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年,是东阳人辞旧迎新中最隆重的习俗。一年终结之际,礼谢诸佛众神对自家全年的护佑,同时敬请来年“继续关照”。这种行为后面,其实蕴含着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对人生的祈愿。
庄重的谢年仪式
旧历年的除夕,除了守岁,谢年就是最隆重的环节。谢年,又称“送年”,在上古时代,此举寓意把“年”这头怪兽送走,从此迎来平安。但在今天,更多的是总结性意味——用某种特殊的行为终结旧年。就像人们写年度总结,必要感谢各位领导与同事支持;而在这项仪式中,则是感谢“年”一年来的眷顾,没有给自家添乱。
在东阳南乡,谢年被称为“谢佛”——以人格化的神祇和佛菩萨,代替充满兽性特征的“年”,张扬着人类的自信与骄傲,以及人们对更高层次需求的向往。
南市街道安儒村是个保留着众多古老风俗的传统村落,村里的民间文化爱好者蒋泰灯经常被村民请教谢年程序。在他看来,谢年必须遵循固定的仪规,否则就不能称为传统。
“谢年时间限定为除夕夜,或者前半夜,或者后半夜。一般选择在新旧交替时分,称为跨年,既感谢神佛对旧年的关照,又祈求他们对新年的护佑。”蒋泰灯说,我市这些年有些人家也按“黄道吉日”提前谢年,认为这样才有利家口。其实这些做法并不正统,传统习俗就必须依时依序,才能原汁原味。(www.xing528.com)
蒋泰灯说,近年来我市农村流行“荤谢”与“素谢”。所谓“荤谢”就是用全猪、全鸡等荤菜献谢,旧时富裕人家还用羊头谢年。“素谢”就是用水果或者干果以及蔬菜、饭粉当福礼,取敬佛茹素之意。从传统观念看,体现丰衣足食的“荤谢”更为正式,也更应该得到传承。
谢年的变异并逐渐消失,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吴海刚在2011年春节就有了感受。那年除夕,吴海刚特意带了相机,想记录下村里的谢年场景。他的老家是横店镇一个典型的江南村庄,有100多户人家。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许多人家造了新房。在吴海刚看来,新房子里举行的谢年仪俗,总少了种古典的唯美与传统的神圣。
吃过年夜饭,吴海刚在村里做了个小调查:哪些人家还在规规矩矩地谢年?于是他找了10户人家,其中5户有老人健在,另外5户有中年人在。结果发现,有3户人家因为有70岁以上的老人在,举行了正规的谢年仪式;有5户是简单谢年,包括点香焚经放鞭炮;剩下2户只放鞭炮不谢年。
在吴海刚的印象里,谢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其祖父在世时,谢年仪式一丝不苟,整个场面庄严隆重,准备工作要好几天,谢年过程将近半天;第二阶段是祖父去世后,改成其母亲主持,猪头全鸡虽然仍旧,但生豆子取代了豆腐,白米取代了米饭,开水取代了黄酒,程序也被简化成半小时;第三阶段就是2011年以来的“转型升级”版,半小时谢年被缩成10来分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