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对数据的管理是指对数据的组织、分类、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提供操作手段。计算机管理技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应用范围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多年来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是人工管理阶段。这一阶段,在硬件方面,外存只有纸带、卡片,没有磁带等用来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而且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在计算时将数据输入,计算完毕将数据输出,因此数据不保存;在软件方面,没有操作系统,更没有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在数据方面,数据无结构,数据之间缺乏逻辑组织,且数据依赖于特定的应用程序,因此数据无法共享,缺乏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www.xing528.com)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磁盘等直接存取数据的存储设备。计算机开始应用于以加工数据为主的事务处理阶段。这种基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系统也就从此迅速发展起来。这种数据处理系统是把计算机中的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系统可以按照文件的名称对其进行访问,对文件中的记录进行存取,并可以实现对文件的修改、插入和删除,这就是文件系统。文件系统实现了记录内的结构化,即给出了记录内各种数据间的关系。但是,从整体来看文件是无结构的,其数据面向特定的应用程序,因此数据共享性、独立性差,且冗余度大,管理和维护的代价也很大。
(3)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计算机的软硬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容量大、存取速度快的磁盘,需要管理的数据量急剧增加,数据管理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968年,美国IBM公司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IMS,标志着数据管理技术进入了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克服了文件系统的缺陷,应用程序与存储的数据分离开来,提供了对数据更有效的管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控制,按一定的模式组织与存储,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具有一定的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