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在1990年就提出了“山水城市”概念,用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城市环境模式,解决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环境困境。至于如何建设山水城市,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者有不同认识。园林专家认为山水城市是园林化的升华,山水城市意味着城市变成公园;城市规划专家认为山水城市的核心是处理好自然环境和城市的关系,要使城市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鲍世行认为山水城市建设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化;二是重视现代科技,运用环境美学;三是服务市民大众,面向未来发展。[16]陈望衡主张以“城市意境”为核心来建构“山水园林城市”,要求山水城市建设要遵循生态性原则、自然性原则、生活性原则、艺术性原则。[17]面对当今城市现代化与城镇化战略的实际需要,我们需要突出山水城市环境设计与建设的操作性方案,让山水资源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彰显中国城市文化特色与城市精神,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建构城市家园。那么,城市环境设计应如何处理城市山水资源?
首先,要切实保护城市既有的自然山水资源,保护城市的诗意灵魂。
阿诺德·伯林特注意到,人们在欣赏环境时,总是“将注意力当下地、直接地集中在大片地域中的特色环境上”[18]。这提醒我们,如果要创造优美的山水城市环境,就要妥善维护自然山水,创造“显山”、“露水”、“透绿”的自然景观[19],并让人们方便地欣赏到它们。而且,自然山水不只是自然的东西,更是人通达天地大道的路途。天地大道是人与自然的灵魂所系,自然山水便是人与自然实现精神沟通、灵魂相依的渠道。城市要拥有诗意的灵魂,必定需要自然山水。
为保障城市自然山水的美学呈现,必须妥善处理城市扩张发展的用地需要与维护现有自然山林面貌的关系。每一座城市都在发展,需要扩张城市空间,就可能侵占现存的自然山水地带。这就需要根据城市的个性特点与文化内涵,科学界定“城市周边”的空间范围,确立城市建筑环境与周边自然山水的空间关系。如襄阳城周边山峰大多在三四公里范围内,汉江则紧邻襄阳城北,是典型的“城在山中”、“城在水中”。
在城市扩张进程中,如果不清楚征用周边自然山水将给城市文化品质带来何种不可恢复的破坏,最好不要轻易开挖。襄阳城周边自然山林的滥开乱挖就极大地损毁了它的山水城市形象,冲击着这个城市的山水文化特色。面对城市的自然山水空间,我们必须冷静、妥善地研究城市扩张的切实方案,既保护城市的自然山水与城市精神,也谋求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其次,要合理设计城市山水景观,保障城市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
城市山水景观是对传统山水资源的现代设计与应用,它本身就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有机结合,能够促成自然山水与人文山水相得益彰,凸显城市文化特色与城市精神,给人留下开阔的文化回味与精神怀想的空间。因此,我们需要合理设计城市的山水景观。第一,可以在较为开阔的公共环境区域内有意识地展示城市山水文化的基本内容,如景观性的山水园林、能够显山露水的公共广场、山水题材性质的公共艺术等。这类公共艺术设计既能传承山水城市文化的内蕴,也能保证公众漫步于城市犹如漫游在自然山水与人文山水之中,唤醒公众对山水城市的理解与体认。第二,可以在城市周边自然山水环境中设计适宜的公共小景,既保护自然山水的原生性,也提升自然山水的公共游赏价值。第三,城市建筑设计与布局要适应自然山水条件。要谨防高大的人工建筑物遮掩自然山水环境,冲淡城市的山水诗意品质。建筑本身的设计与装饰也要充分应用本土化的传统建筑形式与图形符号,并与整个山水城市环境保持形式上与精神上的响应关系。
再次,要保障农业景观在城市总体环境格局中的实际地位与作用。
自然山水总是与农业或畜牧生产活动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田园性。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就描写了盛唐时期襄阳城周边的田园风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中的田家、绿树、青山、场圃、桑麻、菊花,形象化地呈现了城市周边的田园牧歌风情,清新、淡静,既是田园山水特质的直观描写,也是城市精神的诗意表达。在今天,襄阳城西仍然是既有开阔、平整的农业耕地自然延伸,也有起伏延绵的山林地带。襄阳城南同样是农业环境与山水环境交错的布局。在襄阳城,山与水,城市与乡村,保持着自然的交接与过渡,构成田园山水城市的现实物质基础,是塑造个性化的诗意城市环境模式的根本前提。这提醒我们,同样是山水城市,它们也会有自己独特的环境面貌与精神品格,就如襄阳城是特殊的田园山水城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山水城市或山水园林城市。在中国,许多城市或乡镇既以农业种植、畜牧生产为主,又不乏优越的自然山水条件,确保自然山水景观与农业景观有效结合,加以环境美学设计,是中国推进城市现代化、实施城镇化战略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注释】
[1]本文曾以“山水资源与城市精神”为题在2010年北京大学召开的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上讲演,录入本书时文字有所修订。
[2]池莉:《烦恼人生》,http://www.oklink.net/mjfc/chili/yidong/001.htm,2014-7-3。
[3]寒鸭戏水:《别人的城市》,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ec 858010003q2.html,2014-7-3。
[4]Patrich Sherry,Spirit and Beauty,2nd Edition,London:SCM Press,2002,p.47.
[5][美]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张敏、周雨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页。(www.xing528.com)
[6][美]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张敏、周雨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70页。
[7]陈望衡:《建设温馨的家园》,参见阿诺德·伯林特、陈望衡《环境美学译丛》总序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8]陈望衡:《建设温馨的家园》,参见阿诺德·伯林特、陈望衡《环境美学译丛》总序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9]梁梅:《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10]梁梅:《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157页。
[11]陈望衡:《环境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12]陈望衡:《环境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8页。
[14]西汉之初十分看重“道”。“道者,神明之原也”(《黄老帛书·经法·道法》)。即便是德,也“以道为本”(《贾谊集·道德说》)。而“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训》)。因此西汉十分讲究“阴阳合和”(《淮南子·天文训》),使“万物背阴而抱阳”(《淮南子·精神训》),达到“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传》)的境界。襄阳城地处汉江之南、荆山之北,按古代阴阳说,是为二阴,也就是“极阴”之地。以襄阳命名便有“向阳”而“负阴”,以求天地阴阳合和的寓意。
[15]雷礼锡:《〈诗经〉山水意象及其审美文化价值》,参见范明华《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第2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55页。
[16]鲍世行:《21世纪中国城市的山水情结》,http://www.cctv.com/lm/131/-1/50613.html,2014-7-26。
[17]陈望衡:《环境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8~400页。
[18][美]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张敏、周雨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19]陈望衡:《环境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0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