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课程实施与创新的案例与方法

音乐课程实施与创新的案例与方法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无音乐室、美术室、体育活动室。各校在实际开设中,音乐和美术这两门学科基本能达到规定节次,但体育学科存在减少或增加节次的现象。

音乐课程实施与创新的案例与方法

导读引言

课程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教育的奠基石。音乐课程的实施与创生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找到音乐课程实施的落脚点,找到音乐课程创生的切入点,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索。

案例与素材

素材一

××小学音、体、美课程开设情况自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认真落实文件精神,逐步消除音、体、美教育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现象,促进音、体、美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健康发展,特对我校音、体、美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自查。

一、音、体、美课程开设,师资配备,课间活动,设施设备情况

(一)音、体、美课程开设情况

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设课程。

1.音乐。

一至四年级每周各2节,五至六年级每周各1节;

2.体育

一至四年级每周各4节,五至六年级每周各3节;

3.美术

一至四年级每周各2节,五至六年级每周各1节;

(二)音、体、美学科师资配备情况

体育教师3人,音乐、美术无专职教师,教师缺口各3人。音乐、美术均由科任教师兼任。

(三)课间活动情况

每天大课间活动时间45分钟,做校本韵律操,达到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

(四)音乐、体育、美术设施设备配置情况

220米(环形)田径场1块,其中直跑道100米。

目前无音乐室、美术室、体育活动室。

二、强化措施,提高音、体、美教学质量

(一)强化音、体、美课程实施措施

1.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设课程,要求教师不得挤占与挪用音、体、美教学课时,教导处不定时检查。

2.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3.熟悉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合理、有效地整合教材,开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色课程。(我校去年初开设了校本韵律操,作为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之一)

4.开学初制订课程计划、学习内容。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每个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6.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重点是培养和提高每个学生的基本文体素质,但也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文体人才。

7.加强体育安全,做好教学准备活动,预防教学伤害事故。教师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经常性地检查器材和场地,加强安全维护工作。坚持经常性地开展课外文体娱乐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8.加强队伍建设,保证音、体、美学科持续发展。抓好师资落实工作。我校紧缺音、体、美专业教师,采取教师兼职的办法,确保音、体、美师资到位。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各级各类观摩学习、交流等活动,引导和鼓励体育、艺术学科教师加强教学业务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进修、培训,全面提高其专业素养。

(二)提高音、体、美教学质量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的音、体、美教学所取得的成果:

1.体育方面:在2010年、2012年全县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均获得小学组第五名。并且在2011年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2.文艺方面:2012年,我校合唱节目获得县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并且荣获精神风貌奖。

3.美术、小制作方面:我校每学期都举行校内评比活动,在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小画家、小能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无专用音乐室、美术室、体育活动室。

2.缺音、体、美专任教师。音乐、美术无专职教师,缺口共6人。由于我校班级较多,在中青年教师搭配上,很难做到合理,导致我校音乐、美术、体育专业教师严重缺少,音乐、美术教师都是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虽然有3位体育教师,但从我校实际情况看,还是缺少。

3.挤占音、体、美课时的现象时有发生。多年以来,为了提高“单一”的教学质量,我们上一级单位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的各种数字统计,除了每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以外,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导致我校在这方面也放松了督促和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惰性。加上被现今的教学质量考核所困,故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挤占这一类课程的现象发生。

四、今后工作的打算

1.完善功能室,增添音、体、美教学设备。

2.引进音、体、美专任教师,进行科学分配。

3.学校要重视、规范办学行为,要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来进行教育教学。

4.加强音、体、美课堂教学改革。

素材二

关于中小学校音、体、美课程开设情况整改的紧急通知

各中小学校:

根据××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中小学音、体、美课程开设情况专项督查的通知》(××市教督通〔2013〕1号)文件精神,我县中小学校积极开展自查,并认真填写了《××市中小学音、体、美教师配备情况统计表》(附件1)、《××市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课程开设情况统计表》(附件2)和《××市普通高中或完全中学音、体、美课程开设情况统计表》(附件3)。通过对所交统计表的汇总和统计,发现在音、体、美课程开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请各校根据学校实际,再次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切实做好音、体、美等艺体课程的开设和执行工作。教育局4月10日—12日将进行全面检查。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音乐、体育、美术学科课时安排不足。

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小学一至四年级每周开设音乐2节、体育4节、美术2节;五、六年级每周音乐1节、体育3节、美术1节;初中七至九年级每周音乐1节、体育与健康2节、美术1节;高中一年级音乐1节、体育与健康2节,高中二年级每周音乐或美术1节、体育与健康2节,高中三年级每周体育与健康2节。各校在实际开设中,音乐和美术这两门学科基本能达到规定节次,但体育学科存在减少或增加节次的现象。

2.音乐、体育、美术学科师资配备不齐。

全县有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76名、体育专职教师131名、美术专职教师42名;有音乐兼职教师174名、体育兼职教师234名、美术兼职教师265名,多分布在县城中小学。根据各校学生人数和班级数,部分学校的音体美教师配备是不合理的,部分学校存在教师安排人数过少现象。例如一个学校44个班级,安排了4名专职体育教师;又如27个班级只安排3名专职音乐教师、6名专职体育教师、1名专职美术教师、1名兼职美术教师。专职教师不够,兼职教师配备不齐,音、体、美课空挂或被挤占。

3.大课间活动时间安排欠合理。

教育部在2007年4月28日正式启动“青少年阳光快乐体育”工程,明确规定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从各校上报的数据来看,大多数学校在体育课之外安排了30分钟到4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这是符合文件精神的。但有个别学校大课间时间少于30分钟,甚至有一个学校只安排了10分钟。也有部分学校大课间时间在60分钟以上。这里可能存在概念界定的问题,大课间时间不应包括吃饭和午休时间,更不是在校课间时间的累加。

大课间活动,一般包括统一集中的课间广播体操和按班级分散的体育游戏活动。体育游戏活动可以包括球类、跳橡皮筋、踢毽子、玩呼啦圈、跳长短绳、小皮球、老鹰抓小鸡、捉迷藏、大渔网、趣味性跑、仰卧起坐、俯卧撑等。下雨天可以在教室内进行棋类游戏。

加强大课间活动监管力度。班主任要到场组织安排大课间活动(包括班级体育器材的发放);体艺教师要巡查和评比;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要统筹安排,密切配合体艺教师和班主任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值日领导要做好班主任和体艺教师出勤登记。大课间活动时段,校内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切实保证师生安全。

4.体育运动场地不够。

学校运动场标准是有400米环形跑道1条和110米直道1条。大多数学校有200米环形跑道1条和60米直道1条,但还有近10所学校没有环形跑道和直道。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不够标准、数量有限,足球场更是寥寥无几。

二、具体工作要求

1.认真对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不能增减节次。

2.配齐配足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师,专职教师不够,可增加兼职教师数量,不能空挂或上其他课。

3.合理安排大课间活动时间和活动项目,加强监管;并制定符合校情、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4.认真做好音乐、体育、美术的备课;每月进行常规检查。

5.做好音乐、体育、美术设施设备配置清查,登记和采购工作,提高使用效率。平整运动场地,做好室外体育器材翻修工作,保证器械安全。积极争取建设更高标准的运动场。

6.认真做好自查,并写好自查报告,交于检查组。报告包括以下4个内容:①本学校开展自查自纠概况;②2010年以来保证音、体、美课程计划落实的相关措施、取得的主要工作进展和成就(特色);③存在的主要问题;④今后工作打算。

7.整改后,认真填写《××市中小学音、体、美教师配备情况统计表》(附件1)、《××市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课程开设情况统计表》(附件2)和《××市普通高中或完全中学音、体、美课程开设情况统计表》(附件3),并把电子表格发到教育督导室邮箱××××@163.com。

(摘自《××市教督通〔2013〕1号》文件)(www.xing528.com)

透视与聚焦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程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需从音乐课程的实施入手,从音乐课程的创生进行研究。

素材一中,该小学的音、体、美课程开设情况自查报告中,谈到学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设课程,音乐课一至四年级每周各2节,五至六年级每周各1节;可在音乐师资配备情况中又谈到音乐教学无专职教师,缺口3人,音乐课程由科任教师兼任;在设施设备配备情况中表明无音乐教室。在没有师资、没有场地、没有设备的情况下,严格执行音乐课程计划从何谈起?每周两节的音乐课又何以落实?值得肯定的是该小学在条件有限、师资缺乏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音乐课程不是呈现在课表上的课时安排,而是在开足开齐的基础上还需要上好,“上好”二字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硬件的投入、师资的建设、教研的辅助、教学的落实以及评价的跟进等一系列的事务与保障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素材二是××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中小学音体美课程开设情况整改的紧急通知》,该市通过对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课程开设情况的汇总和统计,发现在音、体、美课程的开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音乐、体育、美术学科课时安排不足,音乐、体育、美术学科师资配备不齐等。该市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学校认真对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不能增减节次;认真做好音乐、体育、美术的备课,每月进行常规检查;落实音乐、体育、美术设施设备配置清查、登记和采购工作,提高使用效率;配齐配足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师,专职教师不够,增加兼职教师数量,不能空挂或上其他课。从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该市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对音乐课堂教学的严格要求;我们也不难发现该市对影响音乐课程开设的师资配备、设施设备配置和出现的占课、挪课现象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意见。两个素材中都存在占音乐课时、缺音乐师资、没音乐场地、无音乐设施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影响音乐课程实施的疑难杂症。那么,音乐课程究竟何去何从?那就应该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晰音乐课程计划的安排。

在《方案》的课程设置原则中,要求均衡设置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加强课程的综合性,1至9年级开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加强课程的选择性,提高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中,艺术课程设置比例达到9%~11%,原则上在小学阶段学校音乐、美术课程每周各2节,初中阶段学校音乐、美术课程每周各1节,以确保艺术课程的有效实施,保证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权利。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因此音乐教育除了国家课程外,还应有地方音乐课程、校本特色课程以及音乐课程辅助活动的有益补充。这些课程或活动在每周课时定量的情况下该如何创生呢?《方案》中明确提出:“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音乐课程的创生可以在这个“16%~20%”的课时比例上做文章、下工夫。

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应以国家音乐课程为主,地方音乐课程和校本音乐课程为辅。国家音乐课程是从统揽全国音乐教育的角度自上而下进行课程设置,统一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理念。但不能忽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域的各族人民在其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所以,我们的音乐教育应重视特殊地域和民族音乐文化背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校本音乐课程。

同时,开展音乐课程辅助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多元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音乐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有利于音乐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

因此,音乐课程管理的三级体制,赋予学校及广大教师更广阔的课程开发的天地。学校可以根据校内外音乐教育、音乐教学资源的情况,再结合学生、教师的特点,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各种方式,对国家音乐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课程实施、课辅活动、课程创生三位一体,在音乐课程开发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逐步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多层次需要,适应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

感悟与分享

沉思感悟

音乐教育的载体是课程,一成不变的课程体系早已不能适应时代对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早已不能满足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新需求。改革音乐教育,必先改革音乐教育课程,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面上突破,落实国家课程

全面落实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计划,开足开齐音乐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方案》开设艺术课程,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占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初中阶段的艺术课程课时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课时的20%。要因地制宜创新音乐教育教学方式,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音乐教育方法,建立以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音乐教学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一)统一规划,整体推进

全面实施国家音乐课程计划和标准,推动音乐课程实施、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音乐课程管理、音乐课程评价机制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课题研究、专题研究、学科研究,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音乐教材和音乐教法的改进,从而全面提高音乐课程质量。

(二)观念先导,改革创新

以转变教育观念为重点,以评价改革为核心,大胆创新,突破难点;建立与音乐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师资培训、校本培训等;大胆探索建立如课题组、师徒结对子等多维立体培训模式,促进教师观念、教学行为与综合素质同步发展;广泛开发利用社会音乐资源,优化整合学校音乐教育资源,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社会外延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音乐课程实施与改革的深入持续开展。

(三)合力联动,共同发展

以科研促进课改,建立教研、科研相结合的课改工作模式,形成“人人要参与,校校有课题,区域成体系”的课改科研格局,教科所、体卫艺科共同组建音乐教育课程行动研究组,对实施音乐课程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攻关破解。同时,突出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心环节,建立音乐教研员与音乐一线教师平等协作、共同进步的合作工作机制,通过片区式、网络式、校际间等教研活动,开展案例分析、现场听课、反思交流,切实有效地提高每一所学校、每一位音乐教师的音乐课程建设能力和音乐课程研究能力。

二、点上开花,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环节,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课程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是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音乐校本课程的生成要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指导,要以地方音乐资源优势为依托,要为学校艺术特色服务。各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深入挖掘地方音乐文化内涵和地方音乐元素,整合地方音乐资源,传承地方音乐文化遗产,树立完整的地方及学校音乐文化形象。如××区“华蓥高腔”“小河锣鼓”“石工号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地方及校本艺术课程,更是当地学生的“第二课堂”。下面以“小河锣鼓”为例,讲述校本课程开发历程。

(一)建立组织机构

1.成立“小河锣鼓”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镇长、镇相关科室人员,校长、主管课程开发的副校长,以及教导处、总务处的负责人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出正确决策,予以全面部署,统筹协调。

2.成立“小河锣鼓”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由于学校音乐教师有限,本指导小组由本区音乐教研员和本区资深音乐教师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起草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案,组织音乐教师学习有关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文献和最新理论,帮助音乐教师小组正确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组织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

3.成立“小河锣鼓”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小组,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项目分别组建,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小河锣鼓”的开发方案,编写课程纲要和教学指导用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页资料。

(二)进行前期论证

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主要通过观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上报课程开发委员会,要经委员会讨论认定;二是要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是否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兴趣需要。

(三)组织师资培训

1.对教师进行音乐课程理论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2.对教师进行专业音乐知识培训。让教师了解“小河锣鼓”的地方音乐特点,构建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四)广泛搜集资料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要对地方的音乐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网络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使开设的“小河锣鼓”课程根植于地方和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要大量搜集资料,资料要具有科学性、广泛性。

(五)撰写课程纲要

首先必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撰写《小河锣鼓课程纲要》。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的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课程评价,等等。

(六)组织审议修正

《小河锣鼓课程纲要》交由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申报评审。审议课程是否符合学校确定的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内容是否体现学校校本课程总目标的要求,课程实施的可行性,课程评价的合理性。

(七)撰写校本教材

以《小河锣鼓课程纲要》为指导撰写“小河锣鼓”校本教材及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小组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项目分别撰写上述内容,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跟进、指导、交流、修改,最后定稿。

(八)实施课程推广

“小河锣鼓”教材出版发行,“小河锣鼓”课程正式实施并推广,跟踪学校试用过程,搜集反馈意见,为下一阶段的修正工作做准备。

三、线上发散,开发艺辅课程

以育人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课辅活动,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校艺术课辅活动的项目,分年段或分层次开发艺辅普及课程、艺辅提高课程、艺辅精英课程,分层递进。

开发艺辅课程应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纳入课程计划,落实艺辅时间

学校要认真制定课程辅助活动实施方案,将课程辅助活动纳入课程计划,加强领导,统筹管理;确保每一所学校开展好课程辅助活动,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辅助活动,每一位学生可选择课程辅助活动。2012年9月,重庆市教委发布新的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增加辅助活动课,课程辅助活动原则上安排在每天下午最后1节课,并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书法课中,各调节安排1节课程辅助活动;减少两节地方课程课时,安排为手工、科技课程辅助活动等。各校结合实际,以“素质培养、艺术培养、特长培养”为宗旨,将艺术课程辅助活动纳入规划课时,形成艺术教学常态;通过课辅活动的有效实施,促使学生广泛获取音乐知识技能、培养兴趣特长,切实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建构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学生特长培养体系,通过多种课辅组织形式与方法,促进学校艺术特色发展。

(二)丰富课辅内容,创新课辅形式

各校要不断丰富音乐课程辅助活动内容,把琴、棋、书、画、歌、舞、剧训练和演出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活动作为载体;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不断创新和丰富音乐课程辅助活动的内容,形成特色鲜明的音乐课程辅助活动体系和百花齐放的艺术教育良好局面。尽量针对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正因为学生的兴趣需要是千差万别的,课程辅助活动应该注意内容要广,数量要多,尽可能地开发一定数量的小型、甚至是微型的课程辅助活动,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辅助活动。学校还要以音乐为突破口,整合兴趣小组活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采取学生自主选课、走班、校内外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音乐课程辅助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进行综合考虑,首先在组织形式上要灵活机动,其次在时间上也可以灵活机动,最后在地点上也可以灵活机动。增强音乐课程辅助活动的灵活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身心,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三)开展课辅教研,加强课辅督导

教研部门和学校应加强课程辅助活动的教研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摩研讨活动,不断总结、推广开展课程辅助活动的工作经验,随时纠正课程辅助活动开展中的偏差,提高开展课程辅助活动的质量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开展课程辅助活动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学校要加强对课程辅助活动的指导、管理与检查评估,将学校开展课程辅助活动的工作情况纳入特色学校建设和学校综合考核评估。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课程辅助活动将成为学校课程建构的一件大事。学校音乐课程的实施和创生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要为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有效地推进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促进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地推动学校艺术特色与品牌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校本课程和课程辅助活动的开发和实施应以人为本,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音乐课程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应因校制宜,立足本校学生情况、发展目标和音乐教育资源优势,分层次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音乐课程,培育学校艺术课程特色;应循序渐进,积极探寻音乐课程实施和开发的途径和办法,又要分步进行音乐课程的开发、实施与改革。这样将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早日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踏上音乐课程实施和创生的健康之路。

链接分享

…………

(四)主要任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进一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要避免有的学科客观存在的一些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的现象,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明确各支力量在教书育人、服务保障、教学指导、研究引领、参与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围绕育人目标,协调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活动的密切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

(九)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采取多种方式,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地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学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等开发服务于学生的优质教育资源。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区域内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平台。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交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学校要探索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进行育人的有效途径。

(摘自《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

讨论与思考

1.你校是否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或是开展音乐课程辅助活动?

2.你校的音乐课程辅助活动是否全面普及,学生是否可自主选择?

3.你是怎样理解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