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唱色调对比分析成果

合唱色调对比分析成果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合唱强调声音的共性,要求将个人的嗓音特点和歌唱习惯加以掩饰,使其符合合唱的音色规范,形成所谓的“合唱音色”。如果片面强调合唱音色的一致性,而忽略了个人的嗓音特点,就会使合唱音色单调刻板、失去魅力。因此,在合唱中虽然强求合唱音色的一致可能获得一时表面的音响效果,但这一表面音响效果的获得却是以损害各位合唱队员的自然嗓音为代价的。因此,合唱色调的对比主要是通过合唱音量的对比得以表现。

合唱色调对比分析成果

合唱各声部在歌唱音高、音量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音响特征,并由此构成了合唱的色调,合唱色调的各种对比变化则表现出合唱音响富有层次的立体效果。

(一)合唱色调对比的基本因素

形成合唱色调对比的基本因素有歌唱音高、歌唱音量、歌唱速度和歌唱音色

1.歌唱音高

在合唱中,各个声部所表现出的不同音高对比对合唱色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合唱音高是在乐谱中已做了规定的,歌唱者必须忠实再现原谱所规定的乐音音高,而无权自行改动。但合唱队仍然可以在合唱的谐和规则所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表现出乐谱中各种音程、和弦的特性使合唱的色调更为生动。

2.歌唱音量

歌唱音量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歌唱气息和歌唱力度的变化来实现,通常,当歌唱气息和歌唱力度较强时,歌唱音量就较大;而歌唱气息和歌唱力度较弱时,歌唱音量就较小。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在合唱中有一种特殊的歌唱状态,音量并不大,但却要求很有力度的歌唱,即歌唱气息的控制和歌唱力度的保持。

3.歌唱速度

歌唱的速度在这里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是指歌唱者在演唱某一具体乐音时的歌唱气息运动速度;另一方面是指乐谱所规定的演唱速度,即按节拍进行的歌唱速度。当人们在按照乐谱规定的速度歌唱时,通常应在乐谱所限定的速度内(如快板、小快板、行板、慢板等)演唱。乐谱的规定速度也称为法定速度,演唱时不能轻易更改。但由于某一首乐曲的流传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不同,人们对这首乐曲的审美情趣也会发生某些变化。例如,《义勇军进行曲》的演唱速度,在革命战争年代通常采用的是较快的进行曲速度,表现出中华民族激烈的斗争精神。而在和平建设时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人们在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时就应采用较为稳健豪迈的进行曲速度,以唱出新中国日益强盛的大国风度。

合唱者本身的歌唱速度主要指歌唱气息的运动速度。例如,在唱某个一定时值的音符时,因为不同音乐情绪的需要,人们就可以分别釆用各种缓急不同的气息来唱。当歌曲情绪轻松抒情时,就运用舒展徐缓的气息歌唱。而当演唱情绪激动的歌曲时,就运用急速有力的气息歌唱。不同的歌唱气息速度可以表达不同的音乐情绪。

4.歌唱音色

在合唱训练中,不能只为了追求表面一致的声音效果,而压抑合唱队员的自然嗓音。脱离自然嗓音条件去追求所谓“合唱音色”的做法是要不得的。合唱强调声音的共性,要求将个人的嗓音特点和歌唱习惯加以掩饰,使其符合合唱的音色规范,形成所谓的“合唱音色”。然而,与此同时,也必须注意保护和发展合唱队员个人的嗓音特点,使他们原有的嗓音优势在合唱中得到正常的发挥。

压抑合唱队员嗓音的合唱发声状态会造成以下两方面问题。

(1)音色单调刻板

在复杂的合唱进行中,要把握好自己的嗓音状态,关键是要正确处理自身嗓音特点与合唱音色规范的相互关系,合唱队员应在服从合唱音色规范的前提下正常发挥个人的嗓音音质。如果片面强调合唱音色的一致性,而忽略了个人的嗓音特点,就会使合唱音色单调刻板、失去魅力。在合奏中,正是由于各件乐器之间所存在的音色差别才使得合奏音色变得多姿多彩。人们对合唱音色的认识也应同此理,合唱音色过于一律,反而会削弱音乐表现力。因此,人们应在坚持合唱共性的基础上允许音色个性的适当保留,以形成合唱音色的“多样统一”,而非“绝对统一”。

电子音乐为例,虽然当今的电子音乐可以逼真地模仿任何一种乐器的音色,但人们在听电子音乐时仍会感到乏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目前的电子音乐中,乐器音色太一致了,在体现乐器音色共性的同时却缺乏乐器音色的个性表现,因而不能满足人们的音乐听觉审美要求。又如,当十几把小提琴合奏一首乐曲时,这十几把小提琴都毫无疑问具有小提琴的音色共性,但同时每一把小提琴又都各具自身的音色个性,没有任何两把小提琴的音色是完全相同的。

(2)损害自然嗓音

合唱训练应起到保护和发展歌唱嗓音的积极作用,而不能出现因为接受了合唱训练反而使学生嗓音受到损害的情况。在任何形式的歌唱活动中,发声状态都应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从个人的发声状态来讲决不能为了附和与自身嗓音性质差别很大的音色需要而去强迫改变自然的歌唱音色,那样很容易使自然嗓音基础受到损坏。例如,一位原本是抒情男高音嗓音条件的人,如果一定要去追求戏剧男高音的音色就只有撑粗了喉咙唱。久而久之,其自然嗓音就会变得笨重粗糙,失去光彩。因此,在合唱中虽然强求合唱音色的一致可能获得一时表面的音响效果,但这一表面音响效果的获得却是以损害各位合唱队员的自然嗓音为代价的。

(二)合唱色调对比的主要手段

合唱色调对比的手段主要在节奏强弱、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等方面进行艺术处理,其中应重点突出主、辅声部的对比。主、辅声部的对比主要通过音色对比和音量对比来表现。一般地讲,主旋律声部的色调应相对鲜明突出些,而其余各辅助声部则应根据各自不同的角色要求做出恰当的色调处理。例如,当某个声部处于主旋律位置时,其声部音色就应得到相对突出,其余各辅助声部则应将各自声部的色调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以起到对主旋律色调(主色调)的衬托渲染作用。因此,在合唱中应始终强调主、辅声部色调的明暗对比。

合唱色调对比应以各声部的音量均衡为依托。因为,歌唱色调的明暗对比与歌唱音量的大小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当歌唱音量较大时,歌唱色调也相对鲜明;而当歌唱音量较小时,歌唱色调也相对暗淡。因此,合唱色调的对比主要是通过合唱音量的对比得以表现。人们在合唱训练中应加强对合唱音量调控能力的练习,严格细分不同的歌唱音量档次,在合唱训练中必须注意规范和处理好从最弱音到最强音之间各种音量的保持、变化对比和衔接过渡。[5]

1.合唱色调的纵横对比(www.xing528.com)

合唱中,纵向与横向使音乐的整体框架形成一个立体,从而使音乐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加强合唱色调的纵横对比。

(1)合唱色调的横向

色调的横向是指在一个声部内,各种音符组成的一段旋律或是一首乐曲。如当我们一个人在唱歌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单声部旋律或乐曲,这称为色调的横向。

(2)合唱色调的纵向

色调的纵向是指几个单乐段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并且是同时进行。相对于横向来说,纵向产生了立体感,使音乐的声乐效果更丰富。在色调的纵向中,存在一个和声的问题,和声的进行与音乐是同时的。

2.合唱色调的音色对比

在合唱中要把握好作品色调与音色及作品风格的辩证统一关系,注意在不同情况下对合唱音色的不同要求。如在横向旋律化的时候,合唱中要求各声部的音色完全一致,像一个人唱的一样;当副旋律超过主旋律时,副旋律的音色与音量一定要弱一些。而在纵向旋律化的时候则要求各声部服从作品的和声设置,和弦的基础音要结实而敏捷。在节奏感强的作品里,内声部的音量与音色要求收敛,主旋律声部则要求突出并且加强,但有时也不必。在演唱欧洲早期的教堂音乐作品时,色调中的音色就应该是柔和、圣洁的,釆用半声或轻声的高位置演唱方法,平缓地进行演唱,从而表现出宗教作品的神秘协调感。对于合唱作品中的各种卡农,如复调、对位、模仿等,或对于不同的音型、音高,要做到有序、有起伏,这样的音色才好听。

3.合唱色调的重音对比

为合唱作品设计色调是以乐汇为基本依据的。乐汇是指音乐作品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在每一个乐汇中都有一个起伏,而这个起伏的最高点,称为“逻辑重音”。逻辑重音的设定与歌曲演绎的处理效果有很重要的关系。例如,我们平时说“我买了一台电脑”,重音放在不同的位置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重音放在“我”上面,则突出表现人;重音放到“一”的位置,则是突出表现数量的多少;重音放在“电脑”的位置则强调所买的物品。可见,同样一句话把重音放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音乐中的逻辑重音,主要与节奏、节拍、旋律发展的方向紧密相关。歌词中的逻辑重音和音乐作品中的逻辑重音的表达基本一致。

逻辑重音能够起到加强音乐作品表达效果的作用,使人们更为清晰地感受作品所要突出的重点,也能使音乐的抑扬顿挫表现得错落有致,情绪、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表达。所以,我们只有找到每个合唱作品的特点,才能把握好作品的规律与逻辑性,才能把作品演绎得合情合理。合唱艺术作为一个集体性的歌唱活动,在艺术再现过程中,对声音的协调和色调要求非常高。作为指挥和演唱者,若想使合唱作品在演唱过程中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除了要求声音协调及均衡之外,对作品的色调和逻辑重音的分析应用与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4.合唱色调的速度力度

音乐进行的快慢叫速度。速度是根据乐曲的内容、风格而定的,大致可以分为慢速、中速和快速三类力度在音乐表现方面,经常被分为多个等级,如p、pp、mp、mf、f、ff等。在作品基本框架一致的情况下,力度变化上会有一定的差别。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细微之处的色调变化必须符合整个音乐作品的要求,过分的夸张会引起听者不满,弄巧成拙。这就像我们开汽车,不能总是加油门,也不能总是踩刹车

一般合唱曲的曲谱上面都有一个速度标记,但是,这个速度标记只用于对整首歌曲的把握,对于某一段歌曲有时会添加临时速度记号,这可根据乐曲的情感需要进行临时处理;对于一首歌曲中没有临时速度记号,但情感要求表现得很强烈的某一段落时,可进行稍快处理,使之与歌曲的整体感情相统一,否则就按匀速进行。

总而言之,合唱是一门多声部的声乐演唱艺术,是由不同声部之间相互配合、组合而成的整体音响。在合唱作品排练时,旋律起伏、色调浓淡都变化多样。而多声部合唱作品中,各个声部都有其发展,包括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各声部横向发展时,分析音乐作品要服从旋律中逻辑重音的体现,不能不顾旋律而只从各声部的发展走向去体现不该着重表现的音,使音乐表现出现不合逻辑的表达效果。为此,合唱排练中除了上述合唱色调中的纵向与横向、速度与力度及音色的处理、声部的协调统一、逻辑重音与非重音外,还要特别注意色调与音色的协调和辩证统一,节奏和速度、咬字归韵的统一,以及声部的协调问题。此外,还要找到对比段落,或者说是要找到音与音、乐汇与乐汇之间的对比。

【注释】

[1]于捷,陈娟娟编.合唱与指挥[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15.

[2]黄智敏.中国当代音乐合唱艺术的传播与表现[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64.

[3]孟超美编.大学生合唱与指挥艺术修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7.

[4]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68.

[5]王庆编.音乐(上)[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