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阳木雕在创新中传承发展的大好局面不同,东阳竹编如今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局。说起这一现象,楼秀民不免有些痛心,但也流露出无可奈何的神情。
东阳竹编界有两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分别是卢光华和何福礼。卢光华大师的平面竹编出神入化,把书画艺术与东阳竹编相结合,创作了一大批书画竹编,如《兰亭集序》等,把东阳竹编艺术向前推了一大步。何福礼大师擅长做竹编工艺精品,尤其是人物、动物等造型。
近年来,东阳竹编也培养了一批骨千,引导一批骨干回归到竹编行业。蔡屏义离开竹编行业后曾从事泥塑,回归后重点攻人物与动物的竹编。何大根运用半浮雕,重点做装饰性的精细竹编。王学民做陈设性的竹编摆件,走精细化创新发展之路。胡正仁则向烫画、穿丝竹编方向发展,创作了许多镶嵌方面的精品作品。这些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各有所长,各有特色,为东阳竹编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东阳竹编传承人蔡红光
东阳竹编作品《海螺》(www.xing528.com)
但是这些国大师、省大师都年过60,令人惋惜的是,他们的子女没有子承父业,也收不到多少徒弟,仅有的徒弟跟了一段时间后大多选择放弃。楼秀民说,大多数选择放弃的年轻人认为学竹编太辛苦,不容易出成果,而且来钱也不快,似乎前途不甚理想。其实,只要坚持下去,前景还是不错的。
45岁的蔡红光是年轻人当中竹编行业的坚守者之一。她从事竹编工作已有30年,12年前因创作竹编作品《海螺》,获得了“百花奖”金奖。因为工艺精湛,她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东阳竹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福礼的赏识,被收入门下。这些年,她先后获得“东阳竹编金华市级非遗传承人”“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青年大师”等荣誉称号。2017年,蔡红光忙着新成立的竹编工作室,打算用女性特有的审美观,精心设计制作一批竹编手提包、茶道、花道等工艺品,让东阳竹编走入寻常百姓家。
国大师卢光华的外甥卢丹威,年仅37岁,也是从事竹编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之一。2002年,卢丹威从大学毕业后不久选择了从事竹编这一行业。“东阳竹编曾经辉煌一时,但由于多种原因,后来逐渐消沉了,竹编从业者越来越少,有些传统工艺濒临失传,后继乏人。我觉得自己应该为振兴东阳竹编、使之发扬光大做点贡献。”这是卢丹威选择竹编这一行业的初衷。卢丹威目前是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他的竹编产品走精致化道路,市场前景诱人。
楼秀民十分遗憾地说,竹编产业市场很大,往往供不应求,但是没有人来做,而年轻的竹编从业者实在太少,东阳竹编后继乏人的局面一时无法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