福里又制作了另一种钢琴,装有一个由手操纵的音栓,叫作unacord,这就是今天钢琴上弱音踏板的前身。这是一种减小音量的装置,只让两弦之一发音。此后在18世纪相当长的时期中,钢琴上又增加了能够模仿各种竖琴、双簧管,甚至铃钟声音的音栓,但效果都不如另一种制音音栓好。制音音栓的创造是西尔伯曼对钢琴改革做出的重大贡献。他利用手动音栓使全部制音器离开琴弦(相当于现代钢琴上右脚延音踏板的作用)让钢琴发出丰富、圆润和连贯的声音,更加动听。最初,所有的音栓都由演奏者的手操纵,后来改为膝操纵,最后才成为脚踏板。18世纪的钢琴上装有多个踏板,除了弱音踏板和延音踏板外,还有用以模仿其他乐器的花式踏板。这种花式踏板后来遭到不少人的反对,认为这限制了演奏者施展手指直接控制声音的能力,于是最终只剩下了延音踏板和弱音踏板。延音踏板的出现是钢琴制作史上的一大飞跃,从此钢琴的音色比古钢琴大为丰润饱满。到了19世纪,踏板的魅力更是在钢琴音乐家手中大放异彩。
钢琴虽然诞生在意大利,但是在这个偏爱声乐艺术及弦乐艺术的国度却遭到冷遇,反倒是在德国、奥地利和英国迅速成长。至18世纪中叶,钢琴的制作工艺在这些国家不断更新,性能日趋完善。钢琴制作家们推出了具有不同机械性能和不同音响效果的钢琴。其中德、奥两国的“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和“英国式击弦机”钢琴为两大不同的钢琴制作流派。(www.xing528.com)
“维也纳式”钢琴机件灵活,琴键触感较浅而轻,有很灵敏的制音系统,虽共鸣不强,音量偏小,但音色清晰透亮,深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喜爱。“英国式”钢琴首先由1760年来到英国的约翰内斯·楚姆佩制作。这种钢琴最初是长方形,触键感觉较重,琴键反应较迟钝,但由于琴弦粗(一音三弦),音板厚,所以音量大,共鸣强,音色深沉浑厚。著名意大利钢琴家M·克莱门蒂就是在这种钢琴上形成动力性演奏技术及真正的连奏(legato)风格的。
后来英国钢琴制作师J·布劳德伍德又对这种钢琴做了重要改进,用金属支弦架代替木质支弦架,音域加宽到五组半八度,声音更为明亮丰满,大大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素来对维也纳式钢琴颇感不满的贝多芬对布劳德伍德钢琴向往已久,直到1818年才实现这一愿望。他著名的巨著——钢琴奏鸣曲作品106号(为楔槌钢琴而作)正是在喜获布劳德伍德钢琴之后写下的。其气势之宏伟,技术之辉煌,令人震惊。新的乐器、新的音响世界为作曲家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使之乐思涌动,翱翔于中。随着音乐风格的演变,“英国式”钢琴逐渐以压倒优势胜过了近似古钢琴的“维也纳式”钢琴。
近代钢琴的下一步重大改革是由钢琴制造业的后起之秀法国的艾拉德(Erard)完成的。1821年,艾拉德在巴黎发明了装有弹簧的复震式击弦机。它能使手指在完全离开琴键时再快速重复弹奏同一个音。这为手指的同音反复弹奏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手指控制键盘的灵敏度大大提高,从而使音色的层次更为精细。著名钢琴大师肖邦、李斯特的高超演奏技艺正是在这种装有复震式击弦机的钢琴上发展起来的。此外,1826年,英国制作师亨利·帕普创用了毛毡包裹木芯的琴槌,比起原先的麂皮更富有弹性。琴槌在击弦时发出更温暖、更圆润的音色。至此,钢琴内部机件主体的改革已基本完成,以后所做的改革主要是指钢琴材料上的改进。
1811年,英国人罗伯特·沃纳姆设计出第一架与现代立式钢琴原理一样的立式钢琴。由于立式钢琴体积小巧,价格便宜,可大批生产,使这一乐器终于进入了中产阶级的百姓家庭,钢琴开始在欧洲各国普及。人们称19世纪为钢琴音乐的黄金时代,这是与钢琴乐器的改革与普及分不开的。随着立式钢琴的普及,长方形钢琴退出了历史舞台,沿用至今的只有三角形平台钢琴和立式钢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