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唱的分类及其艺术效果

合唱的分类及其艺术效果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曲家在创作时会注意到男高音声部音域本身的特点,安排第一男高音演唱流畅性的旋律或活跃的、弹跳性的主题,让第二男高音演唱主旋律,从而达到和谐的艺术效果。混声合唱具有音域宽广、音响效果丰满、表现力强、音色变化丰富多彩的特点。混声合唱以混声四部合唱最为常见。混声合唱的四个声部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组成。在传统的合唱音乐中,其常与男高音一起充当内声部的角色。

合唱的分类及其艺术效果

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合唱主要是以人声为主。人声不同,其表现特点也就不一样,无论女声、男声还是童声、混声,其色彩特征都有诸多不同。而将人声随机组合之后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音调色彩,从而形成不一样的合唱类型,如同声合唱、混声合唱等。除此之外,合唱还可以按照有无伴奏进行划分,如有伴奏合唱、无伴奏合唱等。

(一)同声合唱

同声合唱指的是由相同音质的队员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一种表演方式,其有音色统一、和谐、纯净,以及声部易于均衡、融合的特点。同声合唱按照音色差异可以划分为男声合唱、女声合唱和童声合唱,从声部的不同组合可以划分为同声二部合唱、同声三部合唱和同声四部合唱。

1.男声合唱、女生合唱、童声合唱

(1)男声合唱

男声合唱是指全部由男声演唱的一种合唱形式。声部有以下两种分类:男高音声部和男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的声音明亮、饱满,有金属般的光泽并富于激情;男低音声部的音色浑厚低沉,有比较深沉的中、低音区。男高音也存在差异:第一男高音的高音区明亮又有弹性,中音区柔和,低音区相对较弱;第二男高音的音色更充沛结实。作曲家在创作时会注意到男高音声部音域本身的特点,安排第一男高音演唱流畅性的旋律或活跃的、弹跳性的主题,让第二男高音演唱主旋律,从而达到和谐的艺术效果。男低音的差异在于:第一男低音的高音区刚柔并济,发音流畅,表现力很强,有时也演唱主旋律;第二男低音音色浑厚有力,除了可以演唱主旋律外,还负责整个合唱声部基础低音的演唱。

男声音色的特点决定了男声合唱擅长演唱刚劲有力、雄壮恢宏的作品。例如,《天路》中的“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四个男声声部在由d小调转到e小调时,以柱式四部和声的织体唱出了通往人间天堂——西藏铁路——的神奇和壮观。然而,假声等一些演唱技能的使用让男声合唱也有柔美的一面,如《我像雪花天上来》。

(2)女声合唱

女声合唱是全部由女声演唱的一种合唱形式。第一女高音的音色纯净明亮、富于弹性,音域宽阔且穿透力极强,可以演唱歌唱性强的主旋律;第二女高音的声音坚实有力,善于表现强烈的感情,因此在具有战斗性、颂赞性风格的作品中,可以发挥较大作用,并与其他声部形成辉煌的音响和强烈的力度。女低音的音色浓厚而温柔,可在一些意境纯美的作品中演唱主旋律,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第一女低音既有低声部的稳健,又略有活泼热情;第二女低音则更饱满深沉,在女声合唱中主要演唱和声低音。

女声音色的特性使女声合唱能够将柔美细腻表现得美妙绝伦。例如,《葡萄园夜曲》的音乐柔和、优雅,富于感情,具有田园风格,这样的意境用女声合唱的音质表达是非常贴切的。

(3)童声合唱

童声合唱是指由变声期之前的未成年人进行演唱的一种合唱形式。童声的发展阶段可分为稚声期、童声期和变声期。

稚声期是从0岁开始到5岁或6岁,此阶段的孩子音色稚嫩、清脆,音域窄,音准也不稳定,因而他们只能唱乐句短小、音域较窄的歌曲。

童声期是从6岁开始到12岁。严格来讲,童声期可分为三个阶段:6—8岁为童声前期,此时期着重对孩子进行合唱基础训练;9—12岁为童声成熟期,此阶段的孩子声带已有弹性,音域增宽,音量增大,音准掌握较稳定,音色表现力也较强,可演唱一些较为复杂的作品;12—15岁为童声后期,此时期属于儿童与青少年青春期的衔接阶段,此阶段的合唱团习惯上被称为少年合唱团。

处于变声期的孩子,年龄一般在14—16岁,可能更早一点。女孩的变声期很短,少则数周,长则八九个月。但是由于男孩的变声期较长,所以这一时期的合唱团成员应该以女孩为主体,不过也要鼓励男孩参加合唱活动,让其用假声或在低声部轻声演唱,从而帮助他们科学地度过变声期。

2.同声二部合唱、同声三部合唱、同声四部合唱

在同声合唱的组合形式中,同声二部合唱最为普遍,同声三部合唱较为完整,同声四部合唱相对少见。

(1)同声二部合唱

同声二部合唱由高、低两个声部构成,标记为高声部、低声部或Ⅰ声部、Ⅱ声部。常见的有男声二部合唱、女声二部合唱和童声二部合唱等组合形式。

(2)同声三部合唱

同声三部合唱由高、中、低三个声部构成,标记为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或Ⅰ声部、Ⅱ声部、Ⅲ声部。常见的组合形式有女声三部合唱、男声三部合唱、童声三部合唱、女声与童声三部合唱。

(3)同声四部合唱

同声四部合唱由高、次高、中、低四个声部构成。同声四部合唱的演唱形式相对少一些,包括男声四部合唱,如瞿希贤的《等你到天明》、黄自的《渔阳鼙鼓动地来》(选自歌剧长恨歌》)等;女声四部合唱,如严良堃编曲的墨西哥民歌《燕子》、波兰民歌《小鸟》等;童声四部合唱,如《音符》《和声》(吴苏宁词,秋里曲)等。

(二)混声合唱

混声合唱是将女声或童声与男声混合,由不同音色和声部的人演唱两个及两个以上声部的一种合唱形式。混声合唱具有音域宽广、音响效果丰满、表现力强、音色变化丰富多彩的特点。它不仅可以演唱织体较为复杂、风格多样的合唱作品,还可以通过较为细腻的音色对比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

混声合唱中的音色包括同声合唱中的所有音色,音域也是同声合唱所有音域的总和,和声也更丰满,这些音乐要素的优势都使混声合唱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所以混声合唱是作曲家经常采用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作品也相对较多,如《布谷鸟唱了》《赶牲灵》《春晓》《南屏晚钟》等。(www.xing528.com)

混声合唱以混声四部合唱最为常见。混声四部合唱能完整地表现出四部和声的音响效果与声部的多层次性,如双混声合唱等。

混声合唱的四个声部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组成。因为混声四部合唱中的四个声部基本囊括了人类的所有声音特点,所以它是最完善的一种人声合唱形式,也是作曲家常常采用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有时为了加强合唱作品的表现力,还可以将四个声部细分为第一女高音、第二女高音、第一女低音、第二女低音、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第一男低音、第二男低音。

混声四部合唱各声部的关系如下。

①女高音声部的音域最高,是混声四部合唱的主要声部,女高音常演唱主旋律,相当于四部和声中的上外声部。

②女低音声部主要是对女高音起伴随和烘托作用的。在传统的合唱音乐中,其常与男高音一起充当内声部的角色。

③男高音声部主要是充实合唱的和声效果,与女低音一样充当内声部的角色。同时,它也常单独地或与女高音相距八度演唱主旋律。

④男低音声部音域最低,常演唱和弦的基音,是混声四部合唱的和声基础,相当于四部和声的下外声部。

除了最普遍的混声四部合唱的形式之外,混声合唱的组合形式还有混声齐唱、混声二部合唱、混声三部合唱等。

①混声齐唱。由于男声与女声声区在客观条件上相差一个八度,所以男女混声齐唱实际上是两个声部的混声合唱。它可分为女高音和男高音组合的八度齐唱、女低音和男低音组合的八度齐唱、女低音和男高音组合的齐唱、四个声部的混声齐唱。

②混声二部合唱。混声二部合唱由高、低两个声部构成。最常见的组合形式是女高音和女低音为一部、男高音和男低声为一部的组合形式,也可以是女高音和男高音的二部合唱、女低音和男低音的二部合唱、女低音和男高音的二部合唱、男声和童声(童声代替女声)的二部合唱。常见的标记有女声部、男声部、男女高声部、男女低声部、Ⅰ声部、Ⅱ声部等。

③混声三部合唱。混声三部合唱由高、中、低三个声部构成,常见的组合形式有:男、女高声部演唱高音部,男、女中声部演唱中音部,男低声部演唱低音部;女高声部演唱高音部,男高声部或女中声部演唱中音部,男中声部演唱低音部;童声与女高声部演唱高音部,男高声部与女中声部演唱中音部,男低声部演唱低音部。常见的标记有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或Ⅰ声部、Ⅱ声部、Ⅲ声部。在实践中,一是按具体标记要求分部,二是由指挥根据乐曲的表现需要具体分部。

(三)有伴奏合唱

有伴奏合唱是指有器乐(含键盘乐器)伴奏的合唱。器乐能为合唱的音准和烘托、对比作品提供诸多方便和帮助,还可以与人声配合,促进音乐情绪的激发,使整个合唱的和声效果和音乐张力更加丰富、突出。正因如此,大多数合唱作品都会采用有伴奏的艺术形式。值得注意的是,伴奏与合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是和声、调式、力度、速度,还是风格、情绪、表现,都要按照要求统一到整部作品中。

在有伴奏的合唱作品中,钢琴是最常见、效果最好的伴奏乐器。钢琴的音域能够覆盖人声的音域,它的音色既能丰富和补充人声的音色,又能很好地与人声相融合。例如,《大漠之夜》一开始用钢琴伴奏模仿类似骆驼胸前铃铛的碰撞声,配以女声部的哼鸣伴唱,勾勒出一望无际的沙漠情景。

当然,合唱的伴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钢琴伴奏时,可以根据作品需要加入小提琴长笛二胡木鱼、手鼓、马头琴等乐器,以此增加特色、突出风格。例如:男声合唱《秦王破阵乐》是用大鼓和钢琴伴奏;女声合唱《子夜四时歌》是用古琴伴奏;瞿希贤改编的女声二部合唱、湖南桑植民歌《桑木扁担软溜溜》的伴奏乐器是一对小碰铃和大、中、小木鱼,这样不仅使音乐轻快生动,还增加了浓郁的民歌风。

有的民族特征鲜明的合唱作品会单独使用其民族乐器伴奏,如合唱诗《蒙古靴》是专用马头琴伴奏的,更贴切地展现了蒙古族苍劲辽阔的民族风情。而用管弦乐队、民乐队或军乐队给合唱伴奏也是普遍采用的形式,这样的形式一般用于大型的合唱作品和文艺庆典活动。例如:交响大合唱《金陵祭》(金湘曲)、《蜀道难》(郭文景曲)等是用管弦乐队伴奏;《云南风情》(田丰曲)是用民乐队伴奏;总政直属代表队合唱团演唱的《长江之歌》采用的是小型管乐队加大鼓伴奏;中国武警总部文工团男声合唱团在专场合唱音乐会中,全场采用管弦乐队伴奏,但其在青歌赛合唱比赛时演唱的《我像雪花天上来》《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天路》采用的是军乐队伴奏。

(四)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任何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它是一种纯人声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没有任何乐器的烘托与渲染,靠的只是声部间的对比、衬托、伴奏、补充等手法,从而让整体得以协调。无伴奏合唱是合唱的最高境界,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能够准确、真挚、自然地展示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内涵。不过,在演唱时要特别注意音准的把握、音质的协调以及同格调的统一性,还应注意声音要清澈、透明、平直、自然。

有些合唱队在演唱无伴奏合唱时经常会出现音准或声音谐和难以控制的情况。其实,无论从控制合唱团的音准或声音谐和,还是从要求音乐表现上的一致性或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来看,无伴奏合唱要求的标准均远高于有伴奏合唱要求的标准。因此,无伴奏合唱是合唱艺术最高级的表演形式。例如:《云飞天不动》中就对男女声部音色的差异性进行了充分表现,男低音声部的结实有力与男高音声部附和性的错落有致表达了船工号子的一领众和,而由具有醇美音色的女低音演唱主旋律,表现了“有桨不用划,浪花将船赶”时船上人把歌来唱的情景,音色及音乐形象的鲜明对比准确自然地展示了音乐作品的内容。

无伴奏合唱形式在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中都可以见到,尤以混声合唱和男声合唱最为常见。这两类合唱拥有充实的低音,和声效果丰满,可为合唱提供较为雄厚和完整的音响,如《大青藏》(孟卫东词曲)、《小白菜》(河北民歌,曾理中编曲)、《赶牲灵》(陕西民歌,陈怡编曲)、《等你到天明》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各民族都有表现自己民族特色的无伴奏合唱作品,尤其是蒙古族,其拥有全国一流的蒙古族民族音乐创作研究集体,他们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无伴奏合唱作品,有壮观肃穆的《圣主成吉思汗》、古老悠远的《敕勒歌》、苍凉悲壮的《丁赫尔扎布》、深情赞颂美好家园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诙谐幽默的《飞快的枣红马》、热情奔放的《四海》,还有哀伤悲怨的《诺恩吉雅》、催人泪下的《孤独的白驼羔》等。这一首首穿透心灵的歌曲,被称为至真至纯的天籁。

(五)带表演合唱

在新时期,我国带表演合唱的形式主要是清唱剧。清唱剧是一种大型声乐套曲,包括许多乐章,采用了多种艺术形式,像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等。清唱剧的合唱不但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处于全剧的核心地位。清唱剧的题材主要来自宗教历史或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由管弦乐队伴奏,演出从头到尾都没有道具,没有舞台灯光、布景,演员也没有特别的服饰,表演形式主要是歌唱,篇幅一般比较大,无论是角色分配还是戏剧情节或结构都较为鲜明,且有一定的戏剧性和史诗性。

从古至今,有许多作曲家因清唱剧类型的作品而成名,然而中国具有民族特点的清唱剧并不多,因为这种剧并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欧洲,是一种典型的外来艺术形式。中国第一部清唱剧是《长恨歌》,由黄自作曲、韦翰章作词,诞生于1932年。同时期的还有《陆羽》《生命,宇宙的春天》《桃花扇》等。《生命,宇宙的春天》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富有令人思考的韵味。第一乐章使用了管钟,男声合唱唱出:“白雪茫茫的严冬,将旷野冰封;千里萧索的大地,在凝固沉寂之中。”第三乐章中拍子的使用极具特色,用合唱的形式表达四季循环。廖乃雄先生创作的《桃花扇》是以中国古典昆曲的唱腔和音调为内容,以无伴奏合唱为形式,将我国的传统昆曲转变成了清唱剧体裁,这是对中国古典戏剧进行中西合璧的全新音乐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的探索,具有极强的开拓性。清唱剧《陆羽》由湖北省教研室音乐教育专家朱则平作曲、李国胜作词,此剧不仅描写了陆羽的传奇人生,还阐述了“古泉”的古今,其四个乐章为《西关雁叫》《禅院烹茶》《吴越著书》《古泉新生》,其中对“古泉”时代变换的描写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此剧音乐优美动听,民族特色鲜明。

由此可见,我国新时期的清唱剧不仅有中西合璧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还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这些清唱剧之所以能大获成功,是因为其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民族文化意识、观念以及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