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退为进,迎接更广阔人生之智慧

以退为进,迎接更广阔人生之智慧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会了妥协,就能学会以屈求伸,以退为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你才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以退为进,是平心静气后的理智思考,有利于自己找到目标。以退为进,也不是一味忍让,而是为了实现双赢。退让是一种战术,也是战略,更是成大事的智慧。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以屈求伸。

以退为进,迎接更广阔人生之智慧

当今社会,处处存在激烈的竞争,与对手较量,难免会产生利益冲突。此时,那些以大局为重的聪明人绝不会逞一时之勇,与对手斗气,而是先隐忍过去,以退为进,隐藏实力,并伺机而动,厚积薄发。尤其是当自己还羽翼未丰时,更要懂得韬光养晦,这是保存实力、积蓄力量的重要手段。“退避三舍”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春秋时候,晋献公因为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事先知晓此消息,就逃出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后来,经过一番跋山涉水,他来到了楚国楚成王是个有远见卓识的君王,他认为重耳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在听闻重耳来到楚国后,便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这就是“退避三舍”的故事,以退为进,然后诱敌深入,从而给自己留下了主动出击的后路,获得最后的成功。

懂得减速和停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味地追求高速度和高效益,也许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会适得其反,用了多大的冲劲,就能招致多大的损伤。或许就是因为有了喘息的机会,才有足够的体力进行下一步的飞跃。

生活犹如爬山,你的周围是群山峰峦,有上坡就有下坡。“上坡容易下坡难”,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上坡大家都会一鼓作气地向前冲,或许中间不需要停下,但下坡时,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停止,那么你很可能摔得头破血流。

即使是平地亦是如此。平地的时候你需要停止,因为你看不清楚前面的方向,就更需要适时地停下,或休息调整或稳定前行。

其实,与人交往亦是如此。不少人争强好胜,锋芒毕露,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其实用点心机,适当“示弱”,并不是表示你无能,有时反而起到化解矛盾、以柔克刚的作用,取得意想不到的妙效。(www.xing528.com)

承认“无知”,多学多问,是铺设走向成功之路的必备素质。学会了妥协,就能学会以屈求伸,以退为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你才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以退为进,是平心静气后的理智思考,有利于自己找到目标。打个比方说,人走在沙漠中,不知往哪个方向走,会心慌意乱,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死在沙漠中。倘若能冷静下来,借助星辰找准方向,朝着一个方向走,结果会大不一样。

以退为进,也不是一味忍让,而是为了实现双赢。在《将相和》的故事中,蔺相如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让着廉颇,终于使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自己和廉颇都能各尽其用,使赵国繁荣昌盛。

李嘉诚不贪小利,对于失败的竞争对手,他并没有紧追不舍,而是留条财路给他人,最终使他自己成为亚洲第一富豪。以退为进,不仅为自己,也为了别人。

可见,进,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退,则是为了更好地进。进退之间,方显智慧。

“退让”并不等于怠惰、麻木、迂腐和世俗,毫无忧患意识和危机感;退让是自我意识的校正,自我心态的调整,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气度,退让是绝处重生后的喜悦。退让是一种战术,也是战略,更是成大事的智慧。

不过,我们也不可能事事退让,妥协要看具体情况,要看你的大目标所在。为了达到大目标,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以屈求伸。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以大目标为我们的根本动力,适当的时候妥协,才会离我们的大目标更近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