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文化差异推动古琴和钢琴发展

中西文化差异推动古琴和钢琴发展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为首创建了一个政治、宗教、哲学三位一体的社团,被后人称为“毕达哥拉斯学派”。[3]据考证,莫那卡就是钢琴的“始祖”,钢琴前身之一的楔槌键琴就是依照它的原理制成(见后述),而且它所证实的原理成为制作和演奏一切弦乐器的依据。[4]里拉琴据说就是由宙斯授予阿波罗(太阳神),因此演奏里拉琴常常与阿波罗崇拜相联系。

中西文化差异推动古琴和钢琴发展

无论中西,乐器的诞生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许健曾说中国的古琴的产生可能与原始先民使用弓箭有关,[1]西方也应当如此。西方人以游牧为主,放牧时,广阔的草原,僻静的山冈,远离部落、家园的寂寞和孤独,引发了牧人拨弓鸣弦的激情,从而创造发明了弦类的乐器。在圣经故事“牧童出战”一篇中,就记载了牧羊人大卫善于弹琴,为扫罗王弹琴驱魔,让扫罗王感到心情无比舒畅,精神也愉快起来,从此大卫就经常侍卫在扫罗王一侧。大卫所弹的琴就是从手中的牧羊工具弹弓演变而来,是他从这些工具中找到了拨弓鸣弦的“玩乐(yuè)之乐(lè)”。这个故事就说明了音乐来源于生产生活,西方的弦乐器都出自于这类弓弦、棍棒之类的生产工具。

人们很早就从生活中发现,由于弦的振动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从而制造出各种简单的乐器。被称为西方乐器的鼻祖——莫那卡(Monochord),就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音乐学家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年-公远前500年)在前人基础上发明的一种用于测弦定律的乐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为首创建了一个政治宗教、哲学三位一体的社团,被后人称为“毕达哥拉斯学派”。该学派认为“万物的本质不是物质而是数,事物的本质是由数构成的”。[2]按传统的说法,这一学说来自于他们对音乐的考察。他们通过实验认为琴弦发出的声音和谐与否,取决于弦的长度是否符合简单的数的关系,弦长比例越简单,音与音之间就越和谐,进而得出著名的“万物(包括音乐)皆数”的美学理论。

毕达哥拉斯发明的莫那卡(也叫独弦琴或测弦器)是用一块平整的长方形木板,在其两端各钉一个钉子,系上一条用羊肠(或牛筋)制作的弦,再在弦下、木板上的两端架设两个空桥,在两桥之间,再衬起一个楔形琴码,最后,在弦下的木板上,刻上分寸刻度,于是便做成了莫那卡。莫那卡的琴码可左右移动,根据不同长短的弦,用手指甲或拨子拨动鸣响,就可量出不同弦的长度,得到不同音高,制定出不同音的名称。(见图2-1)后来毕达哥拉斯又经过多次试验,提出了至今还在运用的“五度相生”生律理论,对每个音的音高进行定量化,这对于乐器的设计、调音以及演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图2-1 莫那卡

直到12世纪,莫那卡才把木板改制成共鸣箱,把木桥和琴码都减低,这样就更便于用手指按弦,并有了明确的音高名称,还增加了弦的数量。但是,由于几根弦都在一个音高中,故保持了独弦琴的称呼。当时此琴的琴长不定,从90厘米到120厘米,由于歌唱者的音域不同,所以为自己伴奏的独弦琴也大小各异,即高音者用较小点的琴,低音者用稍大点的琴。[3]

据考证,莫那卡就是钢琴的“始祖”,钢琴前身之一的楔槌键琴就是依照它的原理制成(见后述),而且它所证实的原理成为制作和演奏一切弦乐器的依据。莫那卡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多次的改革,形成了多弦的、有共鸣箱的几种乐器如抱琴(Lyre)、沙泰里琴(Psaltery)等。由此可见,钢琴在发轫之初也与中国古琴初始相似,均为“木上张丝”之器。

抱琴又叫里拉琴(见图2-2),是古希腊时期主要的弦乐器。古希腊音乐的最初历史是同神的崇拜、同神话和各种幻想传说交织在一起,乐器的使用往往也与不同的神崇拜相联系。[4]里拉琴据说就是由宙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授予阿波罗(太阳神),因此演奏里拉琴常常与阿波罗崇拜相联系。它的弦数通常为七根,长度不等,用动物的内脏或者大麻、亚麻扭在一起制成。演奏者用拨片代替手指进行拨弦,常以站或坐的姿势手持乐器进行。里拉琴经常在独奏或者为抒情诗伴奏中使用,因其形制轻巧,音色柔美,被人们所喜爱,尤其受到女性演奏者的喜爱。里拉琴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种变化样式,其中最重要的有福尔明克斯(Phorminx)、基萨拉琴(Kithara)等。(www.xing528.com)

图2-2 手持里拉琴的音乐家

福尔明克斯产生的时间大约在里拉琴与基萨拉琴之间,最早起源于小亚细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时福尔明克斯的形制与里拉琴已经有了一定的差别。它的琴箱不再使用龟壳,而是用木质的音箱取而代之。福尔明克斯琴不再有琴臂,它的弦架在琴码上,将弦板和共鸣箱连接起来,此时的福尔明克斯琴,固定有四根弦或者七根弦,并且有的福尔明克斯琴用黄金和象牙作为装饰。演奏时琴体的共鸣箱抵在演奏者身上,用拨子拨动琴弦发出声响,或者用手持的姿势站立进行演奏。由此看来,它或许是最早的基萨拉琴,也或许是今天我们经常见到的吉他的雏形。早期的四弦福尔明克斯琴,已经可以发出简单的四音音阶,虽然音域还是很窄,但它所代表的是音乐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公元5世纪左右,古希腊城邦文明发展至顶峰,人们对于诗歌文学的喜爱与日俱增,在古老的世俗音乐中,福尔明克斯琴成为这一时期为诗歌、戏剧伴奏的主要乐器。人们在福尔明克斯的伴奏下,将《荷马史诗》这一古老的诗歌广为流传。[5]

基萨拉琴也属于里拉族类的弹拨乐器,是在福尔明克斯琴的形制基础上过渡而来,有五弦到十一弦甚至更多不等,常见为七弦,也称七弦琴。它的共鸣箱通常是一个木制方形的底座,琴弦绕在音梁和琴码之上,通过琴码的调节,可以调节琴弦的张力继而改变琴弦的音高。(见图2-3)其形状较大,形制比里拉琴更加方整和规范,声音也比一般里拉琴响亮,往往做工讲究、装饰精致,由于演奏技巧比较复杂艰深,常为专业演奏者采用,在古希腊时期作为一种重要并且流行的乐器被用于很多场合之中。而普通里拉琴声音比较轻柔,往往用于歌唱伴奏和诗歌吟唱,多为业余音乐家喜用。[6]

图2-3 基萨拉琴

从古希腊器乐发展来看,以里拉为代表的弦乐器历史更早,由于它代表着希腊本土乐器,并且与具有显赫地位的阿波罗神发生联系,因此在西方传统里里拉被视为更正统的乐器,被称为西方弦乐之母,其形状也一直被当作音乐的象征和标志(乐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