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唱作品风格多元化-合唱艺术与中西经典鉴赏

合唱作品风格多元化-合唱艺术与中西经典鉴赏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歌曲的演唱风格不同,音乐体裁不同,喉咽腔的开合状态也有不同。总之,这类通俗合唱的演唱要以质朴为本,追求质朴的本色声音。这种质朴的声音已不仅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形态,更是为了凸显这类通俗合唱的用声风格,为了区分于其他唱法的一种刻意追求。

合唱作品风格多元化-合唱艺术与中西经典鉴赏

(一)群众合唱的用声风格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群众歌咏活动而创作的合唱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是现实生活真实的写照。这些合唱作品在题材内容上大多反映人民群众对党和祖国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反映在社会主义建设岗位上的工作热情等。正是因其题材内容的特点,决定着这类作品的演唱用声风格。一般说来,这类作品的演唱用声更强调整体共鸣与胸声的运用,真声色彩较浓,咬字吐字的部位适当靠后,声音允许有适度的波动。声音的运用不能过于抒情,应较为挺拔有力,需要较强的力度对比;也不能过于雕琢,情感上应该直抒胸臆,朴素稳健,表达出坚定而宽广的气势。

(二)艺术合唱的用声风格

艺术合唱的用声方法接近于艺术歌曲的演唱方法,要求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质、细腻的声线,具备清晰咬字等较高的演唱技巧与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艺术修养。具体说来就是强调高位置头腔共鸣,注重运用声色彩的变化,喉咙打开程度不宜太开,直声靠前演唱。

(三)民歌合唱的用声风格

民歌合唱所采用民歌素材来自不同的地域以及在题材内容上的广泛性,决定了在其艺术处理与演唱用声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概括起来,民歌合唱在演唱用声风格上有三种不同类型。

第一种是原生态民歌唱法,多被少数民族地区用来演唱传统的合唱曲目或多声部民歌,如贵州侗族大歌、广西壮族大歌等。其用声方法要求:以真声为主,讲究气息畅通和头腔共鸣,注重咬字吐字,演唱接近说话状态。由于汉语的语音特点,咬字吐字时的发音舌位普遍靠前靠上,元音的共振中心在口腔前端的硬腭部位,因而声音明亮、清晰、集中,但共鸣单薄,泛音少,演唱时要注意突出其独特的地方风味和生活气息的浓郁。

第二种是合唱部分采用艺术合唱的演唱方法,而在领唱的独唱部分的演唱上要采用原生态民歌唱法,保留纯正的民歌“风味”,但要找到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的“结合点”,使其相得益彰,而非牵强附会地“凑合”在一起

第三种是接近艺术合唱的用声方法,这是演唱新时期以来作曲家根据民歌素材创作的民族性合唱作品时普遍采用的一种用声方法。如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蒙古族青年合唱团的成员大多是专业音乐院校出身,他们都系统学习过西方声乐演唱技法,除了演唱内蒙古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作品外,还把许多欧洲经典无伴奏合唱等各类不同风格的歌曲作为训练曲目。可喜的是他们在吸收西方演唱技法的同时,并没有丢弃蒙古族歌曲本身的神韵,而是让民族艺术在经历了借鉴发展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再如2009年西安音乐学院录制的《无伴奏合唱陕北民歌十二首》时,他们的用声方法也是采用国际流行的美声唱法。其艺术指导韩兰魁说,原生态陕北民歌一般由民间艺人单人演唱,虽然风味独特,但局限于其发声的颤音特点,无法在合唱中推广,难以在高雅音乐殿堂进行演唱。因而此次无伴奏合唱的形式主要是强调国际流行的美声唱法,希望用这种方式对民族民间音乐传统完成继承。(www.xing528.com)

(四)古曲合唱的用声风格

以古代歌曲作为素材、以现代创作技法改编而成的古曲合唱,在创作上力图表现我国古曲所蕴含的民族风韵,或以淡雅、深情见长,或是强调音乐的古朴、淳厚、雄伟。因此在演唱这类作品时要反复吟诵诗词,寻找其中意味,并去古琴曲中感受、汲取曲艺术中的营养,仔细体会作品细致、内在的情感,还要讲究音质的纯美和情绪的内敛,注重中国诗词的独特韵味,声音的运用上相对柔和,咬字部位不要过分靠前,声音的色彩稍暗,喉咙打开程度比演唱艺术合唱稍大,要表现出中国古曲演唱中亦“吟”亦“咏”的独有韵味。

(五)通俗音乐改编的合唱作品的用声风格

目前,中国通俗音乐改编成的合唱作品的演唱及用声有两种:一种是通俗歌曲的用声方法;另一种用声风格就是艺术化了的“通俗合唱”的演唱,这类作品的演唱方法类似于以上已讲述过的艺术合唱的用声方法,不再赘述。前者的用声方法包括三方面:呼吸、共鸣腔及软腭、咬字吐字。

首先,“气为声之本”“呼吸是歌唱的动力”。这类作品采用的通俗唱法,同样离不开气息的支持,且呼吸有其独特的表演性,它对歌曲情感的表达和强化具有关键作用。比如表达悲痛、深沉的情感时用很强的呼吸,并有意不全闭合声带,而造成一种似漏气的沙哑声,以表现歌者无法控制的情感,加强声音的感染力。再如演唱《好人好梦》这类抒情性较强的作品时,则呼吸要柔和均匀,使声音色彩柔美圆润,以表达一种对美好情感的追寻与回忆;在表达激烈粗犷的情感时,呼吸深度与力度要更强,在腰部横膈膜处形成强有力的拉紧状态,发出具有爆发力且类似呼喊的声音色彩。至于欢快轻松的情感,则要求气息的流动要轻便流畅,不可过于深沉,亦不需要更强的力度。可见,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歌曲要用不同的呼吸演唱。

其次,要注意通俗合唱歌曲发声的主导共鸣腔——喉咽腔及软腭的运用。歌曲的演唱风格不同,音乐体裁不同,喉咽腔的开合状态也有不同。如情感深沉内敛一些的歌曲比情感欢快跳跃的歌曲也要开得大一些。软腭的状态与喉咽的开合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在喉咽腔打开的情况下,才能要求软腭的状态。比如抒情歌曲的演唱注重声音的松弛流畅、柔和圆润,因此演唱时需要松开喉部,形成一个空洞状,再提起软腭,但不需要制造高位置共振,共鸣焦点也不可全部放在抬起的软腭处,而是将声音控制在软腭及咽部,让气息均匀地流动,声音必然会出现抒情的色彩。视歌词内容及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对软腭的状态做一些微调,以显示声音色彩上的差别,使爱情歌曲多一些柔美圆润,颂赞歌曲多一些深情敬仰等。灵活巧妙地运用喉咽腔和软腭可以提高声音的涵养,增强艺术表现力。

最后是通俗合唱歌曲的歌词大多都是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因此演唱时要讲究“出字、归韵、收声”的咬字吐字过程,注意咬字的力度,把字头(声母)重咬,做到字字清晰、质朴无华。

总之,这类通俗合唱的演唱要以质朴为本,追求质朴的本色声音。气声、喊唱声甚至沙哑的声音,包括发声技巧方面的强与弱的对比、声音的控制与放开等的灵活运用,都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本色意韵。这种质朴的声音已不仅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形态,更是为了凸显这类通俗合唱的用声风格,为了区分于其他唱法的一种刻意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