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师的功底:剖一根竹子成万根竹丝

大师的功底:剖一根竹子成万根竹丝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卢光华说,他要将原始的篾匠手艺,提升为高雅的竹编艺术,达成“点石成金”的意境。为此,卢光华整整干了8年机械又枯燥的剖篾、分篾,8年冷板凳坐下来的结果是,在以后进行竹编书画创作时,他能将一根碗口粗的竹子剖成近万根细若发丝的竹丝,最细的直径仅0.25毫米。“十年磨一剑”,卢光华在职业设计上的“剑走偏锋”,使他逐渐从普通的工匠跃居为后来的“中国竹编书画第一人”、中国竹工艺大师,最终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没有谁与生俱来就带着“大师”的印记,大师也曾经是工匠。卢光华毫不讳言自己的“出身”。他出生在东阳的竹编专业村——六石街道北后周村。像许多渴望跳出“糠箩”进“米缸”的寒门学子一样,卢光华虽身处竹编环境,耳濡目染之下却加速了他草鞋换皮鞋的进程。

1968年,卢光华从东阳中学毕业后,成了一名民办教师。但是,由于爱上了一个地主的女儿,他被“清理”出教师队伍,回乡务农。对此,卢光华无怨无悔——“光华似竹”,在对爱情的追求上,他显示出了竹子般的忠贞和坚韧。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时代造成的“偏差”,无意中会在后来造就一位大师!

竹子能屈能伸,卢光华深知“引而不发,跃如也”。他决定学做篾匠,靠手艺吃饭。学艺要三年徒弟三年半作方能出师,但当时的卢光华穷困潦倒,他要的是“速战速决”。村里多的是篾匠,他就东家看一会西家问一点,差不多把村里手艺较好的人家都学遍了,掌握了竹编手艺中挑、压、弹、插、绕、穿、贴等技法。白天他种田耕作,晚上就在土房里“练功”,学习剖篾分篾,贤惠的妻子则学起了编织。半路出家的卢光华心灵手巧,不久,“聪明的卢篾匠”名气就传开了。(www.xing528.com)

“我曾亲眼看见,出口一个集装箱的竹编提篮、锦盒,却换不了多少美元。真正赚钱的是外商,他们把廉价的中国竹工艺品以高出原价数十倍的价格出售,这让我心不平、气难咽!”卢光华说,他要将原始的篾匠手艺,提升为高雅的竹编艺术,达成“点石成金”的意境。为此,卢光华整整干了8年机械又枯燥的剖篾、分篾,8年冷板凳坐下来的结果是,在以后进行竹编书画创作时,他能将一根碗口粗的竹子剖成近万根细若发丝的竹丝,最细的直径仅0.25毫米。

“十年磨一剑”,卢光华在职业设计上的“剑走偏锋”,使他逐渐从普通的工匠跃居为后来的“中国竹编书画第一人”、中国竹工艺大师,最终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