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普西科德(Harpsichord)即羽管键琴(又名大键琴),意大利文为Clavicembalo或Cembalo,因而在中国又译为“庆巴罗”琴。哈普西科德也是古钢琴的一种,是近代钢琴的直接前身,从发音原理与方法来看,索尔特里琴(即萨泰里琴)是它的前身,因而又称为拨弦古钢琴。羽管键琴最初可能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与楔槌键琴在欧洲同时流行了一二百年,到17世纪后半叶在德国以外的国家排挤了楔槌键琴而占主导地位。16世纪,葡萄牙传教士利玛窦传入中国的古钢琴就属于羽管键琴,后来还受到康熙皇帝的青睐。
哈普西科德的外形与现在的三角钢琴相似(但有时呈梯形平台式),高低音的琴弦长度不同,由羽管或皮制的拨子拨弦发音。羽管键琴的机械装置要比楔槌键琴复杂,琴弦方向与琴键方向平行。手指按下琴键,琴键内端的木杆(顶重器)立刻上跳,装在木杆顶端的拨子随即拨动琴弦而发音。每一琴键上可依次装置若干不同材料、不同质地的拨子以产生不同的音色,亦可通过跳杆弹奏出数条不同高低的八度琴弦。羽管键琴上装置了许多音栓来控制和调节音量、音色以及高低音弦的变化。18世纪的羽管键琴发展成为有双层键盘,并加了踏板。第二层键盘的拨子材料与第一层有所不同,可以发出另一种音色。两层键盘之间装有连接器,由音栓控制它们同时发音来增大音量。羽管键琴发展到后期,音栓越装越多。音栓最初靠手控制,后改为踏板控制。(见图2-6)
图2-6 羽管键琴(www.xing528.com)
羽管键琴的音量比楔槌键琴大得多,力度范围可以从p~f,音色也较明亮辉煌。由羽管拨弦发音,声音清晰而有穿透力,但是音色较硬,音值较短,长音不能保持。适宜断奏(staccato)和非连奏(non-legato)而不宜连奏(legato),故不宜表现歌唱性的旋律而适宜演奏华彩性、舞蹈性的乐段。这种键盘乐器的音域从三个八度到五个八度不一,视琴的大小而定。在羽管键琴上,音量和音色的变化不是由手指触键,而是靠音栓来控制的。所以音量只能作阶梯式的变化,而无法实现渐强或渐弱的效果,于是羽管键琴家经常借助速度上的微小变化,即用所谓“缓急法”(agogic),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和音乐上的张弛感,有时也用装饰音来表现重音。
由此可看出,羽管键琴的撞击弦机械与楔槌键琴的拨弦机械无论从音色上、音域上、振弦法上,还是从演奏法上,都有较大区别。羽管键琴的声音既洪亮又清晰,可以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演奏。它既可作为独奏乐器,又可作为合奏乐器。尤其是在时兴“通奏低音”的巴洛克及古典时代初期,羽管键琴更成了当时教堂、歌剧院和宫廷乐队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17-18世纪虽说是羽管键琴的全盛时代,但是由于人们不能通过手指触键直接改变音量和音色,致使演奏者与乐器之间的关系比较间接,不能充分满足演奏者的主观表达愿望,于是18世纪后半叶被新兴的钢琴所取代。20世纪随着巴洛克音乐的回潮,羽管键琴重又复出。人们不仅精心仿制而且还不断改善其性能。现代化的羽管键琴可以有七个踏板用于扩大音域和改变音色,甚至还有用来调音的微调装置。羽管键琴的演奏会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盛行不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